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巖礁,東海北部的一座水下礁盤,連島嶼都不是。然而自今年2月份以來,圍繞著這一片礁石,中韓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博弈,特別是進入3月下旬,這場博弈已趨于白熱化。
3月26日,韓國媒體驚呼“中方已實控蘇巖礁”,因為中方在蘇巖礁附近海域設置了三個巨型鋼構物——“大型框架式深遠海網箱”,它們如同定海神針一般,宣告著這一帶的主權和權益歸屬。
3月25日,韓國KBS電視臺和韓聯社報道稱,首爾對中方未經協商在韓國單方面劃定的所謂“暫定措施水域”設置巨型海上鋼結構建筑物提出強烈抗議。然而,這所謂的“抗議”背后,實則是韓國長期以來的無理行徑與中方合理反制的鮮明對比。
蘇巖礁本是一個水下暗礁,漲潮時完全淹沒,按國際法連島都算不上。但韓國卻心懷不軌,自2000年開始,便非法在蘇巖礁修建高達76米的“科考站”,偷偷摸摸搞了二十多年小動作,妄圖把礁石變成“島”,進而宣示主權,并圈走周邊200海里專屬經濟區。
所以其所謂的“海洋科考中心”,不過是打著科研幌子行侵占之實的手段,這種小心思也是其一貫的手段,縱容它,只會讓它得寸進尺。
所以我們也開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今年我們派遣大型工程船在蘇巖礁附近海域搭建布置了三個“大型框架式深遠海網箱”。這三個網箱系統垂直高度71米、直徑70米,比韓國的老舊平臺還大一圈,上層配備生活艙和太陽能設備,宛如三根“定海神針”穩穩矗立在海面上。
韓國首爾電視臺在采訪當地海洋專家時表示,中方在蘇巖礁布置的這種海上大型設施不僅有人照料,而且駐守人員要比韓國在蘇巖礁非法構建的“海洋科考中心”多。更關鍵的是,三個“大型框架式深遠海網箱”目前就布置在蘇巖礁礁盤幾個“關鍵焦點”上,“實際上等于對蘇巖礁附近海域完成了實際控制”。
此次我們用智能網箱這種民用設施反制,可謂高明之舉。既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經濟開發活動”的定義,又巧妙規避了直接軍事沖突的風險。這些網箱配置不凡,能養魚也能長期駐人、也自帶監控設備。
有些國家雖然小,行徑卻很霸道!發現這些網箱之后,派海警船幾次想靠近強拆,結果被我們漁船和海警船阻攔,連網箱的邊都沒摸到。我們用實際行動打破了對方的妄想。
回顧歷史,中韓從2015年開始談了13輪海域劃界,韓國認為大半個黃海都是它的,這種獅子大開口的談判策略注定談不攏。我們現在用實際控制回應。三個網箱設施的放置不僅能養魚,今后它們的實際作用不可估量。
而且這種新式網箱采用模塊化設計,能在造船廠批量生產,拖到海上組裝兩天就能用,后期維護成本也很低,我們能很快造出很多個放置到大海上,這體現了我們在海洋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強大實力,更彰顯了我們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堅定決心。
我們在相關海域的活動合理合法。對方的無理抗議和非法行徑不會得逞,我們在維護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的道路上,必將堅定地走下去,用實際行動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