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正試圖通過與烏克蘭簽署礦產協議等方式,為美國獲取更多稀土資源。
但美國《華爾街日報》稱,中國在稀土加工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即使特朗普能夠讓美國公司開采更多稀土資源,他可能也不得不將大部分稀土運往中國進行加工。
特朗普上周宣布采取“歷史性行動”,他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援引美國《國防工業生產法》來動員工業,以“大幅增加美國關鍵礦產和稀土的產量”。他還指示美國政府簡化項目審批程序、提供貸款,以促進美國國內采礦業的發展。
與此同時,特朗普尋求與烏克蘭達成一項礦產協議,為美國獲取更多稀土等關鍵礦物資源。他在最近的內閣會議上表示:“我們非常需要稀土,他們有很好的稀土。”不過,由于特朗普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生爭吵,美國和烏克蘭的礦產協議陷入僵局,尚未得到簽署。
剛果(金)總統齊塞克迪則在上個月寫信給特朗普,希望與美國簽署一項安全協議。齊塞克迪在信中表示,如果美國能幫助剛果(金)政府軍擊敗反政府武裝“M23運動”,他愿意向美國提供鈷、鋰等關鍵礦產。白宮官員拒絕透露信件的具體內容,但齊塞克迪的發言人稱,兩國正就資源問題進行談判。
《華爾街日報》指出,稀土等資源對科技產業和國防工業至關重要,從生產智能手機到制造噴氣式戰斗機都離不開這些關鍵礦產。特朗普顯然想通過礦產協議等手段,讓美國公司獲得更多稀土資源。然而,即使特朗普的戰略能夠成功,他也無法繞開中國,因為他必須尋找可以加工這些礦產的地方。
報道稱,事實上,美國本就擁有豐富的稀土礦產。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數據顯示,美國開采的稀土資源占到全球稀土供應的12%,僅次于中國。但由于美國已經失去了加工大部分礦物的能力,美國不得不依賴中國的加工能力。
稀土行業顧問約翰·奧默羅德(John Ormerod)說:“鉆探新的礦產并不是正確的關注點。”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礦 美國MP Materials公司
如今,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稀土、鈷、銅和其他許多金屬的加工國,其中稀土提煉產量就占到了全球的85%。美國向中國出口大約三分之二的稀土,中國企業將這些礦物加工成稀土磁體,然后再出口回美國。
《華爾街日報》稱,直到上世紀90年代,美國一直是礦物和金屬的主要加工國。但在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的過程中,中國很快取代了美國,成為該領域的主導者。如今,中國擁有規模龐大的加工產業,在中國建造精煉廠的成本僅為美國的三分之一,其他國家難以與中國競爭。
過去幾年里,中國在礦產加工領域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例如,鈷貿易公司Darton Commodities的數據顯示,中國在鈷加工領域的份額已從2018年的65%增長到2024年的83%,世界前六大鈷精煉廠都來自中國。中國企業在鎳加工領域也占據主導,已在全球最大鎳礦供應國印尼建立大型工廠。
相比之下,持續的去工業化導致美國的加工能力大幅倒退。美國不僅無法加工稀土礦物,甚至需要將一部分銅礦運往中國進行加工,將鎳礦運往鄰國加拿大進行冶煉。特朗普政府近日表示,美國的銅礦精煉能力落后于中國,并啟動了一項關于這種金屬的進口如何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調查。
為增強美國的加工能力,前任美國總統拜登已向美國公司提供數億美元融資,但這些措施面臨環境和許可問題等障礙。
《華爾街日報》舉例稱,美國Talon Metals公司原計劃在明尼蘇達州一處正在開發的鎳礦附近建立加工廠,但由于當地人以環境問題為由表示反對,這家工廠不得不遷往北達科他州。
美國政府在2022年承諾為該項目投資1.14億美元,但直到現在,明尼蘇達州的礦山和北達科他州的工廠均未開始建設。Talon Metals公司的發言人表示,他們正在為兩個項目爭取許可,希望特朗普政府的行政命令能夠加快這一進程。
過去五年里,美國政府也致力于重建稀土加工廠和稀土磁體制造廠。美國國防部2023年向澳大利亞萊納斯稀土公司提供了2.58億美元融資,用于在得克薩斯州建造稀土加工廠。然而,近兩年時間過去,項目仍未開工建設,部分原因是廢水處理許可問題。該公司可能需要重新設計工廠,以獲得許可證。
總部位于拉斯維加斯的稀土生產商MP Materials已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加工廠,正尋求實現以商業化規模生產稀土磁體的目標。MP Materials公司希望在年底前實現這一目標,不過,該公司目前仍需要將三分之二的稀土精礦運往中國加工。
近年來,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不斷尋找和打造新的稀土供應鏈,試圖減輕在關鍵戰略物資上對中國的依賴。只是,繞開中國這個稀土資源儲量大國兼生產、出口、消費大國,“舍近求遠”地拼湊新供應鏈,將難以避免地在各個環節帶來更多成本。
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佩恩研究所主任摩根·巴茲利安(Morgan Bazilian)表示:“所謂的中游環節,即把礦物加工和提煉成化學品和金屬,非常重要。這一環節由中國主導。考慮中國保持增長的速度,我不認為他們會喪失主導地位。”
去年12月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嚴控對美出口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兩用物項。
公告要求,禁止兩用物項對美國軍事用戶或軍事用途出口;原則上不予許可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對石墨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實施更嚴格的最終用戶和最終用途審查。公告同時強調,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組織和個人違反相關規定,將依法追究責任。
外媒普遍將此視作對美國政府出口管制行為的迅速反制,同時注意到了公告中的一句表述:“任何國家和地區的組織和個人違反相關規定,將依法追究責任。”彭博社稱,這標志著,中國開創了禁止他國企業向美國出售產品的先例。在此之前,制裁管制方面的“治外法權”似乎一直是美西方國家的特權。
美國國防情報公司戈維尼(Govini)發布報告稱,中國對美國關鍵礦產的出口禁令,將影響美軍所有軍種的武器生產,涉及1000多個武器系統、超2萬個零部件。報告還稱,美國1000多個使用鎵、鍺、銻的武器系統共有12486條供應鏈,其中87%(10829條)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中國供應商。
美國超1000種使用鎵、鍺、銻的武器系統中,87%的供應鏈依賴中國供應商 美國戈維尼公司制圖
對此,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分析認為,中國主導著一些關鍵材料的生產和加工,讓自己對于美國及其盟友國防技術的關鍵部件供應方面具有影響力。“美國國防工業基礎本來就缺乏滿足自身國防技術生產需求的能力,中國進一步限制出口,只會讓中國在此方面進一步超越美國。”
此外,特朗普能否通過礦產協議等手段降低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同樣遭到外界質疑。《日經亞洲》援引多名業內資深人士的觀點指出,在可預見的未來,開發烏克蘭稀土項目“純屬虛構”。
香港《南華早報》也指出,特朗普此舉或許能減輕美國的部分壓力,但不會意味著中國的出口管制將失去作用,并強調——中國目前擁有全球60%以上的稀土儲量,并完成了全球90%的稀土資源加工。
來源|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