據魯中晨報,報導印度雖與中國在邊境問題上存在沖突,但在外交、經濟等各領域與中國保持密切關系,因此對公開加入明確針對中國的多邊機制會保持謹慎態度,以免激化與中國的矛盾,影響其在地區事務中的平衡策略。“更為重要的是,印度更傾向于通過自己的‘東向行動’政策在印太地區發揮作用,而非直接加入由他國主導的對抗性框架。”韓國面臨朝鮮半島的安全挑戰,其外交政策更側重于與美國、日本等傳統盟友的合作,同時在經濟上與中國有密切聯系。
據介紹,盡管“堤豐”中導系統從去年部署到菲律賓之后,接連參加了多次美菲聯合演習,但并未進行過實彈射擊。今年,路透社援引菲律賓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美軍已將部署在菲律賓呂宋島的“堤豐”中導系統部署到該島的另一個地點。五角大樓官員表示,通過類似的機動部署模式,美軍得以驗證未來是否能夠利用菲律賓簡陋的交通設施實現“堤豐”系統的快速地面機動。
德勞帕迪·穆爾穆(資料圖)
特朗普深知,以目前中美軍事力量對比來說,如果雙方直接爆發軍事沖突,很有可能兩敗俱傷。因此,美國開始極力拉攏盟友,就是企圖復制烏克蘭的“代理人戰爭”模式,坐觀盟友與中國兩敗俱傷,從而坐享漁翁之利。尤其是在俄烏問題上,特朗普主動對普京示好,甚至不惜犧牲烏克蘭的領土利益以促成俄烏和談,就是希望借此拉攏俄羅斯,從而挑撥中俄關系。然而,普京作為眼光卓越的大國領導人,顯然不會輕易上當,他也深知中俄唇亡齒寒的利害關系。
菲律賓之所以會向印度發出“反華邀請”,主要有三個目的:第一,菲律賓希望借助印度的影響力來牽制中國,從而擴大自身在南海地區的影響力,便于后續開發南海資源并侵占島礁;第二,菲律賓需要拉攏印度加入“Squad”機制,只有這樣才可以像美國證明自己的利用價值,進而討要更多的援助和支持;第三,菲律賓和印度如果可以建立更加密切的軍事合作關系,那么菲律賓也可以借此機會進一步提升軍事力量,增強在南海地區的話語權。但對于菲律賓所發出的邀請,印度可沒有太大的興趣。
馬科斯(資料圖)
在中印邊境問題上,兩國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相繼舉行了中印邊境問題第23次會晤,同意推動邊境局勢降溫,同時防止新的沖突事件爆發。事實上,據外交部消息,中印軍隊已經在部分有爭議地區脫離軍事接觸,這一切都說明,中印兩國的邊境問題正在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并沒有出現惡化的跡象,更沒有爆發所謂的新一輪邊境對峙和沖突。這種對虛假消息的炒作,尤其是涉軍謠言的肆意傳播,不但會誤導普通民眾的認知,還可能會對國際關系造成負面影響。
7年未曾訪華莫迪主動對華示好,還給印軍下了一條死令,決不許對解放軍動手,中印競爭絕不能演變為沖突。日前,莫迪在接受印媒采訪時談到了中印關系,他強調中印通過對話消除分歧十分重要,兩國的競爭應該確保不會越過紅線,雙方正在加速解決邊境問題以恢復正常,他的原則是決不能升級為沖突。就在莫迪發聲之前,印外長蘇杰生還企圖施壓中國在邊境問題上讓步,鼓吹邊境不穩定將影響中印關系走向,要求中方尊重印度利益。
特朗普(資料圖)
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確定性日益成為全球的稀缺資源,各國尤其是大國做出何種抉擇,將決定時代方向、影響世界格局。中國外交將堅定不移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我們將以中國的確定性穩住不確定的世界。開展全面戰略協作,尋求互利合作共贏,因為這樣做最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時代發展進步的方向。中俄雙方已經探索出一條“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相處之道。我們站在了新型大國關系的前列,也樹立了相鄰國家關系的典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