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明珠灣區跨江通道工程(首期段)沉管預制管節ES3-1節段澆筑完成,該節段為全部18個節段的第9個節段,其澆筑完成意味著項目沉管預制建設總進度過半,比原定計劃提前了半個月。
當天下午,小編來到位于靈山島東側島尖,在7.62萬平方米的沉管干塢內,多臺塔吊分立于不同方位,中部下沉空間放置3個體形巨大的沉管管節,工人們正在沉管處有條不紊地進行鋼筋綁扎、模板拼裝、混凝土澆筑等工作。
工人們正在火熱施工
明珠灣區跨江通道工程(首期段)沉管部分總長305米,根據計劃,將預制安裝3個管節,每個管節分為6個節段,共計預制18個節段,每節段之間設1.5米寬后澆帶,采用液壓臺車整體式模板全斷面澆注的方式施工。
自2024年12月首個管節節段啟動澆筑以來,項目團隊持續優化工序設計,注重各環節的“無縫銜接”。沉管預制過程中,每個管節的混凝土澆筑都需要連續38個小時進行,對底板、側墻、中隔墻到頂板實施全面澆筑。
“這38個小時里,我們必須全神貫注,緊盯施工作業點。”項目負責人表示,為了確保澆筑質量,在澆筑前需要密切關注天氣情況,避免暴雨等惡劣天氣對澆筑質量造成影響。
而當沉管管節的前一節段正在澆筑混凝土時,后一節段則同步實施完成防水底鋼板和底板鋼筋制作。待前一節段澆筑完成并達到強度要求后,即可推送到下一道工序,實現每個環節環環相扣。
得益于施工工序的動態調整和緊密結合,項目預制進度遠超預期。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完成9個節段的沉管預制工作,剩余9個節段計劃于6月底完成預制,而后澆帶預制工作則也將在8月份全部完成。
在混凝土養護方面
項目團隊還采用了自動調節水溫的智能監控設備,以確保混凝土在養護過程中的溫度控制得當。這一智能化設備可根據實時讀取的混凝土溫度數據,結合項目團隊輸入的溫控指標,智能控制冷卻循環水的溫度、流速、流向等,使得混凝土冷卻降溫整體流程無需人工干預,實現溫控防裂工作效率最大化。
據了解,明珠灣區跨江通道工程(首期段)計劃于2026年建成。首期段實現通車后,將直接打通南沙國際會展中心及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之間的聯系,極大便利區域交通出行,帶動形成明珠灣起步區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南沙寫字樓&產業園招商咨詢
來源:明珠灣管理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