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丘遲筆下流轉千年的江南春色,今天正以更鮮活的姿態綻放在揚州城北。當大運河的碧波泛起粼粼春光,宋夾城遺址公園的二月蘭已悄然織就十里錦繡,將這座千年城池浸潤在紫色煙霞之中。
三月揚州之美,就連唐代大詩人李白都羨慕不已,這里不只有5A級旅游景區瘦西湖,大運河文化旅游度假區同樣是揚州遞給世界的鎏金名片,它既有世界遺產的厚重基因,又匯聚了大明寺、漢陵苑、宋夾城等頂流IP。在文旅融合的當下,這片45平方公里的土地正以"運河十二景"為經緯,串起千年漕運的時光密碼,而宋夾城恰如鑲嵌其間的一枚翡翠玉玨。
宋代揚州有“一地三城”之說,其中,宋夾城位于寶祐城和宋大城之間,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漫步其中,仿佛進入了一片時空折疊的秘境。這座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的軍事堡壘,曾見證過"烽火揚州路"的悲壯,如今卸甲歸田化作城市的中央公園。護城河倒映著箭垛馬面的滄桑輪廓,健身步道在古城墻上蜿蜒舒展,歷史與當下在此達成奇妙的和解。
渝帆多次游歷揚州,也多次到宋夾城游玩,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體驗,這一次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二月蘭,一大片一大片的,如同紫色浪潮漫過甕城遺址,讓這座沉睡的軍事要塞忽然溫柔起來。成片的二月蘭在樹林中鋪展成流動的錦緞,這種被稱為"諸葛菜"的野花,以燎原之勢將冷兵器時代的肅殺化作繞指柔,讓箭樓烽燧都成了花海中的雕塑。
當我們穿行在占地38公頃的宋夾城秘境,呼吸間都是草木的清甜。古城格局完整保留了"外城、內城、夾城"三重防御體系,卻讓自然接管了所有棱角。護城河環抱的生態島上,白鷺掠過水面驚起圈圈漣漪,垂柳新綠與二月蘭的深紫在春風里跳著雙人舞,構成最生動的色彩美學。
漫步在宋夾城,游人如織,熱鬧非凡。不少游客身著漢服,宛如從古代穿越而來,與這歷史古跡相得益彰,構成了一幅獨特的文化畫卷。油紙傘輕旋帶起紫色花瓣,團扇半遮卻掩不住笑靨如花。每一個游客都化身為攝影師,用相機、手機在古城光影里捕捉春光大片,不時還有無人機掠過城墻,將紫色花海與川流人群定格成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拍攝這片紫色秘境,渝帆給大家提供幾個錦囊:一是選擇晴朗的天氣,陽光下的二月蘭色彩更加鮮艷,拍出來的照片也更加明亮。二是巧妙的利用光線,逆光可以拍出二月蘭的透明質感,側光拍攝可以突出花朵的層次感。三是構圖,可以放低機位,以二月蘭為前景,虛實結合,形成更有意境的畫面。四是穿著,建議穿著淺色系的衣服,與紫色的二月蘭形成對比,拍出來的照片更加清新自然。
揚州的春天,是一場詩意的盛宴,宋夾城的二月蘭,用它們的絢爛裝點著這座古城,讓如渝帆這樣的到訪者都能感受到揚州的獨特魅力。正如杜牧在《贈別》中所言:“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在這個美好的季節,不如來揚州,赴一場與宋夾城二月蘭的約會,讓心靈在詩意的春光中盡情徜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