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婚”和“強奸”加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個很小眾的詞語。
沒想到,案件的反轉竟然還加上了“騙婚”。
2023年12月25日上午,山西大同“訂婚強奸案”一審宣判:以強奸罪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3年!
當日,在一審宣判之后,被告人母親甄女士表示,“我兒子不接受判決,當庭就提出上訴。”
很快2025年3月25日上午,這起案件在大同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但是庭審結束未當庭宣判。
男方母親鄭女士表示他們在法庭上一共提出了40條質證,但是證據存在瑕疵等問題。
而女方這次未出庭,對于女方處女膜完整問題,檢方解釋某些情況存在不確定性,與處女膜形態有關,檢方仍認為男方發生了性行為。
從2023年5月2日女方報案到現在,男方席某某已被羈押22個月,兩次庭審席某某都情緒激動,堅持稱自己冤枉。
鄭女士一想到兒子在看守所里受苦,心就像被刀絞一樣。
她四處奔走,只為給兒子討回公道。
說實話案件到了這里已經沒什么不明了的了。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小區電梯里監控也立下大功,記錄了部分準新郎強行把準新娘拖回房間的畫面。
所謂裝傻充愣,一切都是為了兒子脫罪罷了,當然不代表女方就沒有任何過錯。
不過因為已經訂婚,雙方并不想把事情鬧大,不然為什么導致事發后三天準新娘才報警,而這三天又發生了什么,也真相大白。
通俗點理解就是準新郎家為了安撫準新娘,答應了一系列的要求,
比如彩禮怎么怎么樣,比如房子要加名字什么的,但隨后準新郎家沒把事兒辦了,才導致準新娘事發三天后才報警。
"當婚姻被簡化為財產清單,愛情便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在這種思維主導下,男方將婚姻關系簡化為財產分配問題,始終未能理解婚姻的本質是情感聯結,而非利益交換。
這種思維忽略了婚姻的情感基礎,極容易引發信任危機。
北京大學家庭研究中心2022年調查報告顯示,將婚姻視為“財產聯盟”的夫妻,離婚率比注重情感聯結的夫妻高出37%。
本案中,男方將房產加名作為結婚前提,本質上是一種“條件式承諾”,削弱了女方對婚姻安全感的信任。
婚姻的本質是共同生活的承諾,而非單純的財產協議。
當雙方過度關注物質利益時,情感紐帶便會脆弱化,矛盾也更易爆發。
正如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所言:“婚姻的倫理性在于其超越個體利益的共同體屬性。”
在終審來臨以前,見聞君還是希望雙方可以就這件事私下達成一個妥善的解決辦法。
因為這起案件備受網友關注,將會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如果宣判不能讓大家信服,很有可能像南京彭宇案一樣,影響人們的道德走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