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8月份開始,西方開始向烏克蘭交付首批F16戰斗機,再到近日,丹麥再次向烏克蘭交付了3架F16戰斗機,截止3月下旬,據不完全統計,烏克蘭已經獲得了大約20架F16戰斗機,主要的提供者是丹麥、荷蘭和挪威。
從一開始,烏克蘭就宣稱,一旦他們獲得F16戰斗機,那將會對戰局產生重要影響,甚至是逆轉戰機,但縱觀從首批交付,到現如今的近8個月時間里,烏克蘭擁有的F16戰斗機,卻遲遲沒有傳來空戰的消息。
這些F16戰機主要是在波蘭和羅馬尼亞進行訓練,而即便是實際在烏克蘭機場上部署的,也僅僅是在后方烏控區,在有烏軍防空火力支持的情況下,進行例行性升空和巡邏,順便攔截下額軍隊 無人機或者是導彈,但并沒有直接來到前線參與空戰,和俄軍爭奪前線制空權。
反倒是據俄方的消息稱,已經有至少2架F16被擊落,盡管最終并沒有給出確切的證據,比如殘骸等。
那么,F16戰斗機交付給烏軍這么久了,為何卻遲遲不敢空戰?不是說,F16戰斗機將會是所向披靡嗎?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戰斗機都不敢前出空戰,那實際上已經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僅僅是在說明,烏克蘭仍舊保存有一支空軍力量。實際上,烏軍的F16不敢空戰,也確實是出于無奈,因為的確是比較落后,無法和俄軍的蘇35戰斗機甚至是蘇57隱身戰機抗衡。
這可是烏克蘭空軍司令部前發言人尤里·伊格納特在近期親口承認的,他表示,相對于烏克蘭的F16戰斗機,俄羅斯的蘇35戰斗機擁有全面的優勢,這包括電子戰能力、機載雷達的探測距離以及空空導彈的射程等。
另外,在整個作戰體系的對比上,俄軍的優勢也要遠遠大于烏軍,比如俄軍有A50預警機的不間斷支持,可以給俄軍提供遠程預警和態勢觀察,這些都是烏軍所沒有的。
烏軍的這些F16,都是其他國家淘汰下來的二手貨,本身就已經服役了幾十年,到了退役的時候才給的烏克蘭,不管是機體壽命還是機載設備的性能,都全面落后,盡管在交付給烏克蘭前,進行了部分升級的,但性能上的提升也比較有限。
現在F16的改進型已經到了V這一段位了,要是拿最新型的F16V,在美軍作戰體系下,有預警機、電子戰機等體系支持下,是可以和蘇35較量一番的,乃至有擊殺的可能。
但是烏軍并不是美軍,美軍給予烏軍的支持也十分有限,并沒有直接下場參與作戰,在導彈射程不夠俄軍遠、雷達探測距離近、發現目標的速度不夠快的情況下,打不過蘇35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回想起2023年5月份的時候,尤里·伊格納特就曾表示,只要烏克蘭獲得F16,就能“贏得這場戰爭”。再到近期他的這番徹悟,這其實就說明,在任何的一場戰爭中,依賴某件武器就想要贏得全面勝利,那是不可能的,現代化戰爭打的不是單件武器的厲害與否,而是要看整體性,看體系之間的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