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動您!
傅聰(左)和傅敏兄弟倆合影于北京寓所(攝于2005年)
他叫傅聰,是蜚聲海內外的鋼琴家,被譽為“鋼琴詩人”,他對肖邦作品的演繹無人能及。
僅上世紀60至70年代,傅聰就在世界各地舉辦了2400多場獨奏音樂會,還錄制了50張唱片。
1954年,傅聰被文化部選派赴波蘭公費留學,然而大學畢業后傅聰卻沒有回國,而是出走英國,結果被打成“叛徒”。
傅聰的父親是著名的翻譯家傅雷,他翻譯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等外國名著,家喻戶曉。
1966年,傅雷與妻子朱梅馥雙雙在上海家中自縊身亡,將傅聰推入巨大的悲痛和愧疚中。
傅聰一生有過3次婚姻,育有兩個兒子。2020年,傅聰在英國病逝,一代傳奇落幕……
01
朱梅馥與傅聰、傅敏(1939年)
傅聰1934年3月10日出生于上海,下面有個弟弟叫傅敏。成年后傅敏在北京市第7中學教英語,后評為特級教師。
傅聰的父親傅雷是著名的翻譯家,以翻譯法國作品著稱。傅雷的譯作被稱作“傅譯本”,他翻譯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邦斯舅舅》《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等作品最經典、最權威,有的還入選中學、大學語文課本。
傅聰的母親朱梅馥是上海人,學過鋼琴,19歲與傅雷在上海結婚。他們生下的長子夭亡后,又生下了傅聰、傅敏兩個兒子。
(傅雷與妻子朱梅馥)
朱梅馥是知識女性,主要工作就是幫傅雷謄寫譯稿,整理文獻,夫妻倆珠聯璧合,在文壇傳為佳話。
傅聰從小對音樂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他三、四歲時就經常趴在小板凳上,聽桌子上收音機、留聲機里播放的貝多芬、德彪西等西方音樂大師的音樂。
傅聰一聽就入了神,以致幾次從凳子上跌了下來。
傅雷夫婦發現兒子有一雙“音樂的耳朵”,有意培養他。傅雷7歲時,父母買回一臺鋼琴,開始讓他學彈鋼琴。
梅百器(Mario Paci,1878年~1946年)
當時意大利著名指揮家、鋼琴家梅百器在上海工部局樂隊(上海交響樂團前身)工作。傅雷與梅百器是朋友,便送兒子傅聰拜梅百器為師。
梅百器看好傅聰,認定他是鋼琴天才。傅雷脾氣暴躁,望子成龍心切,對傅聰要求異常嚴苛。
傅聰從老師那里學完鋼琴回家,傅雷還要求他在家里至少要練5個小時。孩子的定力有限,練琴經常偷懶,傅雷便體罰兒子,用木板打他的手掌,拿碟子砸兒子。傅聰曾被父親砸傷流血,臉上、胳膊上留下一塊永久的傷疤。
學琴期間,傅聰經常與父親發生爭吵,父子感情不睦。這一切,給傅聰的心靈造成了深深的傷害。傅聰長大名滿世界后接受采訪,談到小時候父親的教育,他并不認可父親那種教育方式。
(傅聰的母校昆明粵秀中學)
1948年,傅雷被調往昆明工作,舉家從上海遷往昆明,傅聰進入昆明的粵秀中學讀書。此時14歲的傅聰鋼琴演奏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經常參加小型音樂會,是學校的明星人物。
1949年,昆明解放后成立了昆明市委文工團,傅聰經常應邀參加文工團的演出。
1950年,傅聰報考云南大學外語系,英語考了99分,數學成績只有10多分。
在是否錄取傅聰的問題上,學校存在著很大分歧:有的認為傅聰學科發展不平衡,不應該錄取他。有的認為傅聰有特長,應該充分挖掘他身上的潛能,因材施教,特事特辦,應該錄取他。
同意錄取傅聰的老師占多數,他被幸運地破格錄取了。
02
(年輕時的傅聰)
大學里的傅聰戴著法國貝雷帽,穿著淺咖灰色西服,配牛仔褲,是一位洋氣的帥哥。外語系有個女生瘋狂追求傅聰,兩人相愛了。
那時傅聰沒有鋼琴,便去同學童永和家練琴。
傅聰花錢沒有計劃,父親給他寄來的生活費,他常常不到半個月就花光了,下半月靠典當生活用品、琴譜度日。
父親將下個月的生活費寄來后,他再將這些東西贖回。因此傅聰總是處在負債中,經常飽一頓饑一頓。傅聰宿舍的床上沒有蚊帳,夏天蚊子將他的胳膊咬得到處是紅包。
傅聰(前排左一)與同學合影
童永和的母親慈愛善良,自己掏錢給傅聰買了一頂蚊帳,還經常留傅聰在家里吃中飯。
在昆明的生活經歷,給傅聰留下了美好的生命記憶,他一直對昆明和那里的同學懷有很深的感情,將昆明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
1951年5月,傅聰要回上海學鋼琴,可他買不起火車票。傅聰大學同學曾祥華、葉俊松為傅聰舉辦了一場募捐音樂會。在音樂會上,傅聰演奏了李斯特、肖邦、施特勞斯等大師的經典作品。
學小提琴的曾祥華演奏小提琴曲《愛的禮贊》,傅聰為他伴奏。
這場募捐音樂會不僅為傅聰籌集到車費,甚至還有不少結余,遠超當初預想。由于離開昆明,傅聰與初戀女友分手了。
(傅聰與父親傅雷)
回上海后,傅聰拜蘇聯籍女鋼琴家勃隆斯丹為師。此時的傅聰練琴不再需要父親的督促,每天自覺練琴長達8個小時。
傅家只有一臺老式電風扇,裝在客廳里。傅聰在書房里練琴酷熱難耐,母親在傅聰腳下放一盆涼水,他將雙腳泡在水中。母親朱梅馥過一會就來到書房,用毛巾將傅聰身上的汗擦干凈。
1952年2月,傅聰與上海交響樂團在上海的蘭心劇院合作演出,傅聰演奏貝多芬的《第五鋼琴協奏曲》,得到了權威人士的高度好評。
這次演出,也拉開了傅聰作為職業鋼琴演奏家的序幕。
(傅聰彈奏鋼琴)
1953年7月,第4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誼會在羅馬尼亞舉行,傅聰被文化部選送參賽,最終奪得鋼琴獨奏三等獎,在國內外引起轟動。。
賽事結束后,傅聰隨中國藝術團赴德國、波蘭演出。在波蘭,傅聰演奏了肖邦的作品。他的演奏情感飽滿,注重內涵,追求風骨和氣節,完美地詮釋了肖邦作品的靈魂。
傅聰是肖邦作品的真正詮釋者,得到了波蘭音樂界的高度重視,波蘭相關部門主動邀請傅聰參加來年的第5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
1954年,傅聰經文化部選派,公費赴波蘭的華沙國立肖邦音樂學院深造?!靶ぐ顧嗤苯芫S茨基教授親授傅聰演奏肖邦的作品,傅聰對肖邦的作品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04
(傅聰生活照)
1955年,第5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在華沙舉行,傅聰一舉奪得第三名,及“瑪祖卡”最佳演奏獎。傅聰由此成為我國第一位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的鋼琴家,當年《人民日報》作了報道。
傅聰獲獎轟動了整個歐洲,他應邀在歐洲各國巡演,時間長達半年。
1956年3月,傅聰在南斯拉夫舉行鋼琴演奏會,大獲成功。歐洲媒體將他譽為“鋼琴詩人”。
傅聰本打算學成歸國,以滿腔熱情報效祖國???957年整風運動來臨,徹底改變了傅聰的命運走向。
傅聰與父親傅雷(攝于1956年)
傅聰在國外留學吃洋面包、喝咖啡,還乘坐出租車,被批判為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傅聰的父親傅雷在相關部門的要求下,在《文匯報》上發表改進黨群關系的文章,被打成右派。
1957年,傅聰被要求回國,一到達北京他就接受批判,并要求寫檢查。
傅聰的檢查寫了幾千字,相關人員認為他態度誠懇,不久讓他回波蘭繼續留學。
而傅雷就沒有兒子這么好的運氣,他三天兩頭遭受批斗,沒完沒了被逼寫檢查,精神幾近崩潰。
傅雷與妻子(攝于上世紀50年代)
傅聰得知父親的處境,經常嚇得掉眼淚。
1958年12月,傅聰完成了在波蘭的學業。按說他是公費留學生,應該歸國,然而傅聰了解國內當時的現狀,擔心回去后挨整。
而且傅聰寫完檢查回波蘭留學時,有人就提醒道:不要亂說話,否則你留學回來,會被安排去農村勞動。
基于對未來的恐懼,傅聰沒與任何人商量,就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回國,留在歐洲。
(傅聰在英國時的照片)
1958年12月底,傅聰離開華沙旅居英國。傅聰滯留不歸,成為國內轟動一時的新聞。有人說傅聰是“叛徒”,他們抓不到傅聰,就將這筆賬算到傅雷頭上,說他支持兒子叛逃英國。
1959年,傅雷被允許給兒子寫信,他希望兒子回國,傅聰害怕回國挨整,不敢回去。但他公開發表“三不聲明”:不加入英國國籍;不去臺灣;不做傷害祖國感情的事。
傅聰的態度讓父親在國內的處境有了好轉。1961年9月,傅雷的帽子被摘掉了,傅聰從來信中得知這些,流下了百感交集的淚水。
(傅雷)
傅聰一個人漂在英國,思鄉的愁緒、對親人的懷念經常讓他落淚。當時,別有用心的人誘惑傅聰,要求他說一些不利于祖國的話,承諾給予高額報酬,遭到了他的斷然拒絕。
在英國,傅聰是一個純粹的音樂人,靠演出養活自己。
04
1959年,傅聰在一次演出中結識了美國小提琴演奏家梅紐因。梅紐因與前妻育有一個女兒叫彌拉,她比傅聰小5歲,是一個漂亮天真的姑娘。
梅紐因欣賞傅聰的才華,主動撮合他與女兒戀愛。
耶胡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1916年4月22日—1999年3月12日)
(傅聰與妻子彌拉和岳父梅紐因)
1960年,傅聰與彌拉在英國倫敦舉行了婚禮,他中國的家人沒有一個到場。
1963年,傅聰夫婦生下了一個混血兒子,傅雷激動不已,主動給孫子取名傅凌霄。
朱梅馥給孫子織毛衣毛褲,然后通過郵局寄到英國。
成家做爸爸后,傅聰的經濟負擔大了好幾倍,只有靠不停的演出掙錢養家。上世紀60至70年代,傅聰舉行了2400多場獨奏音樂會,足跡遍布歐美及亞洲幾十個國家,傅聰還出版了50張唱片。
(傅聰)
傅聰一家三口在英國生活穩定,父母的心踏實了。然而1966年特殊年代來臨,他父母的命運遭受暴風雨的摧殘。
特殊年代里,傅雷被抄家,連續四天三夜遭批斗、罰跪。有人讓傅雷戴高帽子,然后讓他喊侮辱自己的口號,傅雷不喊,對方就拿棍子打他。
還有人偽造紙條,說這是傅雷反黨的證據。
傅雷有著知識分子的風骨,接受不了這種侮辱。1966年9月3日,傅雷與妻子朱梅馥在上海家中雙雙自縊身亡。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與妻子朱梅馥(1913年2月20日—1966年9月3日)
父母非正常死亡兩個多月后,傅聰在法國演出,才從法國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傅聰頓感天旋地轉,哭得撕心裂肺。
父母雙雙早逝,讓傅聰陷入巨大的悲痛和愧疚中,他覺得自己留在英國拖累了父母。其實在那樣的環境下,傅聰即便回國,也改變不了父母悲情的命運。
心里的創傷,讓傅聰變得沉默了。加上他一年到頭在外面演出,與妻子聚少離多,彌拉的怨氣越來越大,經常與傅聰發生爭吵。
(傅聰與彌拉)
1969年,傅聰與彌拉離婚了,兒子跟隨前妻生活。
離異后傅聰心灰意冷,直到1973年他的心才漸漸暖和過來。
同年,傅聰再婚了,他的妻子玄禧晶是韓國人,父親是韓國駐摩洛哥大使。
婚后,傅聰發現這場婚姻是場錯誤,兩人的性格、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等等方面相差實在太大,根本無法共同生活下去。
傅聰1973年7月結婚,10月就與玄禧晶辦理了離婚手續,婚姻只維持3個月。
(傅聰)
這年傅聰39歲,正是一個男人年富力強的時候。漂在英國,傅聰內心格外孤單,渴望找到一個理解自己,能給予自己溫暖的妻子。
05
離異不久,在朋友介紹下,傅聰認識了東方鋼琴家卓一龍。
卓一龍1940年出生于上海,比傅聰小6歲。卓一龍6歲隨父母移居香港,12歲移居英國。
(卓一龍)
1956年,卓一龍16歲時考入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拿到全額獎學金。畢業后卓一龍又赴法國留學,后進入英國皇家音樂學院任教。
傅聰與卓一龍都出生于上海,都是黃皮膚、黑頭發的炎黃子孫,天生有一種親近感。加上兩人都是職業鋼琴家,有共同的追求和人生目標,很快陷入熱戀。
1974年初,傅聰與卓一龍在倫敦結婚了。同年冬天,他們生下了兒子傅凌云。
傅聰在與卓一龍的三婚中終于收獲了幸福,夫妻倆都有思鄉情結,都渴望回國,然而國內環境不允許,他們未能成行。
(傅聰與弟弟參加父親的追悼會)
1979年4月26日,相關部門為傅雷夫婦舉行隆重的追悼會,為他們平反昭雪,傅聰回國參加父母的追悼會。
傅聰自從1958年旅居英國,就再也沒見過父母,他在父母的遺像前長跪不起。傅聰的弟弟傅敏在北京第7中學教英語,他知道哥哥的心結,勸慰道:哥,你不要自責,當年你即便回國,也改變不了爸爸媽媽的命運。
傅聰知道弟弟的話有道理,但他還是過不了心里那道坎。時光流逝,多年后,傅聰的情緒才漸漸平復下來。
上世紀80年代,傅聰經?;貒?,在國內舉辦獨奏音樂會,還赴高校任教。
《傅雷家書》手稿
1981年,傅敏整理的《傅雷家書》,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引起巨大的反響。
1988年,傅聰參加第13屆上海之春音樂會,表演鋼琴獨奏。
2003年,傅聰擔任上海音樂學院客座教教,并開辦大師班,為祖國培養音樂人才。
2005年,傅聰在天津大禮堂舉辦獨奏音樂會,受到方方面面的歡迎。
此后傅聰幾乎每年都在國內舉辦鋼琴演奏會,并深入多所高校舉辦演講、授課。
(傅聰)
(傅聰與卓一龍)
定居英國多年,但傅聰有一顆中國心,他經常在家里教育兒子:你不要忘記我們都是中國人,有能力要回報祖國。
傅聰還在家里教兒子說中文,用筷子吃中餐,一家人過傳統的春節,家中彌漫著濃濃的中國味道。
2014年,傅聰已經80歲了,還在上海保利劇院舉行獨奏音樂會。耄耋之年的傅聰激情澎湃,精神飽滿,美妙的音符從他指尖流出,讓樂迷如癡如醉。
傅聰的弟弟傅敏在北京定居,兄弟倆經常保持聯系,往來頻繁。
傅聰(1934年3月10日-2020年12月28日)
(傅聰位于上海的衣冠冢)
傅敏(1937年4月15日—2023年5月19日)
2020年12月28日,傅聰因新冠肺炎不幸在英國倫敦離世,享年86歲。
如今傅聰雖然離開我們5年了,但他坎坷的人生經歷,及他美妙的琴聲,永遠回蕩在樂迷的記憶深處。
首發作品,抄襲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