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每年的財報是最根本的依據;而判斷一個企業是否能讓員工和股民、投資者滿意,就得看每年的分紅和效益;至于這個企業在市場什么地位,在股市如何,那得需要從多個方面來綜合考量,但業績絕對是一項重要的依據。
原因很簡單,業績足夠好,利潤才能上去;有了業績亮眼的表現,哪怕短時間內可能股價被低估、市值不高,但只要業績一直好,總有量價齊飛的一天。相反,怕的是股價和市值虛高,或者被人為炒作,業績又無法與股價、市值匹配,那總有“紙包不住火”的一天,一旦真相被揭露,就可能跌入一個過街老鼠的境地。目前的“內衣第一股”——都市麗人,無疑就面臨這樣的處境:業績不夠,賣房來湊;主業不行,副業來拼!
盡管在3月11日發布的2024年財報預告中,全年利潤同比增長180%,僅從這個數據看,好像有了重新反彈的跡象,但如果深究之下,則會發現身為“內衣第一股”,標準的服裝行業,都市麗人利潤暴增并不是靠服裝主業,而是“另有玄機”。
賣內衣真的那么賺錢,不然哪來的利潤增長180%?
根據最新出爐的一份內衣銷量數據統計中,排在前四名的分別是Ubras、蕉內、貓人、草本初色,它們的銷量也分別是Ubras、蕉內突破80億元,緊跟其后的在互聯網平臺上反響強烈,長期占據網購熱門。反觀在近期公布2024年業績預告的都市麗人,電商業務約為11億人民幣,包括線下4500家門店凈增長2%,歸母凈利潤預計約為1.19億元,但與業內排名靠前的同行,只能說相差巨大,昔日的“內衣第一股”早已名不副實,空有當年輝煌時的名頭,業績卻已經是今非昔比。
如果僅從2023年毛利率為47.5 %、凈利率為 1.47%的數據觀察,都市麗人并不是真正算賺錢容易的企業,在服裝行業同樣也很難有處于領先的優勢。那么,但在所有人都感到服裝行業不景氣、庫存積壓過高、利潤一再降低的大環境之下,都市麗人反而出現凈利潤增長180%的業績向好,這個數據究竟是人為捏造,還是其中水分巨大?這自然是值得商榷的。
什么,凈利潤大增不靠“賣內衣”?
都市麗人輝煌不再,處境艱難,恐怕早已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秘密”。當年的創始人在一度離開后,重新回到一線,就足以說明這個“內衣第一股”承受的巨大壓力,否則,如果企業一直發展穩健,創始人可能早就歸隱山林、拿著分紅安心養老了。
也就是在2021年,都市麗人虧損擴大4倍,由上一年的1.18億元虧損到4.94億元,連續3年處于虧損中,如此不利局面下,這家A股唯一的內衣企業也進入了一個“賣房上癮”的循環中,靠甩賣一些持有的固定資產、尤其是當年花重金置辦的廠房來回籠資金,一度像是“跨界”房地產,做起來倒賣房產和搞基建的副業,包括產業項目和物流服務等業務,都成了最近幾年都市麗人“拆東強補西墻”的應急措施,將舊倉庫改造成現代化工業廠房和智慧物流倉儲,一部分自用,一部分對外銷售。
靠這些看似“不務正業”的副業,2024年都市麗人收入2.83億元,比同期的主業內衣還要出色,也給陷入困境的主業帶來了一絲回旋的機會,充分回籠了原本不算充足的資金。
除了賣房副業,“省錢”也能“生錢”?
這幾年可能大家都會感到一個清晰的事實:好像無論是企業和個人,普通百姓和那些看似有身份、有地位的社會上層人士,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學會了省錢,甚至變得更加摳門,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花錢大手大腳了。
這種省錢的叫法,普通人叫“會過日子”;而企業則叫做“開源節流”、降本增效。都市麗人之所以突然出現了凈利潤增長180%的反轉,不完全是電商聯營模式拉升的業績暴漲,GMV達到11億元只是一部分而已,真正讓其獲得極大提升的,反而是“省錢”也能“生錢”的詭異邏輯。
通過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在優化產業供應鏈、減少冗余開支、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也讓主業務的內衣毛利率提升到了49.1%,直接推動了利潤增長;加上電商方面的品牌營銷與市場曝光增加,大幅提升了知名度和消費者的認可,銷量也就有了新的增長。
可讓人依然感到不安的是,哪怕凈利潤預計增長180%,此消息催生了股價最高上漲7.55%,總市值依然在5.96億港元,但業績的真實性和可持續性讓人擔憂。更要命的是,凈利潤增長居然不是靠核心業務,而是一個看似不著邊際的甩賣資產和“副業”,更關鍵的主業務——內衣銷售并未得到改善,這樣的業績“虛高”,又怎能讓人信服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