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上午,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對外發布5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和《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兩項標準對預包裝食品標簽上應當向消費者展示的內容及各項內容的規范展示要求做了優化與升級,上述兩個標準設置了2年的過渡期。
未來,我們在超市上看到的預包裝食品的包裝會陸續出現哪些變化?對此,央廣網記者采訪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朱蕾,對主要變化進行了解讀。
▌ “不添加”“零添加”慢慢消失
“不添加”只是對于生產過程的描述,與食品終產品中配料或成分的含量并不完全等同。有些含糖飲料會使用“不添加甜味劑”的聲稱吸引消費者,卻造成了消費者認為產品中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的誤解。更有產品會聲稱不添加某單一品種的食品添加劑,如不添加某一種甜味劑,實際使用了其他甜味劑作為代替,影響了消費者的正確認知。
為了避免“不添加”“零添加”聲稱對消費者的誤導,新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標準實施后,預包裝食品不允許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語。
▌增加致敏物質信息
為了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盡可能降低食物過敏的發生概率,我國食品標簽將要求強制標示致敏物質信息。當預包裝食品使用含麩質的谷物、甲殼綱類、魚類、蛋類、花生、大豆、乳、堅果八大類食品及其制品作為食品配料時,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劃線等強調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過致敏物質提示語,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質。
▌保質期不用再計算
為了便于閱讀日期信息,新修訂的標準規定預包裝食品需要按照年、月、日的順序標示保質期的到期日。也就是說,消費者不再需要通過計算確定食品何時過期。
▌出現食品數字標簽二維碼
食品數字標簽是食品包裝上采用二維碼等信息化手段展示的食品標簽,可以通過手機掃碼獲取食品標簽信息,通過頁面放大、語音識讀、視頻講解多種功能了解食品信息,從而滿足不同消費者閱讀食品標簽的需求,提升消費者獲取食品信息的體驗感與便利性。
▌營養成分表增加飽和脂肪(酸)和糖
高鹽、高脂、高糖等不合理膳食是引起肥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的危險因素。為更加全面地展示食品營養信息,進一步指導消費者選擇適合自己的食品,在強制性標示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的基礎上,本次修訂增加了飽和脂肪(酸)和糖兩項內容。
▌出現“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提示語
近年來,我國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也在持續上升。兒童青少年時期對其口味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要從小引導孩子們健康的飲食理念,培養清淡的飲食習慣。本次標準修訂要求預包裝食品應標示“兒童青少年應避免過量攝入鹽油糖”,希望引導消費者、特別是兒童青少年關注膳食中鹽油糖攝入總量。
來源:央廣網
編輯:黃藝璇
【聲明: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系尚一網公眾微信號,經同意授權后,方可轉載并請標明出處?!?/p>
新聞爆料熱線:0736-7716930、189073603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