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孔從洲是毛主席的親家,但是,對孔從洲這個人卻知之甚少。
說起來,孔從洲還是孔子第 75 代孫。1924 年,18 歲的孔從洲毅然走出鄉關,北上投身楊虎城創辦的安邊教導隊,成為一名學員。在教導隊中,他接受了嚴格有序的軍事訓練,此后,孔從洲便追隨楊虎城。
1926 年 4 月初,劉鎮華率 10 萬大軍進犯潼關,兵臨西安城下。為策應北伐,楊虎城派 5000 主力馳援西安。已升任排長的孔從洲,奉命執行一項關鍵任務 —— 打掉劉鎮華部設在韓森寨高地的觀察所。
他親自操炮,精準命中目標,之后,孔從洲乘勝追擊,實施延伸射擊,不僅準確命中逃敵,還擊斃了一名敵軍團長。
此役過后,楊虎城對他贊不絕口:“娃排長還是有兩下子的!” 東關之戰的出色表現,讓孔從洲被任命為炮兵營第 3 連連長。
十年后,西安事變爆發,孔從洲因深受楊虎城信任,所以成為最早知曉 “兵諫” 計劃的人之一,并肩負起解除國民黨政府駐西安的軍、警、特、憲反動武裝,維護西安城內安定與秩序的重任。
12 月 18 日上午,周恩來前往楊虎城公館拜會楊虎城,楊虎城將第 17 路軍的高級將領一一介紹給周恩來。孔從洲對周恩來仰慕已久,此次終于得見。
周恩來與孔從洲握手時,稱贊道:“你好年輕就挑重擔了!”
在抗日戰爭時期,孔從洲更是驍勇善戰。
在那段抗戰歲月里,他先后擔任國民黨軍第 4 集團軍旅長,第 38 軍 55 師師長、副軍長等關鍵職務。然而,無論戰火如何兇猛,他始終沖在最前線,親自率領部隊參與了大小十余次重要戰役。
1938 年 8 月 15 日,孔從洲奉命率警備二旅急赴永濟戰場,與日軍牛島師團的 3000 余名精銳主力正面交鋒。
永濟地處戰略要沖,地勢險要。一旦此地失守,日軍必將長驅直入,整個戰局將陷入危急境地,孔從洲直接親臨前線,在一線指揮作戰。
在這場持續八晝夜的激戰中,孔從洲精心布局戰術,靈活應對日軍的各種攻勢。他巧妙整合部隊的火力優勢,有條不紊地組織一次次有力反擊,一次又一次成功打退日軍的瘋狂進攻。最終,孔從洲所部以 400 多人的傷亡為代價,成功殲滅日軍 1000 余人,取得永濟戰役的重大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后,孔從洲看清了國民黨的反動本質,毅然決定率部起義,投身人民的懷抱。
1946年 5 月 15 日拂曉,經過長時間精心籌備,孔從洲毅然通電全國,率領長期受我方影響的整編第 38 師,于河南鞏縣宣布起義。
蔣介石聞訊后怒不可遏,當即下令對起義部隊展開圍追堵截。16 日晚,起義部隊在行軍途中,突遭國民黨軍圍堵。國民黨軍倚仗人數優勢與精良裝備,向起義部隊發起猛烈進攻。
千鈞一發之際,孔從洲臨危不亂,迅速組織部隊反擊。在他的指揮下,戰士們奮勇拼殺,與國民黨軍展開激烈交火。經過一天一夜浴血奮戰,部隊于 18 日艱難突進至嵩山五指嶺下,卻仍未沖出包圍圈。
國民黨軍朝著五指嶺連續發起猛攻,起義部隊頑強抵抗,多次成功擊退敵人。但隨著戰斗持續,部隊通信中斷、傷亡慘重、彈盡糧絕,若繼續戰斗,極有可能被敵軍全殲。危急關頭,孔從洲經過深思熟慮,果斷下達分散突圍的指令。
孔從洲攜帶西安《平民日報》記者證,與身邊 20 余人換上便裝,在中共中央和晉冀魯豫軍區聯絡員王國的帶領下,巧妙應對國民黨軍的搜索與盤查。他們憑借機智與偽裝,一次次化險為夷。
歷經漫長而艱辛的跋涉,8 月 23 日,終于抵達晉冀魯豫首府邯鄲。尤其令他感動的是,周恩來指示中共陜西省委,通過地下聯絡站,千方百計將他的家屬安全接到解放區。這更加堅定了孔從洲追隨中國共產黨的決心。
10 月,經中共地下黨員孔祥楨和劉威誠介紹,由毛澤東批準,孔從洲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此后,孔從洲率領西北民主聯軍第 38 軍積極投身解放戰爭。此后,從 1947 年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孔從洲參與了解放陜縣、靈寶、盧化、陜南等一系列戰斗。1949 年 2 月,他擔任第二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副司令員,隨后參加了渡江戰役,進軍大西南。
新中國成立后,孔從洲致力于炮兵部隊的組建、教學與科研工作。
此時的孔從洲還未想到,自己的兒子孔令華會和毛主席的女兒產生這樣一段緣分。
1947 年,李敏跟隨賀子珍回到祖國。回到延安后,李敏進入八一學校學習。在這里,她結識了孔令華,在長久的相處中,兩人墜入愛河。
然而,作為毛澤東的女兒,李敏深知自己的婚姻大事需要得到父親的認可。于是,她帶著孔令華來到中南海,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親切地詢問了孔令華的家庭情況和學習工作經歷,孔令華一一如實作答。
在確定了戀愛關系后,李敏和孔令華開始籌備婚禮,婚禮一切從簡。
1959 年 8 月 29 日,李敏和孔令華在中南海頤年堂舉行了婚禮。毛澤東親自為女兒操辦婚禮,邀請了許多親朋好友。孔從洲也出席了兒子的婚禮,他看到兒子和兒媳如此幸福,心中滿是欣慰。
婚宴過后,毛澤東與孔從洲等人在書房交談,話題從孔子談到陜西歷史名人,從楊虎城談到西安事變,從第 17 路軍談到高級炮兵學校,最后毛澤東強調要建立強大的炮兵。
1964 年 6 月 27 日,孔從洲正式被任命為軍委炮兵副司令員。1965 年 6 月,軍委炮兵以原炮兵科學技術研究院留下的部分科研機構和人員為基礎,組建論證研究所和科研部,由孔從洲分管。
彼時,中國應越南政府請求,派遣高炮部隊執行援越抗美的防空作戰任務。然而,由于武器裝備落后,導致人員和武器裝備遭受了不必要的損失。
廣大指戰員對此深感痛心,發出疑問:“我們國家原子彈都造出來了,為什么就造不出自己的高射炮,仍然使用別人淘汰的老裝備?” 身為炮兵科研戰線的負責人,孔從洲聽到這些話語,內心滿是慚愧與自責。他暗自下定決心,無論面臨多大困難,都要拼盡全力研制出屬于中國的新高炮。
1966 年 7 月 5 日,軍委炮兵主持召開新中口徑高射炮研制工作會議,決定研制新的 85 毫米高射炮及配套的射擊指揮系統,并初步確定了主要戰術技術指標,要求新高射炮系統在主要作戰性能方面必須顯著優于 100 毫米高射炮系統。在全體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新 85 高射炮于 1973 年 5 月成功獲批定型。看到依靠自己力量研制成功的新中口徑高射炮系統,孔從洲激動不已,他打趣地說:“原來我曾講,不搞出新 85,不進八寶山,現在有資格進去了。”
1985 年末,孔從洲開始察覺到身體異樣,心臟時常傳來隱隱作痛之感。起初,他并未將這細微的不適放在心上,依舊忙于工作,一心撲在他所熱愛的事業中。然而,這種不適感卻愈發頻繁,最終,在一次強烈的心梗發作后,孔從洲被緊急送往 301 醫院救治。從那時起,他的身體狀況便急轉直下,每況愈下。
然而,孔從洲的生命還是畫上了終止符。1991 年 6 月 7 日,孔從洲溘然長逝,享年 85 歲。
參考資料:
作家文摘:《女兒婚宴后,毛澤東留下親家談了什么?》
解放軍報:《炮兵司令員孔從洲的抗戰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