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商報報道,近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彭博社記者:美國財政部長宣布對中國山東省一家煉油廠和廣東省一家石油碼頭公司實施制裁,理由是這些公司購買伊朗石油。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毛寧表示,中方一貫反對濫施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美國應停止干擾破壞中伊正常商貿合作。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這次被制裁的山東魯清石化,被美國指控通過“影子艦隊”油輪接收了價值5億美元的伊朗原油,甚至牽連出3家香港船東公司。美方聲稱,這類交易是伊朗“支持恐怖主義”的經濟命脈,必須掐斷。近年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早已從“核問題”擴展到了經濟圍堵。中國作為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之一,自然成了美國的眼中釘。從2024年美眾議院通過法案威脅“中國買伊朗石油就制裁”,到如今直接對中企動手,美國正試圖用“長臂管轄”綁架全球貿易規則。
特朗普(資料圖)
為什么美國要在伊朗問題上打主意呢?最近,特朗普對伊朗開始動手了。他在給哈梅內伊的信里,直言要求伊朗在60天內明確回復是否愿意談判伊核協議。同時,他還警告伊朗別再推動核計劃,要是伊朗拒絕,那美國可能會和以色列聯手,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既然狠話已經說出去,美國就得確保對伊朗施加足夠的壓力。經濟制裁這塊,美國最在行,畢竟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他們就是想斷了伊朗的石油出口渠道,這也是中伊石油合作遭到制裁的主要原因。
美國制裁魯清石化,不僅是為了打擊伊朗,更是為了遏制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近年來,中國與伊朗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日益緊密,這讓美國感到不安。通過制裁中國企業,美國試圖向中國傳遞一個信號:不要挑戰美國在中東的主導地位。有分析指出,盡管美國試圖通過制裁切斷伊朗的石油收入,但伊朗早已建立了龐大的“影子艦隊”和地下交易網絡。魯清石化被制裁,并不會對伊朗經濟造成致命打擊。
特朗普(資料圖)
對于被制裁的中國企業來說,業務肯定會受到沖擊。美國這一制裁,說不定有些跟美國關系密切的企業或者國家,就不敢跟咱這兩家企業合作了,怕被美國牽連。可咱中國企業又沒做錯什么,正常的國際貿易,買誰的石油是我們的自由,憑什么美國說不行就不行?而且,美國這制裁,也反映出它在國際事務中一貫的霸權思維。它總覺得自己能主宰世界,想怎么定規則就怎么定,別人都得圍著它轉。可現在都什么時代了,世界是多極化的,哪能由著美國一家說了算。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教授李明指出:“美方制裁看似強硬,實則暴露其焦慮——中國在新能源、傳統能源雙賽道已形成不可替代的優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煉油產能占全球18%,且山東被制裁企業所屬的化工集群,承擔著全國20%的石油加工任務。若美方堅持對抗,最終受損的或是依賴中國供應鏈的美國車企和化工業。
對中國而言,危機中亦藏轉機:加快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能源多元布局,才是破局之道。正如外交部所言:“將中國市場拒之門外的國家,終將付出代價。”
事實上,美國一邊對中國企業進行制裁,另一邊還要拉著中國進行對話,一架美國專機已直飛北京。3月20號,蒙大拿州共和黨參議員戴恩斯抵達北京訪問,他成為特朗普開啟第二個任期后首位訪華的美國議員。戴恩斯此行,無疑是帶著任務來的,他是特朗普這邊的議員,這一回來華訪問,很可能是與中國就關鍵問題進行談判,尤其是圍繞中美關稅問題進行磋商。
特朗普(資料圖)
近來,特朗普政府多次放出風聲,稱中方高層會訪問美國,但是中美高層會晤目前看還沒有安排,這是有原因的,沒基礎、沒氛圍,談了也約等于沒談,特朗普政府應該心里清楚。當然,中方沒有徹底關閉和美方溝通的窗口,鑰匙就在美方手上。如果真想為中美高層會晤鋪路,應當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你尊重我,那么我也理解你目前的經濟困境。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基礎上,中美兩國才能開展建設性對話,共同推動雙邊關系穩定健康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