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中國節水十大經典案例發布,我市“深化再生水利用配置改革 再造‘第二水源’”成功入選,成為我省唯一入選案例。
近年來,我市深化再生水利用配置改革,嚴格執行再生水制度安排,創新構建“生產—輸配—應用—管理”全鏈條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體系,激活市場機制,降低再生水利用成本,成功再造“第二水源”,有效破解工業用水困局,實現減污降碳與經濟增長雙贏。
為了破解工業用水困局,推動相關工作落實落細落地,我市圍繞生產、輸配、應用、管理等方面構建全鏈條再生水利用配置工作體系,持續提升再生水利用效能。
其中,在生產端提高污水處理能力,編制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實施方案、再生水利用配置規劃,對丁樓污水處理廠、濉溪縣污水處理廠等進行提標改造,將處理達標尾水作為工業用水,2024年全市污水處理量1.08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量4816萬立方米,工業生產再生水利用量在全市工業用水總量中占比達32%;在輸配端擴大供水覆蓋范圍,規劃建設凌云再生水廠供水帶、濉溪縣污水處理廠供水帶,覆蓋臨渙化工園區、濉溪經濟開發區、淮北高新區龍湖片區等3個重點開發園區,構建“兩帶放射、區域連通、大用戶專線”再生水網絡,累計鋪設再生水管網59公里,“點對點”供水管網53.3公里,覆蓋11家高耗水企業。在應用端實施節水技術改造,開展節水改造升級行動,推動企業限期優化列入淘汰目錄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加速應用高效冷卻、無水清洗、循環用水、廢水處理回用等新技術,實現了火電循環冷卻全部使用再生水,目前全市累計建成“省級節水型工業園區”3個、省級節水型企業41個,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96.9%;在管理端強化制度剛性約束,嚴格取水許可,將再生水納入用水定額管理,明確縣(區)非常規水源利用最低指標,并嚴守水量紅線,自2020年以來完成國安電力等13家單位水源置換,提前實現省下達的2025年地下水總量管控目標。
不僅如此,我市還堅持激活市場機制,降低再生水利用成本。技術改造方面,制定《產業扶持政策清單》《支持制造業提質擴量增效政策實施細則》,對固定資產投資200萬元以上的工業技術改造(含水源置換和再生水利用)項目,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10%,給予最高不超過200萬元一次性獎補,自2023年以來累計支持節能節水等技術改造項目30個。降低再生水利用成本方面,制定再生水價格管理指導意見,由再生水供應企業和用戶協商確定分類價格、累退價格,確保再生水水價低于工業供水基本水價,更好地推動“第二水源”的綜合利用。
此外,我市積極探索獎補激勵,在核定再生水成本及效益基礎上,持續完善激勵機制,爭取中央水利發展資金,對凌云再生水廠至國安電力二期再生水輸配管網建設給予補助,免收再生水用戶水資源稅和污水處理費。
據了解,自2014年以來,全市工業生產再生水利用量達3億立方米,替換的常規水資源足以支撐全市城鄉居民生活三年用水量;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23.7%、19.34%,地下水超采區面積縮減35%,有效改善了水生態環境質量。
淮北市傳媒中心全媒體記者 詹巖
通訊員 郝書芳
編輯:陳豆豆
編校:陳藝星
編審:王偉
審簽:劉永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