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廉美真
編輯 | 劉景豐
進入2025年,全球的科技發展都在提速之時,在中國和美國之外的科技第三極正在浮現。這個地方,就是中東中亞。
這片位于亞非歐十字路口的神秘地帶,寄托了中國出海人太多的雄心與熱望:這里有著遠超東南亞的人均GDP與消費能力;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進程之中,百業待舉、百廢待興,數字化轉型方興未艾;多國“向東看”的外交戰略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對接融合,在復雜多變的地緣政治博弈下,為中國企業提供了系統性和不可多得的機遇。
以中東第一大經濟體沙特為例,根據英國《金融時報》旗下數據庫fDi Markets的跟蹤,中國已成為沙特最大的綠地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從 2021 年到2024年 10 月,投資總額為 216 億美元,其中約三分之一投資于電池、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技術。相比之下,美國為 125 億美元,位居第二。也因此,一批批中國的新能源企業、科技公司正在走進這里。
但中國企業在中東中亞的開拓之路并非暢通無阻、一馬平川。這一地區在數字基礎設施狀況、合規準則等方面,與國內存在顯著差異,出海企業不得不直面技術瓶頸、法律合規難題以及本地化運營困境等諸多嚴峻挑戰。面對重重阻礙,中企迫切需要一位強有力的護航者,方能克服難題、行穩致遠。
3月25日,由華為云主辦的中企出海中東中亞北非論壇在重慶舉行。會上,來自烏茲別克數字技術部 IT Park 駐華代表、迪拜商會駐上海辦公室負責人、華為云中東中亞區域總裁齊笑等多位嘉賓分享了中東中亞地區的市場概況與出海機遇。
正如齊笑所說:“自古以來,中東中亞就是中西方之間的貿易樞紐,絲綢之路上的戰略要地。黑金與黃金在此交匯,歷史與未來在此碰撞,如今也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市場。”這一廣袤富饒的出海熱土,正愈發成為中國企業開辟全球化版圖的新興藍海。
華為云中東中亞區域總裁齊笑
如今,置身于沙特首都利雅得或者中東金融中心迪拜,不難尋覓到中國企業的身影。
在街頭巷尾,行人時常可以看到長安、奇瑞風馳電掣、呼嘯而過;在富麗堂皇的本地商場,名創優品等中國消費品牌頻頻亮相,吸引本地消費者駐足流連;中國企業開發的社交媒體和游戲產品,讓中東年輕人享受到線上交友互動的輕松愉悅;來自中國的跨境電商,為中東消費者提供了更為豐富多元、物美價廉的購物體驗;中國的即時配送與本地生活平臺,也讓中東人民感受到數智時代的方便快捷。
沙特首都利雅得市景
而位于亞洲大陸心臟地帶的中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關鍵路段,連接東亞、西亞、南亞和歐洲的交通要沖,眾多貿易商隊、文化使者在此穿梭往來,成為不同地域文明交匯融合的通衢之地。旅行作家劉子超曾在2011-2019年間數次深入這片亞洲腹地,他用“失落的衛星”來形容這一隱秘的角落:這一片易被世人遺忘的土地,在全球化的邊緣與大國的夾縫中艱難校正著自己的軌道。
而現在,中亞不再失落。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下,中國與中亞之間的經貿往來愈發緊密,中亞,也成為吸引中企紛至沓來的投資熱門地。
截至2024 年底,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中資企業有 3372 家,而在2023年,這一數字還僅為2028 家,短短一年時間,超過一千家中國公司在烏境內涌現;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4 年,中國與中亞五國(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貿易總額達 948.2 億美元,相較2023年增長率約為6.06%。
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市景
這一切無不昭示著,中東中亞,正成為中企出海的應許之地。
華為云中東中亞區域總裁齊笑在這一區域工作了18年,他對中東中亞市場最深的體會是“政策有保障、經濟有基礎、市場有縱深的區域”。
所謂政策有保障,源于中東中亞所有國家都發布了自己的國家發展愿景,希望能夠通過經濟轉型來改變自身的全球定位,通過數字技術來扭轉國家命運。
2016年,沙特公布國家戰略轉型綱領“2030國家愿景”,力圖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降低對石油產業的依賴;2022 年,阿聯酋公布未來十年國家計劃“We the UAE 2031”,旨在增強阿聯酋的經濟韌性和多元化,在科技、可再生能源和先進制造業等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機會和就業機會;以及科威特的“2035國家愿景”,卡塔爾的“2030國家愿景”,巴林的“2030國家愿景”,阿曼的“2040國家愿景”等戰略轉型方案,彰顯著中東地區謀劃數字經濟時代發展藍圖的決心與信念。
中亞多國同樣推出數智化轉型方案。例如,2017年,哈薩克斯坦政府通過“數字哈薩克斯坦”國家規劃,旨在依靠數字技術加快國家經濟發展,提高居民生活質量;2020年,烏茲別克斯坦推出“數字烏茲別克斯坦2030”戰略,推動教育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經濟各個發展領域的數字化轉型。
政策有了保障,另一面還得有經濟基礎。實際上中東中亞是全球少有的資源富礦。這里有著充足的年輕人口、較高的消費能力、富饒的資源稟賦,以及可觀的數字經濟規模。
中東中亞二十余國,總面積約為1094萬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5.1億。其中,中東地區,尤其是海灣六國,是石油資源充足的膏腴之地,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占全球石油總儲量的 45%。而中亞五國,則是世界上人口較為年輕的地區之一,平均年齡為 27.6 歲。其中,哈薩克斯坦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輸出國,煤炭資源同樣殷實豐饒;土庫曼斯坦富含天然氣能源;并且中亞地區光照充足,太陽能資源豐富,適宜發展光伏等綠色能源產業。
另一方面,中東中亞多國正在為后石油時代謀篇布局,加快對外開放步伐,致力于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從而為中企出海創造良好契機。
在這樣的時代機遇下,中國數字經濟企業也加快出海中東中亞的步伐。從電子商務、金融科技、智慧城市,再到游戲社交、AIGC、清潔能源、數字基建,中企在中東開疆拓土、發展迅猛。
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中東中亞地區對云計算需求的急劇增長。
調研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 報告預測,中東地區的云計算市場規模預計將從 2021 年的 142 億美元增長到 2026 年的 314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 17.2%。其中,沙特與阿聯酋兩國是中東地區云應用的引領者,兩國超過四分之三的企業在云端運行高價值應用,且 98% 的企業在云上存儲敏感數據,預計 2022 年至 2027 年復合年增長率約為24%。
中東金融中心迪拜
但在中東中亞地區提供云計算服務,也面臨著諸多難題與挑戰。
首先是法律法規的差異。華為云中東中亞區域總裁齊笑介紹說,中東中亞國家普遍對數據主權和隱私保護有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金融和政府領域。例如,阿聯酋和沙特要求某些數據必須存儲在本地,且對跨境數據傳輸有嚴格限制。
針對中東中亞地區的合規要求,華為云在中東第一大經濟體沙特建立了利雅得節點,成為服務中東、中亞和非洲的核心節點,并獲得沙特政府Class C認證,可處理最高密級數據。該節點采用了3AZ(可用區)架構,為沙特提供25ms低時延的優質服務,同時以100ms時延圈覆蓋中東和中亞各國,提供創新、高可用、低時延和安全的云服務,保障了各行各業的客戶業務在華為云上穩定運行。
2025年1月,華為云服務正式加入沙特EXPRO(支出與項目效率局)云國家框架協議。這一戰略發展使華為云能夠為沙特的政府機構提供先進的基礎設施即服務 (IaaS) 和平臺即服務 (PaaS) 解決方案。這項合作將顯著提高沙特政府采用尖端技術的能力,同時保持沙特王國內數據主權的最高標準。
并且,在沙特致力于推進金融科技(Fintech)行業蓬勃發展的進程中,華為云成功被納入沙特 Fintech 行業使能項目,從而為沙特金融科技領域的革新與拓展注入強大動力。
2024 年 10 月 17 日,在 GITEX GLOBAL 2024 期間,華為與沙特 Alinma 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助力客戶加速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雙方多年來保持著緊密合作關系,華為憑借領先的創新技術與能力積累,獲得高度認可。另外,華為云還與 Emirates Digital Wallet、Finmaal、Klaim.ai 等客戶伙伴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MOU),在云原生、大模型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
其次,中東中亞的數字基建亟待完善,考驗著云服務商的技術實力與穩定性能。“在中東和中亞地區,當地最大的隱性壁壘之一是基礎設施不足。例如通信網絡覆蓋不足,影響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業務拓展;此外,能源供應的不穩定也可能對企業的生產運營造成影響。這些基礎設施問題使得中企在進入中東中亞市場時,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解決物流、通信和能源供應等方面的問題,從而增加了進入市場的門檻。”齊笑說。
為應對這一挑戰,在中東中亞,華為云建立了本地化的技術支持和客戶服務團隊,提供7*24 小時服務,保障客戶的業務穩定運行。
齊笑至今對一次突發事件印象記憶猶新。在服務中東中亞地區政府客戶的時候,客戶曾經遭遇數據中心溫度快速升高的意外情況。華為云團隊在意外發生后的1秒鐘內向客戶發送告警通知,在3分鐘內火速成立了本地作戰室,15分鐘內開始啟動應急預案,甚至使用干冰來幫客戶的數據中心降溫。在50分鐘內,華為云團隊將溫度控制在所需范圍內。
“很多友商在這場災難里遭遇了20小時的業務中斷,而我們依靠值得信賴的服務,保障了客戶的業務始終順暢地運行。”齊笑說。
其三,在中東中亞地區,出海企業也面臨著嚴峻的本地化技術挑戰。中東中亞地區語言種類繁多,文化習俗豐富多樣。僅中亞五國就使用多種突厥語系和印歐語系語言,中東地區更是阿拉伯語、波斯語等多種語言通用。數字經濟企業的產品與服務要在當地普及,必須攻克語言與文化障礙。從技術層面看,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研發多語言自動翻譯技術,確保產品界面、內容、客服交互等能精準翻譯成本地語言,并且符合當地語言習慣與文化內涵。
并且,對于依賴網絡傳輸數據、提供在線服務的數字化企業而言,當地復雜的網絡環境成為本地運營的一大阻礙。例如,在線游戲企業需要保障游戲運行的低延遲與穩定性,面對網絡不佳的地區,需研發適配低帶寬、高延遲網絡的游戲傳輸技術,如采用數據壓縮算法、優化網絡請求機制,避免游戲卡頓、掉線,確保玩家流暢體驗;電商企業則要確保商品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內容能在不同網絡條件下快速加載,這要求開發智能圖像與視頻加載技術,根據網絡狀況自動調整畫質與加載策略。
針對這些困境,一方面,華為云沙特利雅得節點所提供的AI 云服務例如 ModelArts、盤古大模型、模型調優/部署的專業服務為千行百業提 供了更多元、高效、長穩的算力服務選擇。為大模型的訓練,推理,AI 應用的開發、運行提供穩定可靠的全棧算力保障。
另一方面,華為云所推出的云上一站式數智融合開發與治理平臺DataArts,能夠為企業提供云原生、湖倉一體、存算分離的云服務產品組合,包含分布式數據庫GaussDB、云原生數據湖服務MRS、全托管Serverless數據湖探索服務DLI、全場景一站式的數據倉庫服務GaussDB(DWS),以及基于華為數字化轉型經驗打造的數據治理中心服務DataArts Studio等產品,加速政務、金融、運營商、互聯網等行業數字化轉型。
此外,中東中亞地區正處于對外開放初期,社會文化環境、國家政策的適應性壁壘都較高,對出海企業本地化運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對云服務商來說,要擁有深扎本土、長期主義的決心,才能夠在中東中亞穩扎穩打、持續發展。
而在這一地區的開拓與耕耘,華為堪稱名副其實的先行者,擁有服務數萬家中資和本地客戶的經驗沉淀,能夠成為中企進入中東中亞的導航與橋梁。
如今,華為在沙特的首都利雅得、紅海港口城市吉達等四座城市開設了八個辦公室,員工超過2000人,年銷售額超過15億美元;而在二十年前,當華為初設沙特市場時,僅有不到十名員工,一間辦公室。彼時沙特的地標性建筑王國中心大廈還未竣工,放眼望去,利雅得仍是一片荒漠景觀;而今,利雅得已然煥然一新,夜幕時分,華燈初上,燈火輝煌,流光溢彩。華為在沙特的二十年,不僅見證了這個國家的發展,也成為其在數字經濟時代脫胎換骨的推動者。
利雅得時代廣場
不僅是在沙特,自1998年以來,華為已經在中東中亞地區深耕27年,覆蓋了21個國家,招募了來自40多個國家的5000多名員工,其中78%來自本地。長期的本地積累,讓華為成為助力中東中亞數智化轉型的關鍵貢獻者。如今,華為在中東中亞聯合3000多個合作伙伴,服務于分布在20多個行業的2500余家企業。在哈薩克斯坦國家鐵路聯創中心、卡塔爾世界杯、迪拜數據中心、沙特NEOM未來新城等舉世矚目的項目中,都可以看到華為的身影。
正是這種極致的本土化能力,讓華為云能夠為中企掘金中東中亞保駕護航。
全球產業觀察學者林雪萍,在其所著《大出海》一書中,反復強調企業出海不要單打獨斗,而是要協同各種機構集體性合作,進而推動中國企業更好地抱團出海、整體全球化。“企業出海,并不只是單個企業的國際化,更是一個國家系統性能力的輸出。無論是標準組織的全球擴展,還是各個地方商會的運作形態,都要同步形成一個群體性出海力量。唯有如此,中國企業才能實現全球化這一關鍵性跳躍。”
當下,在中國企業開拓中東中亞熱潮中,企業之間的合作共贏,同樣至關重要。
正如某出海物流公司的沙特負責人對霞光社所言:“沙特目前更傾向于開展政府層面央國企間的合作、或者大型成熟企業在這里開設分支機構,尤其是沙特政府大力推進的戰略方向,像新型能源、港口建設、自貿區建設、醫藥等相關行業,成熟企業找自己對應行業的政府部門接一些項目,難度上會相對低一點。但是對中小型的公司或者個體創業者來說,要找到自己在新興市場的突破口,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
對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來說,開拓中東市場,可能需要面對更多的險灘暗礁、坎坷崎嶇。然而,現在已然不是上世紀90年代華為憑借一腔孤勇開拓海外市場的時代,作為中國科技公司出海全球化的先行者,華為在海外市場的發展路徑、拓展模式、本地化經驗,可以為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揚帆起航的中國公司,提供助力與能量。
“華為在中東中亞耕耘二十多年,我們對當地市場的理解,包括合規、市場的習慣及客戶都很成熟。我們愿意把這些能力、技術及市場的理解做成一個平臺共享給大家。”華為云中東中亞區域總裁齊笑說。
華為云中東中亞區域總裁齊笑
在中東中亞,華為云不僅是一項云基礎設施,更具備強大的本地服務能力,確保客戶的業務穩定運行,及時解決技術問題,減少業務中斷的風險。同時也是一個優質的出海支持與交流平臺依托梧桐會中企沙龍以及在中國和中東中亞本地的中企出海論壇等交流活動,為中企出海提供支持,幫助企業在出海過程中更好地了解當地市場和客戶需求;此外,華為云還在本土的大型展會如LEAP、GITEX 及GISEC等為出海企業提供專區,幫助企業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業務機會。華為云更是一個出海的領航者與護航者,能夠為企業提供本地商法財稅、企業運營、本地政策法規、人員招聘方面咨詢服務,通過分享自身豐富的全球化發展經驗,與企業攜手同行,共赴星辰大海。
例如,在沙特,與中國電商集團合作的Juffali 集團,希望打造領先的電商平臺,推動沙特電商發展。華為云幫助 Al Barq(Juffaili 的投資部門)打造堅實的電商基礎,并提供覆蓋中東的卓越網絡和AI 能力,提升客戶體驗和運營效率。基于華為云豐富的云服務和合作伙伴生態系統,Al Barq 在9個月內開發并迭代了電子商務平臺。
在阿曼,華為云攜手銷售服務伙伴提供IOC 技術,助力阿曼打造智慧城市;在沙特,華為云與解決方案伙伴提供super-app 助力沙特智慧體育及智慧新城;在巴基斯坦,華為云幫助領先物流企業 Leopards Courier Services 通過 CCE、RDS 等服務重構電商平臺,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快速彈性,應對每分鐘上萬訪問請求。
正如齊笑在中企出海中東中亞北非論壇上所說:“在座所有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我們的抱團取暖,只有我們攜手同行,才能在美國體系之外,構筑世界的第二大數智生態。我們中國的技術、中國的服務才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中國企業才能謀求更大的發展。”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在其所著《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書中談到:蒸汽機的發明驅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流水線作業和電力的使用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半導體、計算機、互聯網的發明和應用催生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現在,智能化與信息化所驅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向我們席卷而來,它將數字技術、物理技術、生物技術有機融合在一起迸發出強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們的經濟和社會。
在此輪由5G 技術驅動的數字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眾多中國企業已經嶄露頭角,劍指全球。華為云,作為早早布局海外且積累了豐富經驗的中國 “新基建” 企業代表,正在以過硬的技術支持和全方位解決方案,助力中國企業在產業重構的新格局中開疆拓土、逐鹿全球,共同書寫大出海時代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