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蘑菇生長的旺盛期
很容易發生誤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切記不摘、不買、不吃
來歷不明的蘑菇!
3月26日,橋頭鎮市場監管分局開展毒蘑菇專項檢查行動,重點對轄區農貿市場菌類經營商戶進行拉網式排查,從源頭阻斷毒蘑菇流入市場,筑牢食品安全防線。
在橋頭綜合市場,執法人員逐戶查看食用菌銷售攤位,重點核查菌類進貨渠道是否正規、索證索票是否齊全、進貨臺賬是否完整等。 檢查中發現, 有 個別 攤位 存在進貨 記錄不全等問題。執法人員現場責令整改,并對攤主進行食品安全警示教育,提醒商家務必嚴格把控進貨源頭,不得銷售來源不明的菌類產品。
此外,執法人員還在市場顯著位置張貼宣傳海報,向消費者普及毒蘑菇知識,強調“不采不買不吃來歷不明蘑菇”的安全原則,提高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識。
橋頭市場監管局方面表示,接下來將繼續加大巡查力度,聯合各村(社區)持續開展“餐桌保衛戰”,通過加強市場監管、開展科普宣傳等舉措,全面織密織牢食品安全防護網,切實保障轄區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蘑菇界頭號“毒王”
已致上百人中毒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2004-2018年期間,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數占全部食物中毒人數的40%以上。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數字,遠超有毒動物和有毒植物。
▲致命鵝膏(致命白毒傘)
在廣東,有一些常見的劇毒蘑菇,叫鵝膏。包括致命鵝膏(白毒傘)、灰花紋鵝膏、黃蓋鵝膏白色變種。
▲灰花紋鵝膏
▲黃蓋鵝膏白色變種
▲黃蓋鵝膏白色變種
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致命鵝膏(白毒傘),它被稱為蘑菇界的“毒王”。致命鵝膏(白毒傘)含有劇毒,50克所含毒素的量足以毒死一個50公斤的成年人。誤食后會引起嚴重肝損傷,導致多器官衰竭死亡,自2000年被發現至今,致命鵝膏在我國至少制造了30余起慘案,導致100余人中毒,超過60人死亡,死亡率高達6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蘑菇界頭號“毒王”。
▲致命鵝膏(致命白毒傘)
“致命鵝膏”含有致命劑量的鵝膏肽類毒素,會造成急性肝損傷,1個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的“白毒傘”,就可能被毒死。
導致毒蘑菇中毒的原因
1
誤食與食用菌相似的種類
由于許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觀特征沒有明顯區別,甚至非常相似,而且至今還沒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鑒別方法,有時連專家也需要借助顯微鏡等工具才能準確辨別,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會誤食毒蘑菇中毒了。近年來在廣東發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大多數都說是以前曾吃過“同樣”的蘑菇而不會中毒。事實上它們是不同的種類。
2
野生食用菌中混雜了有毒的種類
在廣東,引起嚴重的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多為野外采集誤食所致,但也有食用了購買的干野生菌或到野生菌經營餐館就餐后引起不適的例子。引起后兩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有:
1.餐館或商家出售的野生食用菌品種不純,野生食用菌產品中時混雜了不適宜食用的菌類。作者曾檢驗過一份餐館送來的食用牛肝菌樣品,竟然混雜了10多個不同的種類,其中最起碼有兩種是有明顯毒性的。
2.食用者一次食用過多的菌類,腸胃不適應。按中醫的說法,一些野生食用菌“性寒”,部分食用者因個人體質的適應性問題,食用量較大時會產生各種不適的癥狀。這種情況出現時往往同桌一起食用的其他人員并無不良的反應。
3.野生菌沒有完全熟透。部分野生菌種類只有熟透時才可食用;未熟透時它會帶有一定的毒性,食用后即可能產生不適,食用者在用食火鍋時更易出現這種情況。
3
輕信不科學的毒蘑菇識別方法
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來識別不同地方復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廣東發生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于相信了一些不科學的“毒蘑菇識別方法”。據調查,曾多次有中毒者說他們認為“毒蘑菇與生姜、大蒜或大米相遇會變色”,他們所食用的是試過沒有變色的蘑菇,結果還是中毒了。目前民間流傳的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都是不可靠的:
錯誤說法1—“顏色鮮艷的,或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這“鮮艷”和“好看”本身就沒有具體絕對的標準。事實上色彩不艷、長相并不好的肉褐鱗小傘、秋盔孢傘等卻極毒。毒蠅傘很漂亮,不少蘑菇藝術品都是以它為原型創作的,它的確有毒;但同樣很漂亮的橙蓋鵝膏,卻是著名的食用菌。廣東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傘是純白色的,許多人卻誤認它無毒。
錯誤說法2—“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實際上,著名毒菌—豹斑毒傘卻常常被蛞蝓攝食,不少有毒種類可以生蛆。
錯誤說法3—“與銀器、大蒜、米飯一起炒或煮后變黑色的有毒”。這種錯誤流傳甚廣,實際上蘑菇毒素不會與銀器發生反應,這實為臆測的謬傳。
錯誤說法4—“受傷變色、流汁液者有毒”。其實這并不絕對,像松乳菇、紅汁乳菇受傷處及乳汁均變藍綠色,卻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錯誤說法5—“菌蓋上有疣、柄上有環和具菌托的有毒”。雖然這類菌有毒種類的比例較大,但也并非絕對如此。許多毒菌并無獨特的特征,如,外觀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不同品種毒蘑菇可引起各種臨床表現,
根據臨床表現,
我國毒蘑菇中毒主要分為7種類型
誤食毒蘑菇中毒如何處理?
(一)毒蘑菇中毒的一般處理方法
當誤食了毒蘑菇后,應及早治療,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治療中毒病人時應首先考慮幫助病人排除體內毒物,防止毒素繼續吸收而加重病情。中毒初期進行排毒對各中毒類型都是必要和有效的。
催吐:可使用物理催吐或藥物催吐。如先讓病人服用大量溫鹽水,可用 4%溫鹽水200~300ml或1%硫酸鎂200ml,5~10ml一次,然后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長的手指(最好用布包著指頭)(安全的物件)刺激咽部,促使嘔吐;或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用硫酸銅,吐根糖漿,注射鹽酸阿樸嗎啡等藥用催吐。注意孕婦慎用催吐。
洗胃:嚴重嘔吐者不必洗胃,如嘔吐次數不多時則不應放棄洗胃。洗胃越早越好,一般在攝入毒物4~6小時內洗胃效果最好。但即使超過6小時,甚至12~18小時仍可根據毒物的吸收狀況進行洗胃。洗胃一般采用微溫開水和生理鹽水。也可以用高錳酸鉀液(1:2000-5000),洗胃后可灌入活性炭為吸附劑,用法是取30~ 50g 放入500ml溫開水中調拌成混懸,分多次口服或胃管注入胃內,或用蛋清等以吸附毒物。
導瀉:為清除腸道停留的毒物,可用10%硫酸鎂口服,進行導瀉,但有中樞神經系統、呼吸、心臟抑制的患者或腎功能不良者不宜用硫酸鎂。使用硫酸鎂可形成高鎂血癥,引起鎂中毒。通常以硫酸鈉導瀉為好。還可以使用甘露醇或山露醇作為導瀉劑,特別是灌入活性炭后,更能增加未吸收毒物的排出效果。也有人建議口服蓖麻油30~60ml作導瀉劑。
灌腸:對未發生腹瀉的患者可用鹽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腸。每次200-300ml,連續2-3次。
輸液和利尿:早期可采用大量輸液,以使毒素從尿中大量排出。輸液可用10%葡萄糖、生理鹽水等,同時應用靜脈注射利尿劑,一般用速尿20~40mg或20%甘露醇250ml靜注,必要時可多次重復注射。但要注意進入液體平衡,還要注意水、電解質平衡和對低鉀病人補充氯化鉀。
(二)不同中毒類型的處理方法
上述是毒蘑菇中毒后的一般處理。在實際處理過程中,還應在上述處理的同時,根據不同中毒類型采取一些不同的處理:
胃腸炎型:可按上述一般的處理方法處理,特別是在初期進行催吐、洗胃和導瀉等加速毒物排出。
神經、精神型:含毒蠅堿的毒蘑菇中毒,出現毒蕈堿樣癥狀,可使用阿托品;含異惡唑類衍生物的毒蘑菇中毒,出現精神錯亂,幻視等癥,可用鎮靜劑等;由毒牛肝菌中毒引起小人國幻視癥等精神癥狀,可按精神異常處理。使用氯硫二苯胺治療。
溶血型:治療這類中毒合用的藥物有強的松、可的松、碳酸氫鈉等,嚴重貧血者可采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輸血治療。
肝臟損害型:可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及時進行以護肝為主的治療。除采取上述毒蘑菇中毒的一般處理方法外,還可使用如下解毒藥物:
(1)巰基解毒藥,如二巰基丙磺鈉,二巰基丁二酸鈉等;
(2)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3)N-乙酰半胱氨酸;
(4)硫鋅酸
(5)靈芝煎液;
(6)水飛薊素;
(7)大量維生素C、B族維生素類;
(8)同時還應進行護肝措施:給予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物質,高滲葡萄糖液,適當加入普通胰島素和鉀元素;其它護肝藥物,如肝泰樂,肝寧,肌苷與肌苷酸鈉,能量合劑等。
這類型中毒在發病初期的胃腸炎期抓緊進行以解毒保肝為主的搶救治療非常重要,但由于它有潛伏期和假愈期,很容易錯過救治的良機。因這類中毒可同時使患者的腎臟等器官受損,會造成液體及水溶性物質代謝的不平衡,要在補液的同時特別注意使用利尿劑和補充電解質。廣東毒蘑菇中而致毒死亡的事件多由這類中毒造成。雖然目前對此尚無特效藥,但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曾與醫院合作,有用紫靈芝(紫芝)煎液成功搶救重度中毒患者的例子,后來《食用菌》雜志等也有過類似的報道。靈芝能夠起死回生的傳說,也許與它的這種解毒作用有關。國外則有使用硫鋅酸可搶救重度中毒病人的報道。
呼吸與循環衰竭型:目前仍未見有特效治療藥物,死亡率較高,只能以毒蘑菇中毒的一般處理方法進行處理,不過早期徹底洗胃排毒等措施仍然是有效的。
光過敏性皮炎型:可使用安其敏、撲爾敏、苯海拉明、氫化可的松、維生素C等藥物。
無論哪一類型的毒蘑菇中毒,都應及早處理,同時盡快與有關醫院與衛生防疫部門(如: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十二人民醫院、事發當地醫院等)有關人員取得聯系,以便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如有可能,最好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樣本,送有關部門 (如: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鑒定,這有助于確定毒素的種類及制訂合適治療方案。
上述方法僅供參考。蘑菇中毒的機理十分復雜,對于不同的蘑菇毒性及患者不同的體質,醫生常常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隨著科學的發展及臨床經驗的積累,醫護人員可能有更科學有效的救治方法。患者應耐心聽從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意見積極配合治療,不能大意,特別不要把“假愈期”誤認為痊愈好轉而中斷治療。
看到圖鑒
也有人會說
“這么多,記不住怎么辦?”
“怎樣才能高效規避毒蘑菇呢?”
很簡單,一句話
野外的蘑菇統統不采!不買!不吃!
圖文:莫襯玲 東莞市場監管 東莞市食藥安辦
編輯:香雅怡
編審:鄧佩珊
出品:橋頭鎮融媒體中心
新聞回顧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