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湖垂柳,玉蘭映窗,3月24日至25日,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活動在華東理工大學火熱開場。來自司法實務、法學理論等領域的法官、檢察官、律師與華理師生共赴盛會,展開為期兩天的“實務-學術”對話。
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啟動會現場
3月24日下午,系列巡講在華東理工大學奉賢校區通海廳正式啟動。華東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一級巡視員宋來出席活動并致辭。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理秋介紹“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項目和巡講專家。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彭德雷主持啟動活動和首場講座。
作為本次系列巡講活動授課的實務專家,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上海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一級高級法官席建林,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一級高級法官劉力,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二級高級法官周峰,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三級高級法官唐震出席活動。
王理秋、宋來共同啟動華東理工大學站巡講活動
現場,王理秋、宋來共同啟動“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華東理工大學站巡講”活動,為各方進一步深度推進院校協同創新、完善法治人才培養體系,開創新局面。
作為華東地區法學教育的重要基地,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聚焦涉外法治、知識產權、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法治、資源環境等領域關鍵問題,形成了“強化優勢、突出特色、相互支撐”的學科體系。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與上海法院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是首批與上海高級人民法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高校之一,也是上海法院系統重點支持建設的法學實踐基地。此次巡講活動將培育法治人才的“學術沃土”與司法實務的“活水清泉”有機銜接,開創了法學教育與司法實踐協同發展的新路徑。
啟動活動后,4位實務專家結合各自擅長的專業領域和審判實踐經驗,為師生們帶來精彩紛呈的主題講座,展現了理論與實務碰撞的思想火花。
席建林:感知正義
——一個關于司法職業倫理與裁判方法的話題
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上海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一級高級法官席建林現場授課
此次華東理工大學系列巡講活動,由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上海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席建林領銜首講,席建林深耕法學領域三十余載,具有極為豐富的審判經驗和理論功底,他圍繞正義是如何在司法領域從一個抽象概念逐案變為人民眼中的現實,展開生動的講解。本場講座由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彭德雷主持。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每一位司法者致力追求的目標。席建林聚焦“感知正義”這一主題,通過引入感知正義的可實現論,向師生深刻闡釋司法者如何將正義由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感的現實。司法者實現正義首先需要做到什么?“有愛心、有智慧、有信仰、有擔當”,講座中,席建林向同學們講述司法者實現正義要有天然使命感這一前提,在此基礎上,他結合自身多年民事審判實踐經驗對實現正義的豐富內涵進行獨到解讀。法律乃技藝,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那么,司法者應當如何做到實現正義?對此,席建林重點分享“證據是訴訟之王”“法律即承諾”“要讓正義可見”三點可行的路徑與方法,并鼓勵同學們要“善于掌控、善于遺忘、善于總結、善于學習”?!罢x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去實現,作為司法者,要恪守程序正義、充分釋法說理、落實公正與效率,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p>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吳亮在與談中表示,講座分享的實務經驗與豐富案例對法學生法律職業道德與專業素質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所講到的感知正義的三個環節,與法律層面對正義的理論研究具有契合之處。此外,吳亮就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與席建林作了進一步交流。
劉力:數字時代民法規范解釋方法的反思與重構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一級高級法官劉力現場授課
第二講主講人是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一級高級法官劉力,作為上海法院審判業務專家,劉力長期深耕民事審判領域,他以涉平臺經濟新類型司法實踐案例為引,向師生們解析了對數字時代民法規范解釋方法的探索和運用。
“平臺經濟發展迅猛,司法在服務數字時代經濟發展中走在了最前線,如何以民法規范解釋方法化解涉平臺經濟新類型案件,成為人民法院的新課題?!笔谡n中,劉力從基本內涵、規范意旨、基本范疇、法理基礎等方面層層深入地講述了“形義結合”民法規范解釋方法的證立,又從事實、規范、本質、技術四個層面解析了“形義結合”民法規范解釋體系構建,同時結合生動的審判案例,闡述如何實踐運用新的解釋方法應對平臺經濟中涉及從業者與平臺合同糾紛、用戶與從業者平臺多方消費服務糾紛、個人信息與大數據平臺侵權糾紛。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祝寧波、肖夢黎在與談中表示,講座中展現了人民法官對社會問題的深入思考,人民法院裁判對社會認知的廣泛影響,內容結合經典文獻及核心期刊新論點,知識跨度廣,理論與實踐交融,體現了法院人的專業深度與情懷溫度。同時,引發了廣大師生對平臺經濟如何依法治理的思考,并將進一步推動對數字時代中數字權益與權利的轉化、法律規范穩定一致與業態市場快速變化的沖突、AI人工智能對法律規范解釋運用等問題的研究探索。
周峰:審查要點與規則傳導
——“二手房”買賣合同的效力判斷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二級高級法官周峰現場授課
第三講主講人是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周峰。作為上海法院審判業務專家,周峰多年來深耕民商法尤其是房地產審判領域。這堂課,他聚焦“二手房”買賣合同的效力判斷,與師生們分享了司法實務中的前沿問題和熱點關切。本場講座由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周登諒主持。
“相較于新房交易,二手房交易涉及的法律關系更為復雜,存在諸多潛在法律風險?!敝v座中,周峰從合同主體審查和合同內容審查兩方面入手,解析當前審判實踐中遇到的各類“二手房”買賣合同爭議問題。“如何依法妥善運用審判職能,保護交易主體的合法權益,促進二手房交易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周峰從審判實踐出發,結合指導性案例、典型案例等,深入探討“陰陽合同”效力認定、“一房二賣”引發糾紛、《房地產買賣(居間)協議》三方合同性質和效力認定等問題的審查思路。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謝雪凱、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講師郭紅偉在與談環節表示,講座授課內容從“二手房”買賣的前沿問題入手,案例分析透徹實用,周峰對法律適用的精準把握和深入解讀,讓大家更為深刻地認識到“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而不僅僅在于邏輯”的含義,不僅使同學們對法律專業有了更深刻地認識,提升了法律思維和實踐能力,也為其職業規劃打開了不同視角。
唐震:商業秘密侵權訴訟案件審查要點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三級高級法官唐震現場授課
第四講主講人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唐震,作為上海法院審判業務專家,長期從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他聚焦商業秘密侵權訴訟這一主題,結合豐富案例,闡述商業秘密侵權訴訟權利基礎、侵權行為認定標準、侵權民事責任及案件審理難點。本場講座由華東理工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張曉東主持。
一道三黃雞的制作工藝和蘸料其實也潛藏著巨大的商業秘密。“哪些行為可能構成對商業秘密的侵害?如果構成侵權,民事責任如何承擔?”通過引入商業秘密相關案例,唐震將法理與實務相結合,層層深入解析商業秘密侵權訴訟中的審查要點,進一步增進學生對精準認定侵權、依法追責的理解。那么,在實際案例審理中,商業秘密侵權訴訟又存在哪些難點呢?他從實務操作層面指出,目前仍存在“非公知性”判斷要件屬于不確定法律概念,公司商業秘密保護與雇員經驗技術應用之間沖突協調難度大以及以合理許可費計算賠償金額缺乏可操作性等問題?!吧虡I秘密的保護在市場上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規范商業秘密侵權訴訟案件審查,有利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公平競爭的法治化營商環境?!?/p>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傅利英、劉慧在與談中表示,講座結合豐富案例,系統梳理商業秘密侵權訴訟案件審查要點,有助于推動新技術保護措施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同時也對同學們的論文寫作、研究思路、職業發展方向等具有重要啟發意義,并就商業秘密立法問題與唐震進行探討。
“如何處理公眾輿論壓力較大的案件?”
“法院如何促成用戶、從業者、平臺對法律與解釋方法的共識?”
“大數據殺熟如何判定?”
“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是基于非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還是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
“如何處理知識產權惡意訴訟的案件?”
專家講座見解獨到、案例生動,同學們互動熱烈、提問踴躍,實務專家們結合自身經驗,給予了全面細致的解答。
聽課現場
聽聽講課現場的他們怎么說?
孫曉東
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
人民法院與高校共同推進以實踐為導向的法治人才培養機制
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活動是人民法院與高校共同推進以實踐為導向的法治人才培養機制的重要典范。席建林院長從司法職業倫理與裁判方法的視角分析了感知正義的問題,對實現正義這一難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席建林院長認為實現正義雖然是司法實踐中的難題,但是實現正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能的。司法者要有實現正義的天然使命感,要努力做一個有愛心的法律人、努力做一個有信仰的法律人、努力做一個有擔當的法律人。司法者要把握實現正義的豐富內涵,正義是相對的、正義即平衡、正義需要合理的解釋。司法者要掌握實現正義的路徑和方法。席建林院長探討了正義的內涵,總結了感知和實現正義的條件,對司法裁判中正義的實現作出了深刻的探討和總結。
楊曉勇
華東理工大學2023級本科生
一次構建跨學科知識體系的寶貴契機
聆聽了劉力院長關于數字時代民法規范解釋方法的講座,我深刻感受到傳統民法理論在應對平臺經濟、算法技術等新興問題時面臨的挑戰。劉力院長通過騎手勞動關系認定、未成年人充值糾紛等案例,揭示了法律解釋中“從概念到概念”的思維定式與數字社會動態實踐的矛盾。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形義結合”解釋方法的提出,強調法律適用需兼顧規范文本的客觀性與社會價值的動態平衡。同時也讓我認識到,數字時代的法律解釋應突破單一文本分析,融入對技術特征、行業生態的體系化考量。
作為“數字原住民一代”,我將以此次講座為契機,在后續學習中關注技術發展對法律關系的影響,努力構建跨學科的知識體系,為未來參與數字法治建設積累理論儲備。
鄭雅匯
華東理工大學2023級本科生
這場講座猶如一扇明窗,讓我得以窺見法律條文背后的鮮活世界
本次講座主題具有極強實用性,周峰專委以二手房交易這一民生熱點為切入點,將抽象的物權債權理論具象化為鮮活的法律實踐樣本。講座中,周峰專委通過解構“無權處分”“借名買房”等典型案例,生動展現了裁判者如何以法律為綱、以公序良俗為維,在契約自由與交易安全間尋求動態平衡。
本場講座使我受益良多。周峰專委在講座開始強調的“經驗法則”,打破了我對司法過程的刻板想象,使我深刻認識到身為法官既需恪守法教義學的規范立場,更要培養對社會運行機理的敏銳洞察。這場講座猶如一扇明窗,讓我得以窺見法律條文背后的鮮活世界,也啟迪我走出“象牙塔”,多關注法律實務前沿話題,堅定法律理想追求,為推進司法公正與社會治理盡綿薄之力。
袁汝林
華東理工大學知識產權第二學士學位2024級本科生
在知識產權事業這條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道路上篤定前行
此次有幸聆聽高院舉辦的講座,對我們而言是一次極為寶貴的學習契機。唐震庭長憑借豐富的審判經驗,結合實際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商業秘密的權利基礎、侵權行為認定、損害的民事責任,以及審理過程中的難點要點等核心問題。講解過程中,唐震庭長引經據典、娓娓道來,從多個維度呈現了商業秘密領域的知識體系,讓我們對那些在書本上難以觸及的理論及實踐前沿問題,有了更為透徹的認識與理解。
不僅如此,唐震庭長還針對我們的學習情況提出了極具建設性的建議,并對我們未來的職業發展表達了殷切期望。這無疑在學業與就業的道路上,為我們注入了強大的動力,進一步激發了我們對知識產權領域的濃厚興趣。我們也由衷希望,能夠在這條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道路上篤定前行,不斷探索,越走越遠 ,為知識產權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徐葉花
中共上海市奉賢區律師行業委員會副書記、上海市律師協會奉賢律師工作委員會主任
正義的感知與實踐的智慧
在法學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上海法院作為司法實踐的重要陣地,擁有豐富的案例資源和專業的司法人才。此次上海法院實務專家組團式進高校系列巡講活動,是上海法院主動承擔法治人才共育責任、推動法學教育與司法實踐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
開展這種形式的交流活動,能夠提升律師的責任意識,推動行業整體的健康發展。相信通過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廣大律師群體也將更好地適應司法實踐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為推動法治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通過這個平臺,律師、法官和學者能夠共同探討法律問題,分享實踐經驗,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有助于打破職業壁壘,形成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共識和合力。
來源:上海高院
責任編輯:奚曉詩
我知道你在看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