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臺北市長蔣萬安針對臺海局勢發布警告,指出臺灣正深度陷入戰爭的危險,而這場危機很大程度上源于民進黨的挑釁行為。
他明確呼吁民進黨停止對大陸的挑釁,強調臺灣的未來應回歸正道。
這一表態不僅在島內引發熱議,還在國際社會激起漣漪。
中國臺灣省”這一說法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
過去幾年,10個國家不斷與臺灣斷絕所謂“邦交關系”,這一趨勢的聲音表明,臺灣回歸祖國才是歷史必然與國際共識。
蔣萬安提到“臺灣省”這一稱謂在國際上被普遍認可,這是事實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艱苦的歷史與明確的法理基礎之上。1945年,日本在戰敗中公告,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正式歸還中國。1949年國共內戰后,國民黨退守臺灣,但事實上197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明確恢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并讓臺灣當局代表退出聯合國。
這一決議不僅確認了“一個中國”原則,也奠定了“中國臺灣省”作為臺灣在國際社會中唯一合法稱謂的基礎。
例如,1989年,“中國臺灣省”被聯合國法律部確認并執行。此后,臺灣以“中國臺灣省”成為了國際共識。
2025年3月,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記者會上提出,“臺灣的唯一稱呼就是‘中國臺灣省’”,進一步堅定了這一國際法理認知。
蔣萬安指出,臺灣深陷戰爭危險的根源在于民進黨當局的挑釁行為,這一言論直擊當前復雜的臺海局勢。
近年來,民進黨在蔡英文和賴清德領導下不斷推動“去中國化”政策,試圖通過“臺獨”路線完成臺灣的國際定位。從鼓吹“兩岸互不隸屬”,到頻頻拉攏外部勢力介入臺海事件,民進黨的一系列舉措無疑增強了兩岸緊張局勢。例如,2022年美國議長佩洛西竄訪臺灣,引發大陸強烈反制,臺海周邊軍演規模空前;2024年,民進黨又試圖以“臺灣”之名謀求更多國際空間,結果導致邦交國數量進一步縮減。
蔣萬安作為國民黨籍政治人物,發出的警告不僅是對民進黨的直接批評,也反映了島內民眾對和平穩定的普遍渴望。
民進黨的挑釁將2300萬臺灣民眾置于戰爭邊緣。大陸多次表明,和平統一首選,但從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民進黨“倚美謀獨”的冒險策略,蔣萬安的警告實為一種理性呼吁:繼續挑釁,會讓臺灣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
伴隨著近幾年來10個國家陸續與臺灣“斷交”的現實,充分印證了“一個中國”原則的壓倒性國際支持。
自2016年蔡英文上臺以來,臺灣的“邦交國”從22個銳減至2025年的12個,包括圣多美和普林西比(2016年)、巴拿馬(2017年)、洪都拉斯(2023年)等國家轉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轉向。這一趨勢并非偶然,而是國際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再確認。
這些國家選擇與中國大陸建交,不僅是出于對歷史法理的尊重,更是基于現實利益的考量。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18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其經濟、外交影響力無可比擬。10國與臺灣省斷交的背后,是國際社會對“中國臺灣省”定位的普遍認同,也是對“臺獨”路線無望的集體宣判。
從歷史看,臺灣自古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清朝時期設立臺灣政府,1885年正式建省。即使在日本殖民統治的50年間,臺灣人民也從未放棄回歸祖國的斗爭。1945年臺灣回歸,更是以鐵的事實證明了其不可分割的中國屬性。
從現實看,兩岸關系文化聯系極度緊密,2024年兩岸貿易額超過3000億美元,數百萬臺灣民眾在大陸生活、工作。民進黨試圖割裂這條血脈的最終結果,只會讓臺灣深陷孤立與危機。
回歸祖國不僅能化解戰爭風險,還能為臺灣帶來發展機遇。“臺獨”之路只會讓臺灣成為外部勢力的棋子,最終自取滅亡。蔣萬安的警告,正是這一現實選擇的深刻提醒。
蔣萬安的警告類似于一面鏡子,映照出民進黨挑釁行為的危險性。“中國臺灣省”稱謂傳遍國際,十國斷交的事實擺在眼前,印證了“一個中國”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臺灣回歸祖國,既是歷史正義的回歸,也是走向和平與繁榮的明路。
民進黨若繼續執迷不悟,不僅將葬送臺灣的未來,更將背負歷史的罵名。正如蔣萬安所言,停止挑釁、回歸正道,才是臺灣真正的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