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價值——老幼間延展愛的故事
?作者 張萍
(一)我與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
2010年1月,我才踏上工作崗位沒幾個月的一天,在門診我接待了一位來自兒童福利院的患兒,攀談中得知兒童福利院就位于我們醫院對門(當年的舊址)。于是幾天后的一個下午,我走進了兒童福利院,見到了一群可愛的孩子,開啟了我長達一年的陪伴,每天下午我的到來竟成了這群孩子們的期盼,孩子們一聲聲“姐姐”是我記憶里最清脆的聲音。現在想起來,我留給這群孩子們的應該是“滑板車”和“阿爾卑斯糖”的味道,而我也收獲了一份美好的回憶。
(二)我與家族中孩子們的故事
2016年9月,在我為侄女辦理初中入學時,認識了一位中學老師,建議我看《一場演講百年震撼》,于是我便連聽了2遍,并深受打動,于是我帶著孩子在家讀經。妹妹的一句:“姐,要不你建個群,讓咱們家族的孩子都讀國學”。說干就干,于是我帶領著親戚朋友的孩子們一起開始了國學經典誦讀之旅,于是每晚群里面“嘣嘣嘣”的打卡聲是記憶力最美的聲音。三年的時間帶著孩子們啃下了《弟三百千》《大學》《中庸》《論語》《老子》及古詩三百多首。我想這部部經典會成為孩子們一生的精神食糧,而我則欣慰的感嘆道:這是我能為家族孩子們盡的一點微薄之力。
(三)陽光下的大戶外
2024年10月,我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大戶外和如何給孩子的童年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于是,我們幾位家長一拍即合,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我會帶著這群孩子:定時定點定量開展豐富多彩的陽光下大戶外,我們的活動有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跳大繩、丟沙包、跳皮筋等。產生的影響是孩子們幸福感爆棚,情緒更穩定,學習更好,個頭也是蹭蹭地長,至于更深遠的影響,我想:這會是孩子們童年里一份幸福美好、快樂成長的記憶。
(四)尋找另一種價值——做孩子們的英語啟蒙老師
長達五年的時間,我一直在探索和實踐的是英語學習,如何從0基礎啟蒙到閱讀章節書水平,如何在小學階段就達到中高考水平的路線。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成功收獲了兩枚英語小牛娃。一個月前,我看著自己喜愛且一直推廣的“嘰里呱啦”課程,看著6盒的學習資料和一箱的英語分級閱讀書,心想:我要讓這些資源發揮更大價值,培養出更多英語小牛娃。幾次課下來,看著孩子們一個個自信大膽的開口,激動的我把孩子們擁入懷中。對于我來說:每個孩子的到來都是一份禮物,會鞭策我做得更好。
(五)老父與老師的啟迪
回首過往,我對人生的一點思考。在我四十年的成長過程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我的父親。我父親一生寡言少語,但他始終都在思與行的路上,記憶力最深的永遠是父親的背影,父親一句“人不可一日無事!”深深地刻入我的心里,“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而后余生,我會努力并踐行做一位有價值的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次知道這句話是在初中的政治課本上,我不解其意,專門去問老師,老師耐心仔細的解答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或許我最適合做的工作是老師,從“姐姐”的稱呼變為“家長”“阿姨”和“老師”,我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是——等我到六、七十歲的時候還是一群孩子們眼中有趣、有味、有價值、有能量的“老奶奶”。
我的人生信條是:人這一生,能左右的事情只占40%,另外的30%在你的外圍環境,剩余的30%在偶發機緣。生而為人已實屬不易,在短短的一生里我會努力地做事,努力地實現我們生而為人的價值。當人生謝幕的時候:回憶里都是自己彰顯過的人生價值和一幀幀幸福美好的瞬間。末了,一生的修行也使得我們靈魂在肉體消失的時候更清澈、更通透。如此這般,人生甚好!
【作者簡介】張萍,陜西渭南大荔人,醫務工作者,業余愛好寫作、閱讀。讓人生在愛并在奉獻中彰顯人生價值。《渭南文壇》特約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