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推動中國智能制造邁向全新的高度。
央視網消息:不僅是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人工智能的進步速度也越來越快。過年的時候剛被人形機器人扭秧歌驚艷到,就一個月的功夫,他們已經學會打太極、側空翻、騎自行車了。您知道人形機器人上崗前,可以到一所“學校”進行學習。
機器人“技能學校” 分布不同工種“教室”
記者來到上海浦東張江的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這里也是全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的核心區域。什么是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呢?換句話說,這里其實就像一個機器人的“技能學校”,一共有超過100臺來自不同企業的人形機器人,它們分散在不同工種的“教室”里接受深度學習和培訓。訓練師輸入的數據越多、訓練的時間越長,機器人就可以持續進行優化。
精細動作訓練 可以完成簡單任務
大家可以看到記者身后就有幾臺機器人,它們正在進行一些精細動作的訓練。您看,有的已經可以完成疊衣服、有的還可以整理桌面、分揀藥品。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的很多人形機器人已經可以完成走路、跑跳、跨越障礙物、上下樓梯、搬運物品這些任務,但還要在這里進行專項“深造”,解鎖更多新的技能,目的就是為了在未來投入市場中,適應千差萬別的職場角色。
可能有觀眾會問,機器人都這么厲害了,是不是馬上就能進入千家萬戶?專家稱,沒有這么簡單。機器人和人類一樣,首先也要學會走路和控制四肢,再進行定制化的訓練。機器人需要不斷學習,更新迭代,才能延展出更復雜的作業能力,最終投入實際應用。隨著現在技術加速演進,業內預計,人形機器人有望在未來實現從工業到家庭場景的泛化通用,急難險重等特種作業環境將成為人形機器人率先落地的應用場景,而走入家庭應該還需要不短的時間。
加速培訓機器人 不同場景做任務
說到應用場景,訓練場還在加速培訓機器人在工業制造、科研、醫療等場景當中完成不同的任務。像這幾臺機器人,訓練師通過頭戴式儀器和遙控進行培訓,讓它們可以模仿人做動作。如果它們在一些高精度設備清洗的過程中,就可以逐漸完成上萬個微小孔洞的清潔任務,效率也提升了不少。
在這里,機器人正在一塊足球場里踢球,當然不僅是為了娛樂,而是通過踢足球的AI訓練,讓機器人在運動中進行思考,不斷迭代運動控制、視覺感知、智能策略的技術,使它們變得抗干擾、反應更快、更聰明。未來,這類加速進化的機器人可能會在醫療、康養等領域應用。
總體來說,訓練場涵蓋了智能制造、民生服務和特種應用三大領域的超過10個場景。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許彬表示,他們聯合清華大學、上海大學共同發布了具身智能仿真平臺“格物”。它集成了通用的強化學習框架和模型自動化適配技術,一套代碼就能覆蓋百余款不同的機器人,這標志著我們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將來會大幅降低研發門檻,加速機器人的產業化。爭取在一年內,協同各方收集1億條數據進行人形機器人智能模型的訓練。
未來,訓練場還會和亞太地區以及歐美多個國家在數據和大模型等方面開展技術合作和國際交流,共同促進全球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發展,推動中國智能制造邁向全新的高度。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央視網
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請聯系原出處。您若對該文章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立即與后臺小編聯系,平臺將迅速給您回應并做處理。注明本公司原創內容,轉載與商務合作請聯系慕老師159 0176 7989(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