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今天咱們來聊聊美國海軍在紅海的事兒,還有這事兒跟未來可能和中國發生的戰爭有啥關系。過去這 15 個月,紅海海域簡直成了美國海軍的 “試煉場”。伊朗支持的也門胡塞叛軍,朝著美國及其盟國的海軍船只、商船,發射了好幾百枚導彈和無人機。這可是自二戰以來,海上軍艦經歷的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的戰斗。可有意思的是,美國海軍一邊在紅海打得火熱,一邊還把為太平洋沖突做準備當成頭等大事。這就引發了大家的討論:紅海這場戰斗,到底能給美國海軍應對中國帶來哪些經驗教訓呢?
據《戰區》專欄報道,美國海軍水面艦隊在紅海的戰斗里,擊落了好多來襲的導彈和無人機,到現在都沒有一艘美國軍艦被擊中,這成果看著還挺顯著。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海軍的作戰能力確實有了一些提升。比如說,他們能更快的調整艦艇的雷達,更新戰術,提供反饋,以前交戰數據分析得花四十天甚至更長時間,現在一兩天就能搞定。
好多現役和退役軍官都覺得,紅海之戰是美國海軍準備跟中國開戰前的一次重要壓力測試。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現役水面作戰軍官表示,從紅海戰斗里得到的經驗教訓,對高端戰斗來說,就像是一次很寶貴的熱身。雖說對手、戰場和地理條件都不一樣,可紅海依舊是積累經驗、進行試驗的重要地方。
美國人說,紅海戰斗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用到未來和中國可能發生的沖突里。海軍在紅海沿海環境作戰的經驗,在南海或者呂宋海峽這些沿海沖突里,說不定能派上用場,因為這些地區武器交戰區的飽和程度更高。在沿海地區作戰,追蹤和攔截來襲火力的時間更短,要是能在這種環境里執行任務,到了藍水戰斗中,也能更好地應對。而且,在紅海消除無人機、導彈等威脅的經驗,面對中國更先進的同類武器時,也能參考參考。
從文化和人員層面來講,紅海之戰讓美國海軍水面艦隊告別了 “和平時期” 的狀態,船員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戰爭的威脅。這有助于改變過去那種 “安全第一” 文化對認真備戰的抑制,加強戰術訓練,提高熟練程度。在應對船員壓力方面,這場沖突也給水面艦隊提供了重要經驗,加強了對水手健康狀況的監控,保證他們在戰斗中能保持良好狀態。另外,美國海軍在電子戰能力方面,也從紅海實戰里得到了提升。他們學會利用射頻頻譜在動能交戰前占據優勢,在整個殺傷鏈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
不過,也有人覺得,中國和胡塞武裝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從裝備和作戰能力來看,中國擁有更多先進武器,像多種反艦導彈,短程、中程、中程反艦彈道導彈都有,構建了復雜的反介入 / 區域拒止戰略。要是真打起仗來,解放軍的突襲密度可比胡塞武裝高多了,美國海軍艦艇的地空導彈等武器可能很快就用完了,甚至可能連攔截中國來襲導彈的能力都沒有。而且美國國防工業基礎的生產能力,面對和中國戰爭時的需求激增,顯得有點跟不上。雖說海軍正在想辦法,通過 “可轉移重裝海上方法” 來解決海上重新裝填問題,可在和中國激烈對抗的時候,武器供應還是個大難題。
在和中國的戰爭中,美國海軍面臨的攻擊,可不只是像胡塞武裝那樣主要來自空中武器,還會來自水下、太空、空中、陸地和電磁等多個領域。
那咱們怎么看美軍從紅海攻防戰里獲得的經驗教訓呢?我覺得作用不大。為啥呢?道理很簡單,跟胡塞武裝作戰,根本沒法體會中國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亞超結合的導彈、魚雷、隱形無人機和專業電子戰武器攻擊帶來的考驗。這就好比一個成年人跟 3 歲小孩格斗,還說自己學到了怎么集中精力、怎么更好地用閃避技巧這些經驗。等遇到泰森這樣的對手,還不是一拳就被打倒了。未來的高端戰爭形態,是由對手的作戰思想、作戰體系、武器裝備性能和戰斗意志決定的,可不是跟胡塞武裝、塔利班或者伊拉克民兵打仗就能獲得經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