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酷彈幕池炸開的那晚,所有人都以為自己在看一部荒誕派黑色喜劇——虞書欣飾演的漫畫家衛枝在第7次摔進林一懷里時,實時飄過的「建議冬奧會增設人工造糖項目」彈幕,精準刺破了現偶劇最后的遮羞布。
劇組斥巨資搭建的雪國實景,在男女主零下20度妝容前淪為巨型攝影棚;原著里勢均力敵的雙強設定,被魔改成「霸總與傻白甜」的文藝復興;當29歲的虞書欣用夾子音說出「要畫全世界最酷的滑雪漫畫」,觀眾恍惚間以為《巴啦啦小魔仙》拍了冰雪奇緣番外。
這不是浪漫過敏癥患者的集體發病,而是被工業糖精腌入味的觀眾終于掀翻了餐桌。開播首日熱搜榜前十里,五個詞條是粉絲控評的「甜到打胰島素」,三個詞條是路人刷屏的「氣到吸氧」,剩下兩個是武大靖客串滑雪鏡頭引發的「內娛還有正常人」式驚嘆。
豆瓣短評區更是魔幻現實主義現場:五星小作文用八國語言贊美「欣欣子微表情封神」,三星銳評痛陳「編劇腦子被雪崩壓過」,一星觀眾直接給劇組點播《走近科學:論AI如何演偶像劇》。
資本或許沒料到,2025年的觀眾已進化出糖分抗體。當女主踩著雙板在初級道擺拍「職業滑手」人設時,彈幕飛過的「我奶奶拄拐滑得都比這標準」直接預定年度最佳喜劇臺詞;當劇組通稿吹噓「專業滑雪指導」時,女主三天速成空中轉體1080度的魔幻劇情,讓張家口滑雪教練連夜改行寫段子。
這種懸浮感就像把《我在故宮修文物》拍成《霸道侍衛愛上我》——觀眾明明等著看文物修復的松煙入墨,鏡頭卻懟著女主摔進皇上懷里拍吻戲。
現偶劇的創作惰性在雪崩戲里暴露得淋漓盡致。本該展現自然威力的重頭戲,被拍成滾筒洗衣機廣告般的塑料特效;本該傳遞競技精神的滑雪鏡頭,淪為男女主360度環繞慢鏡頭接吻的背景板。
最諷刺的是,劇組鋪天蓋地的「三億人上冰雪」營銷,在魔改劇情面前秒變2025開年最佳地獄笑話——當觀眾點開想看的真實運動員血淚史變成「雪場版摔跤吧爸爸」,誰還記得那些在零下30度打磨動作的職業選手?
演技層面的失控更讓這場災難雪上加霜。林一飾演的滑雪教練完美詮釋「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貼了防窺膜」,和虞書欣的夸張表情搭配使用,堪稱《人類面部表情失控實錄》教學片。
當女主前一秒還在天臺哭訴被搶筆名,后一秒就能元氣滿滿去雪場追男神,這種情緒切換速度讓川劇變臉大師都想遞拜師帖。
資本似乎忘了,這屆觀眾是在《守護解放西》里練就微表情分析能力的鑒毒專家。
微博話題#你能忍受偶像劇哪些降智橋段#的評論區,已然成為當代影視人類學標本庫。
有人吐槽「女主永遠住loft卻頓頓吃泡面」,有人怒吼「車禍失憶治不好」,最高贊評論精準點破行業病灶:「建議內娛翻拍《泰坦尼克號》,杰克沉海前肯定要跟露絲說『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些集體玩梗背后,是觀眾對「裹著現實主義的硬核甜」的強烈渴求——就像《愛情而已》里真實呈現的職場PUA,或者《在暴雪時分》里拳拳到肉的運動員生存實錄。
當長白山實景拍攝變成雪地攝影棚,當專業滑雪指導淪為戀愛戲碼注腳,我們終于看清現偶劇的終極悖論:資本越是瘋狂堆砌糖霜,觀眾越能嘗出底層的創作貧瘠。
那些本該成為故事富礦的漫畫家改稿深夜、運動員復健血淚,統統被十噸人造雪掩埋在甜寵套路之下。或許只有當觀眾開始用二倍速審判工業糖精時,影視行業才能真正走出這場自我陶醉的冬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