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家族旗下的長和實業,要把全球43個港口賣給美國貝萊德財團,特別是里面兩個巴拿馬運河的港口,直接關系到中國21%的遠洋貨輪運輸,現在距離4月2日交易截止只剩最后7天,事情突然有了新動靜,美國黑石集團的董事長蘇世民,突然來了北京,那這其中會有變數嗎?
整件事的起因還要從3月4日說起,那天深夜,長和集團在港交所發了個公告,說要按228億美元的價格,把港口打包賣給貝萊德。里面包含了巴拿馬運河兩頭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這兩個港口每年要處理運河39%的集裝箱貨船,中國每年有超過4700億美元的貨物要從這里過。
消息一出,國內輿論直接炸鍋,《大公報》連著發了好幾篇文章,標題都是《莫天真 勿糊涂》,直接點名批評長和“沒有腰骨”,國務院港澳辦也罕見地轉載了這些文章,話里話外都在說“企業要想想站在哪一邊”。
更揪心的是貝萊德不是什么普通的公司,它手里管著11萬億美元的資產,比德國和日本GDP加起來還多。這次收購一旦完成,貝萊德控制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直接占到全球10.4%,特朗普政府還趁機搞了個“收費方案”,打算對中國貨船收單次最高150萬美元的停靠費,擺明了要卡中國海運的脖子。
據悉,貝萊德CEO芬克被爆出,在交易前專門跑去白宮匯報,特朗普本人還放話“絕不會把巴拿馬運河交給中國”,這哪里還是單純的商業買賣,簡直成了政治博弈的棋子。
眼看著交易就要成定局,中遠海運突然出來表態,說對非洲和美洲的港口“很有興趣”,這明顯是在釋放信號,你們不賣給我們,我們也能自己布局。
要知道中遠海運,之前拿下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操作就很漂亮,直接把那個港口做成了地中海第一大港,這次說不定真要出手截胡。
不過最關鍵的還是3月25日的這場會面,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突然現身北京,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親自接見,雙方談的都是“繼續深化合作”。別看黑石現在和貝萊德是競爭對手,30年前它可是貝萊德的母公司。
現在外界都在猜,中方找黑石談話是不是在“打美國牌”。畢竟貝萊德要在4月2日完成交易,還得過巴拿馬政府審批這關。
雖然美國正在施壓巴拿馬,但3月初中國對外聯絡部副部長剛去過巴拿馬,緊接著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就公開反對“經濟脅迫”,現在黑石董事長又來北京,明顯是在多線施壓。
有分析認為,蘇世民這趟來可能帶著雙重任務:既想穩住中國市場(黑石在中國投了美團、百度、騰訊好多企業),又要幫美國政府探探口風。
再看李嘉誠家族的態度,讓人多少有些看不懂,二兒子李澤楷3月23日出現在北京的高層論壇,雖然官方說他只是以盈科集團主席身份參會,但在這個節骨眼上,難免讓人聯想是不是來“滅火”的。
不過李家到現在,都沒公開回應輿論壓力,長和股價已經連跌11天,市值蒸發了300多億港元,股民們用腳投票的態度比什么都有說服力。
有意思的是,李家內部也有分歧,李澤楷早就自立門戶搞電訊和投資,和老爸的港口生意沒啥交集,這次露面到底能起多大作用還真不好說。
現在最大的懸念,就是巴拿馬政府會不會最后時刻卡住交易,2月底巴拿馬總檢察長突然說長和的經營權“違反憲法”,雖然還沒最終裁定,但明顯是受到美國壓力。
不過中國在拉美也不是沒有后手,目前正在秘魯、智利這些地方建新港口,還計劃開發北極航線繞開巴拿馬運河。更硬核的是解放軍吉布提基地擴建和055大驅巡航,擺明了告訴美國:你要玩陰的,我們也有硬實力護航。
距離4月2日只剩7天,這場博弈已經到了刺刀見紅的階段,貝萊德在拼命趕工做盡職調查,美國想借機控制全球航運命脈,中國則在布局替代方案和外交反擊。
普通老百姓可能看不懂資本運作的彎彎繞,但誰都明白,巴拿馬運河上每艘中國貨輪多交的過路費,最后都會變成國內商品的漲價成本。這場價值228億美元的港口交易,早已超越了商業范疇,成了檢驗企業國家責任和中美戰略耐力的試金石。
寫到最后,現在回頭來看,《大公報》那句“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真是戳中要害。李嘉誠當年靠著內地改革開放的紅利起家,現在卻在美國圍堵中國的時候把戰略資產賣給對方,這種選擇注定要被放在歷史天平上衡量。
而黑石董事長的北京之行,就像給這場僵局開了道側門,既然貝萊德能和美國政府勾連,中國同樣可以用市場籌碼影響美國資本。這場驚心動魄的倒計時,不到最后一刻,誰也不敢斷言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