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亦舒說:
“花開花落,順其自然。得失從緣,隨遇而安。”
人活于世,所求不過舒服二字。
年輕的時候,會因各種內卷,焦慮迷茫;會因一點挫折,悒悒不樂;會因一時得失,耿耿于懷。
但小半生過去,才發現:繁華三千,看淡不過浮云;煩惱無數,看開即是花絮;悲喜得失,看遠都是風景。
人生在世,煩惱愁苦沒什么可懼怕的,淡然風輕、堅信自己,方能行穩自遠。
01
心往靜處安,修身心
只求身靜心安好,不羨門前車馬喧。
——文肇祉《歸來》
俗話說,心靜則清,心清則明。
人的人生,就像一棵樹,如果不剪掉多余的枝丫,可能就會停止生長。要想過上舒適安心的日子,就要學會拋棄雜念。
做一個心靜如水的人,處事淡然,遇事坦然。
電視劇《圍城》熱播后,錢鐘書的新作舊著,被爭先恐后地推向市場。面對這種火爆,錢鐘書始終保持靜默。
對所謂的“錢學”熱,他認為“吹捧多于研究”、“由于吹捧,人物可成厭物”。
有人用錢策動他接受采訪,他卻說:“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難道還迷信錢嗎?”
一著名洋記者慕名想見他,他回話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還不錯,又何必要去認識那只下蛋的母雞呢?”
大家都渴望站在聚光燈下,錢鐘書卻在他平淡的日子里過得自得其樂。
生活是一場修行,路上有鮮花,也有荊棘,有波瀾,也有遺憾。
這時,越急躁,越容易身心俱疲;越從容,越可能收獲驚喜。
人生苦短,生活不易,與其逐名逐利,傷痕累累,不如沉心靜氣,從容生活。
02
事往好處想,寬心態
“人從悲哀中落落大方走出來,就是藝術家。”
——木心
成年人的生活里,風平浪靜是意外,磕磕絆絆是常態。
偶遇花香滿徑,就閑庭信步;遭遇狂風驟雨,就砥礪前行。
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心態,決定了不同的結果。很多時候,不是生活本身沒意思,而是你看事情的態度太過消極,直接影響了你生活的狀態。
之前聽過一個寓言小故事:
有兩個水桶被掛在一口井上,開始談論起了“桶生”。
一個水桶垂頭喪氣地說,“這樣的生活真沒意思,總是剛剛被裝滿,一會就又空了,真是一場徒勞。”
另一個水桶說,“我倒不這么想,我們總是空空地來,然后滿滿地回去啊。”
這樣想的水桶,經常心情愉悅,對生活充滿信心。
曾仕強說:“上天有好生之德,遇到事情都要往好處想,事情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遇事先想好的一面,不負時光,不忘成為自己的光,一切最終都會否極泰來,峰回路轉。
心存陽光的人,所到之處皆是繁花似錦,生活順遂明朗。
03
人往遠處看,升眼界
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左傳·襄公·襄公三十一年》
正所謂莫為浮云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誰都不是天生堅強,誰的生活也不會是一馬平川,總會有些磕磕碰碰。
行走世間,要學會眼光往長遠看,不要在乎一時的得失,讓遇到的困難都成為人生道路上的助燃劑。
作家李尚龍曾說:
“你總要把目標放得更遠,才能看到更廣的世界。”
人生舞臺有多大,在于一個人的眼界多遠。
眼界短淺,死守著“一畝三分地”,那么這輩子都會停步不前;
放眼未來,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在人生路上,越走越遠。
就像《一代宗師》里說得那樣:
“一個人要往遠處看,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
唯有眼光長遠,才能放下一時得失,在前行的路上,拾級而上,逐光而行。
林清玄曾言:
“在不安的世界里,只有放下執念,才能讓內心回歸平和,活出人生的好時節。”
心往靜處安,坦然面對歲月的無常,過往不究,心安即歸處。
事往好處想,樂觀對待人生的意外,積極面對,樂觀且從容。
人往遠處看,從容應對生活的磨礪,長期深耕,堅定并上進。
路漫漫其修遠兮,潮起潮落,風雨兼程。
關注詩詞君,愿你我往后余生都能得之坦然,失之泰然,不困于心,輕裝前行。
*來源:素材來自網絡綜合,編輯:拾一。
更多詳情請點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