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南水鄉到雪域高原,從“撿廢品助學”少女到全國三八紅旗手,王順利用16年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西藏高原上鐫刻下新時代女性的公益豐碑。作為江蘇青木極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股東、晨曦公益聯盟聯合發起人,她以企業為舟、以初心為帆,讓高原的繁星都化作人間溫情的漣漪。
入圍中國品牌創新發展工程留念
青木傳媒:公益理想的孵化平臺
江蘇青木極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深耕文化領域,以“會開會”“活動管家”等品牌蜚聲業界,年均策劃超280場大型活動,服務客戶逾2000家。2020年青木傳媒攜手王順利發起“晨曦公益聯盟”,將大型活動的資源整合注入公益事業,構建起“商業+公益”的創新生態。
公司創始人曹赫原坦言:“王順利的純粹與堅持,讓我們重新思考企業的價值邊界。青木不僅要做商業活動的管家,更要成為社會責任的踐行者。”在曹赫原的支持下,企業每年將10%的利潤定向投入西藏公益項目,搭建起連接長三角與雪域高原的愛心通道。
左為王順利右為青木傳媒創始人曹赫原
格桑花開:十六載高原守望
王順利公益圖鑒的數字里藏著驚心動魄的堅持——初中時她用撿廢品攢下的1000元開啟助學之路;21歲大學畢業放棄工作,帶著獎助學金、勤工儉學積攢的7萬元獨闖西藏;十年間騎壞3輛摩托車,自駕里程40萬公里,穿越233個高原村落;建立33所公益閱覽室,助養73名藏族兒童,其中68人考入大學;疫情期間捐贈11.5萬元物資,馳援60個防疫卡點……
在定日縣扎西宗鄉,提起“漢族阿佳”都會豎起大拇指。2016年,她徒步13天走進那座珠峰腳下的村莊,用高壓鍋煮出當地第一鍋白米飯;8年后,她助養的少女瓊雪卓瑪(化名)以全省八十多名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阿佳送來的書本,有太陽的味道。”曾經不知梳子為何物的牧羊女孩,如今能用三種語言講述《格薩爾王傳》。
震后72小時:愛心創造的“青木速度”
2025年初定日6.8級地震。王順利迅速啟動晨曦聯盟資源,與青木團隊創造公益救援的“奇跡時刻”——
? 0-4小時:啟動“雪域應急通道”,對接幫扶村莊核實災情;
? 4-24小時:聯動蘇州30家企業籌集善款,親赴拉薩采購50噸諸如糌粑、酥油、毛毯、藏爐子、煤炭、保暖帳篷等物資;
? 24-72小時:組織7輛輕卡穿越余震區,將50噸40多種品類的生活用品送抵海拔5200米的震中。
當藏族阿媽捧著保溫壺熱淚盈眶時,曹赫原在朋友圈寫下:“從商業路演到生命通道,我們終于讀懂王順利說的‘企業溫度’。
定日地震王順利和資助的學生們
公益3.0:從物資輸送者到文明播種者
如今的王順利正推動公益模式迭代升級。在西藏日喀則,由青木傳媒設計、晨曦聯盟運營的“閱讀室”增添了新設備,AI賦能教育,見證著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當年送去的鉛筆,如今在孩子們手中妙筆生花”,王順利展示著手機里的畫面——她助養的大學生扎西頓珠(化名)在拉薩給孩子們講解吐蕃王朝的歷史。當年受助的230個孩子中,已有68人加入晨曦聯盟志愿者隊伍,形成“受助-反哺”的愛心閉環。
向光而行:新時代巾幗的公益答卷
從“感動校園十大嬌子”到“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從“抗疫最美志愿者”到“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證書高高摞起。但最令她珍視的是辦公室里那件由78歲藏族阿媽縫制的藏袍——針腳里縫著233個村莊的縝密心意。
(王順利穿著村民手工縫制的藏袍)
青木傳媒的年度論壇上,王順利向長三角企業家發出倡議:“每個企業都應有份‘公益資產負債表’,那里記錄著比金錢更珍貴的財富。” 晨曦聯盟計劃吸引500余家企業加入,帶動超10萬人參與藏區幫扶。
當談及未來規劃,這個充滿愛心的江南姑娘說:“我想在珠峰大本營建個生態驛站,讓攀登者帶走垃圾,留下知識。”晨光中,她胸前的三八紅旗獎章與其頸上的綠松石交相輝映,恰如商業與公益的共融共生——純粹而恒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