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廈門的外省人哪里最多嗎?答案是江西!曾經(jīng)有位江西的朋友說,他老家的成人禮就是一張鷹廈鐵路到廈門的車票。玩笑歸玩笑,廈門的經(jīng)濟(jì)建設(shè)成就真的很大一部分來自我們的江西老表。
但是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廈門,相比川菜、湘菜,似乎很少見到贛菜。其實啊,江西菜有個特點(diǎn)就是雖然不多,但是每家味道都很正。
趕巧了,這次和朋友去位于后埔地鐵口的廈門贛年味·江西村宴菜,正碰上他們舉辦老表年味節(jié)活動。門口支起石臼,蒸熟的糯米冒著熱氣,幾個大漢輪流掄木槌,喊著號子打年糕。我們也湊上去試了把力氣,剛打好的年糕揪成小團(tuán),滾上黃豆粉和白糖,熱乎乎地塞進(jìn)嘴里,年糕的柔軟,芝麻的香甜,無法形容的美妙。
這家江西菜館,主打的就是八十年代鄉(xiāng)村流水席的煙火氣。老板與后廚團(tuán)隊清一色江西老表,上菜用粗瓷海碗,每桌配一罐辣椒醬,紅油里沉著豆豉和蒜末,舀一勺拌飯,江西老表的鄉(xiāng)愁就藏在這口辣味里。
四兄弟平鍋小黃魚最先上桌,四條鄱陽湖野生魚排排坐,魚皮煎得焦脆翹起,澆著用辣椒醬、米酒和紫蘇調(diào)成的醬汁。魚肉蘸著醬汁送入口中,先脆后嫩,最后辣味混著魚鮮在口中綻放。醬汁拌飯能連吃兩碗米飯。
黃豆?fàn)F雞爪很注重火候。雞爪燜到指甲將脫未脫,黃豆煨得皮皺芯軟,夾起一只晃悠的雞爪,嗦進(jìn)口中輕輕一抿,皮肉便像云朵般化開,只剩脆骨在舌面上打轉(zhuǎn)。
藜蒿炒臘肉。這道江西春天的"野菜愛馬仕",只用藜蒿頂端三寸嫩莖,臘肉肥瘦相間蒸透再炒。脆嫩的藜蒿帶著水澤氣息,配上臘肉,油脂香與蒿香在口腔里交織。
蟹腳撈粉,江西米粉向來以柔韌爽滑著稱,蟹腳用的是東山新鮮捕撈的,每日配送,炒好的蟹腳連湯汁一起澆在煮好的米粉上,讓每一根粉都浸潤在蟹香與辣汁里。嗦一口,米粉彈牙,辣中帶鮮,蟹黃的濃郁和辣椒的刺激在舌尖交織,根本停不下來。
咸蛋黃炒蝦連同蝦殼炸得通透酥脆,咸蛋黃用豬油炒到起沙,裹在蝦身上像件金縷衣。咬破脆殼的瞬間,蝦肉的甜、蛋黃的鮮、辣椒的辛次第綻放,連蝦頭都嗦得津津有味。不愧是"江西版避風(fēng)塘"
甲魚醬燒土雞煲端上時,砂鍋還在"咕嘟"冒泡。土雞塊吸飽了醬色,舀勺濃湯澆飯,黏稠的湯汁能把米飯粒粒裹住,甲魚的醇厚與土雞的鮮甜在唇齒間纏綿。聽說這是江西丈母娘考驗女婿的硬菜,會吃裙邊的才算懂行人。
農(nóng)家萵筍干臘雞里風(fēng)干的臘雞咸鮮入味,萵筍干脆生生地嚼出聲響,紅辣椒段在油里煸得焦香。就著贛南米酒慢慢啃,越嚼越能嘗出陽光曬透的鄉(xiāng)野滋味。
江西村宴菜的精髓:所有轟轟烈烈的辣,都是為了襯托食物本真的鮮;所有粗瓷海碗的豪邁,都藏著對故鄉(xiāng)風(fēng)物的溫柔。就像那罐任人取用的辣椒醬,看似霸道,實則貼心——怕你思鄉(xiāng)情切時,至少還有口熱辣拌飯,暖了腸胃,又暖了心腸。外省人吃著新鮮,江西人能吃到淚流滿面,就像二樓的燈籠,總能勾起老表對故鄉(xiāng)的記憶,照亮前進(jìn)的道路。
贛年味·江西村宴菜
地址:湖里區(qū)金尚路102號(近后埔地鐵3號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