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李嘉誠與貝萊德集團的港口交易就要簽字了!
盡管國內輿論前所未有地大,就連《大公報》和港澳官方都親自下場批評。
盡管公司股價下跌,盡管香港特首發聲“呼吁”。
但李嘉誠方似乎沒有松口的意思,“頭鐵”的要和美國人做成這筆交易。
如今距離最后簽字只剩7天,很多專業人士都稱已經無力回天,難以阻止。
他們都做了哪些努力?難道真沒有辦法了嗎?
話里有話
“任何交易都要符合法律法規,港政府會依法處理。”
3月18日,香港李家超回應了記者會不會用《國安法》處理李嘉誠港口交易的事。
他還提議提到,特區政府反對外國企業使用脅迫、施壓手段。
“反對脅迫施壓”,這話直指美國可能通過政治手段施壓李嘉誠,為后續若交易終止提供“外部干預”的臺階。
李家超的回應被一些人認為是,必要時候香港會使用法律制止交易。
但仔細品味就會發現,真不一定是那回事。
依法依規處理,是一句很中立的話。
既強調香港法治原則,又回避直接動用《國安法》干預商業交易。
也就是說沒有違法,他們是萬萬不可能“意氣用事”拿出《國安法》嚇人的。
那李嘉誠的交易究竟有沒有受脅迫,有沒有違法呢?
很可惜,從目前來看,并沒有什么大問題。
真有問題,大公報就不只是口頭批評了。
后來立法會議員劉淑儀的發文,也透露了這一點。
“很詭異,出售項目不包括中國境內和香港的。”
“香港的法律很難阻止,因為他的長江實業公司注冊地在開曼群島,不涉及境內資產。”
劉的潛臺詞是李嘉誠早有準備,沒留下一點法律程序上的漏洞。
如果想阻止交易,實際操作難度極大,因為香港司法體系對商業行為干預有限。
現在唯一的變數,就是《國安法》能不能以“危害國家安全”定罪。
人人都知道背后是美國在“作祟”,一旦交易成功會對我國的海運造成沖擊。
甚至就連他們簽字的那天,都是特朗普要向全球征收“對等關稅”的日子。
司馬昭之心人人皆知,但就是奈何不了他,為什么呢?
難阻止
理論上可以援引《國安法》凍結交易,但可能性極低。
因為交易主體雖然是香港企業,但標的卻是海外資產,法律適用性存疑。
香港若以國安法干預商業交易,可能引發國際資本對香港法治的信任危機,沖擊金融中心地位。
那有沒有可能通過其他途徑,停止這場交易呢?
上看下看,停止的可能性都很低。
從交易雙方來看,李嘉誠保持著“商人底色”。
這段時間他頂著這么大的輿論都沒松口,可見內心堅定。
如果想回心轉意,他有多種辦法“求助”,可他沒有這么做。
而另一邊的美國也是勢在必得,特朗普政府強力支持,反壟斷審查等障礙已被提前掃清。
并且如今時間窗口太緊,僅剩7天,中港缺乏足夠法律與外交抓手扭轉局面。
唯一的懸念,就是中方通過巴拿馬政府最后一刻否決運營權轉讓。
但巴拿馬此前已傾向美方,此路徑成功率不足30%。
從法律上看根本制裁不了他,所以現在國內都是口頭譴責,希望他“回頭是岸”。
即使真能動用法律,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這一耽誤起來,也是捆住了咱們的手腳。
其實李嘉誠之所以敢“孤注一擲”,估計也是吃定了我方不敢真正“掀桌子”。
他的兒子還能參加前兩天北京舉辦的發展高層論壇,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兔子被逼急了會咬人,這事雖然損害國家利益,但我們也留有后手。
李嘉誠售賣港口的消息傳出后,霍家的核動力破冰船就出現了。
他們開辟出了北極航道,不僅不用被某些國家“卡脖子”。
還直接比從巴拿馬運河過,節省了不少時間。
只是這一對比,更顯得李嘉誠的行為“諷刺”。
結語
在資本巨輪前,道德譴責與法律博弈,往往難敵真金白銀的誘惑。
李嘉誠的商業行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評價不一。
但霍家,捧著一顆清澈的愛國心,絕對不容詆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