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在,學生想要通過高考進入重點大學,不僅需要重視高考,更要牢牢把握住中考。
中考作為人生第一次重大考試,成績直接決定著學生是進入到重點高中,還是被分流到職業院校。
這種現實讓無數家長將中考視為孩子前途的分水嶺,而中考政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地會根據社會發展、所在地實際情況等調整中考政策,所以各地不斷調整的中考政策牽動著很多家長的心。
比如近日長沙市教育局就發布了中考新政,其中部分內容得到了支持,但部分內容卻引發了不滿。
下面筆者就帶著大家來一起看看長沙市的中考新政。
第一,中考考試科目發生了變化
根據新政策,長沙中考正式科目縮減為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外語(含聽力)、物理、化學、歷史、體育與健康八個學科,這些科目將以具體分數計入總成績。
而原本作為計分科目的生物、地理則被移出考試科目行列,與信息科技、藝術(音樂、美術)等科目共同轉為考查科目,成績改用A、B、C、D等級評定。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生物和地理也是考試科目,分數納入中考總成績,但長沙最新中考政策卻將生物和地理剔出了考試科目,這讓大家比較意外。
如果生物和地理最后的成績要以等級進行呈現,那在平時授課中,就應該減少這兩個學科的授課時間。
畢竟對學生中考錄取起決定性作用的應該是上面那八個考試科目,只有減少生物和地理的授課學習時間,才可以有效給學生減負。
第二,體育與健康分值發生了變化
2025年體育與健康分值為40分,自2026年起提高至50分。
提高體育分值的做法,實際上是要求學校保證體育課時,引導家長重視孩子的體能鍛煉。
第三,對少數民族加分方案進行了調整
在2025年開始,長沙市少數民族考生中考加分由5分調減至3分,從2026年起,全面取消少數民族考生中考加分政策。
很多人對于這一點調整非常贊同,畢竟在以前,少數民族聚居區教育條件相對落后,加分政策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如今,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接受的教育差不多,所以為了教育公平,應該逐步取消少數民族考試加分的政策。對此很多網友都呼吁自己所在地區要向長沙市學習,要全面取消少數民族考生中考加分政策。
其實上面這三個調整還是比較正常的,很多網友都可以接受,但當大家看完第四個調整內容后,卻不淡定了,甚至有很多網友怒斥,這對普通家庭孩子很不公平。那么第四個調整內容到底是什么呢?
第四個調整內容為,自2025年起,高層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優待實行單列,不納入統招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大部分初中學生來說,都會通過統招計劃進入到高中讀書,而高層次人才子女可以享受單列計劃,很多人質疑這是變相搞特殊,搞區別對待,這對普通家庭學生非常不公平,畢竟大部分學生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中考向來是最公平的考試之一,如果在中考中出現特殊錄取方式,這對辛苦讀書的普通家庭學子來說還有公平嗎?雖然政策本意是吸引高端人才落戶長沙,但普通家庭擔心這會打開不公平的缺口。
那么到底什么是長沙市認定的高層次人才呢?
據《長沙市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目錄》顯示,長沙市有A、B、C、D四類高層次人才。
其中A類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B類為茅盾文學獎獲獎者、魯迅文學獎獲獎者C類為全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D類為長沙市優勢主導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領域年薪50萬元以上的高級經營管理和研發人才”等。
如果真的是院士子女等高層次人才享受單列計劃,相信很多人都不會不滿,畢竟院士是我國學術圈最高榮譽,就算不實行單列,院士子女依然有很大機會進入到重點學校讀書。
其實可以理解長沙市此舉是為了吸引人才來到長沙發展,但希望長沙市不能讓單列計劃影響到統招計劃,要保證普通家庭學生的升學公平。
縱觀長沙中考新政,既有順應時代發展的合理調整,也有需要完善細化的爭議條款。其實教育改革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政策制定者傾聽不同群體的聲音。
不管教育如何改革,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提升孩子綜合競爭力才是根本,家長在關注學業的同時,要培養孩子抗壓能力、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這也才能為孩子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