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2024年最硬核的“理財產品”,不是黃金股票,而是始祖鳥的吊牌!
一張成本幾毛的紙片,二手平臺敢賣300塊?甚至超越部分成衣價格,當別的品牌還在價格戰里卷生卷死,始祖鳥卻以18%的逆勢增長狂攬376億!這只“戶外界的愛馬仕”,到底憑什么?
“有鳥的人,已經不想跟沒鳥的人說話了。”現如今吊牌已經成為了二手市場的一門生意。
始祖鳥,一個加拿大的專業戶外品牌,徹底火了,一下子成了“排面”的象征。還誕生了一堆和鳥相關的詞,始祖鳥的操盤手叫“鳥總”,用戶被稱為“鳥粉”,吊牌被稱為“鳥卡”,穿上始祖鳥的衣服被稱為“鳥里鳥氣”。
(圖源:小紅書@成都CDC)
從2024年底開始,“鳥卡”在二手平臺交易逐漸升溫,部分稀有吊牌供不應求。再看年輕人的種草天堂小紅書,也成了“鳥卡”交易的“秘密基地”。有網友曬出自己收藏的一整套鳥卡,從不同年份、不同款式的產品卡,到各種版本的科技卡,整齊排列,仿佛在展示自己的“勛章”。
炙手可熱的“鳥卡”主要分兩種類型。一種是普通產品卡,全黑的卡身,正面有始祖鳥的品牌logo 和名稱,背面是衣服的型號、顏色編碼、條形碼、產地等詳細信息。這種普通產品卡,在二手市場收購價一般5-10元,出售價20-50元。
另一種是科技卡,是為采用特殊面料,比如GORE一TEX的產品設計的,常見有普通黑標、黑標PR0和白標等。科技卡因為稀缺和特殊,價格更高,收購價20-50 元,出售價能到100-200元。而像“軍鳥”系列這種特殊系列的吊牌,價格最高,能達到300元一張。
(圖源:小紅書@十月十日)
這些看似平平無奇的始祖鳥吊牌,實際上在二手市場上有著不小的用途,甚至變得相當值錢。有人專門收集這些吊牌,甚至將其視為一種投資品。一些不良商家會低價收購這些吊牌,然后高價轉售,從中賺取差價。此外,還有不少人打著海淘代購的名號收購吊牌,聲稱這是為了防止被稅摘掉吊牌的“缺卡”衣物通過電商平臺審核。
然而,據一位戶外用品經銷商透露,這些借口背后隱藏著更為復雜的真相。實際上,有些不良賣家會收購二手戶外服裝,經過翻新和清潔后,再配上收集來的正品吊牌,冒充新品出售。這種做法使得消費者很容易上當受騙,購買到所謂的“新品”實際上是翻新過的二手貨。
如今,始祖鳥吊牌的交易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卡販子們不僅回收和售賣吊牌,還推出了“吊牌修復”等業務,進一步挖掘吊牌的價值。而這一現象的背后,不僅反映了始祖鳥品牌在市場上的強大影響力,也揭示了消費者對品牌文化的深度認同和對商品真偽的高度關注。
在追求品質和個性的消費時代,始祖鳥吊牌的備受追捧,或許并非偶然,一件衣服大幾千、上萬元的始祖鳥究竟是怎么走紅的?為何如此“高價”還能做到男女老少通吃呢?
這個誕生于1989年的加拿大戶外品牌,自創立以來,一直以高端戶外裝備的形象示人。 它最初以攀巖繩索與沖鋒衣的極致性能征服專業領域,卻在2019年安踏收購母公司亞瑪芬體育后開啟蛻變之旅。
通過“運動奢侈”戰略運作,始祖鳥將產品從雪山之巔移植到城市商圈,上海始祖鳥博物館式的旗艦店與動輒萬元的定價策略,成功將沖鋒衣異化為中產階層“靜奢風”的身份圖騰。那么如何讓更多人接受始祖鳥,或者把始祖鳥的“高價”和“價值”劃上等號?
產品上,追求功能的“極致”
始祖鳥的品牌定位非常明確,針對硬核戶外玩家的專業戶外品牌,專注功能性的設計,所有的產品進化和修改都是為了更適應戶外極端環境,是一個純純“理科生”。
為此,始祖鳥有一套自己的剪裁工藝,比如微縫技術,行業標準可能是8針,但始祖鳥的標準是16針到22針,這樣就保證了面料的牢固程度,衣服不容易散架,并做到了一個最窄的壓膠條,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做到衣服的輕量化。工序繁瑣,這也就要求始祖鳥需要有特殊機器能縫16針以上,請的工人都必須是熟練工,而不是隨隨便便一個流水線上的工人,或純機器就能替代。
在繁瑣的工法下,一件外套得經過190次手工工序處理,需花費四個多小時制作。宇航服級防水面料+毫米級16針縫制工藝,直接給你‘萬元以下無對手’的底氣。用戶買的不是沖鋒衣,是‘穿不壞的藝術品’,是‘極端環境生存者’的身份標簽。
文化編碼,情懷拉滿!
始祖鳥深諳‘戶外不僅是運動,更是生活方式’,把‘風雨無阻’精神變成中產的身份圖騰。10年老用戶吊牌貼滿墻,形成‘黑膠+咖啡+鳥卡’的專屬標識。
安踏收購后,更是玩了一手‘北歐戶外基因+中國生肖文化’的神級混搭,龍年限定款以“龍之精神”為內核,將龍鱗紋理融入沖鋒衣的壓膠接縫和剪裁設計中,同時保留始祖鳥標志性的極簡美學。衣領內側刺繡了龍形圖騰,袖口細節采用仿龍鱗的立體壓紋工藝,既呼應中國傳統文化,又延續了北歐戶外品牌對功能細節的極致追求。配色上,主打的澄黃色調既象征龍鱗的金光,也符合戶外服飾的高辨識度需求。沖鋒衣從功能服飾秒變身‘可穿戴的文化資產’,情懷溢價直接拉滿!
精眾營銷,層層破圈
始祖鳥通過精眾營銷策略,成功將品牌從專業戶外領域滲透到精英圈層,最終覆蓋大眾市場,形成“專業→精英→大眾”的三級傳播鏈。
早期,始祖鳥通過贊助全球14支專業登山隊,在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等極限環境中驗證其產品的可靠性,例如GORE-TEX PRO防水技術和毫米級縫制工藝,樹立了“硬核科技”的品牌形象。戶外場景從雪山拓展到瑜伽館、騎行道,精準爆破泛戶外人群。這種從“精英專屬”到“大眾向往”的過渡,形成了“穿始祖鳥=進階精英”的心理暗示,推動消費層級下沉。始祖鳥的精眾營銷策略通過技術權威性、文化敘事與圈層隔離,將沖鋒衣異化為“社會身份通行證”,讓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商品,更是對理想化自我的投射與階層歸屬的確認。
(圖源:小紅書@ARC'TERYX始祖鳥)
饑餓營銷,稀缺感拉滿!
始祖鳥的生肖限定策略堪稱“饑餓營銷教科書”——每年僅推出2-3款單品,全渠道庫存不足千件,疊加會員限購、發售即止的規則,將稀缺感推至極致。以2025年蛇年限定沖鋒衣為例,官方售價8200元,僅限門店會員購買且每人限購1件,1月1日開售瞬間涌入超6萬消費者,80件庫存“秒空”。這種‘錯過等一年’的策略,直接激發‘越難買越想要’的心理:二手平臺價格飆至2萬元,特殊編號款甚至被炒至3萬元,連配套吊牌都形成獨立交易市場,單張售價超300元。消費者為搶購各顯神通——北京SKP門店凌晨出現白發老人代排隊,上海環貿廣場上演“百米沖刺”,年輕人戲稱“比春運搶票還刺激”。始祖鳥不僅是社交硬通貨,連吊牌都成了收藏家的心頭好。年輕人直呼:‘搶到就是賺到!
(圖源:小紅書@ARC'TERYX始祖鳥)
會員生態,粘性爆表!
2024年,品牌全球直營門店數量從325家激增至505家,其中中國區門店增速尤為顯著,全年凈增33家新店,包括上海南京西路全球旗艦店和北京SKP高端門店。
會員積分換清洗服務、專屬活動、社群運營,始祖鳥讓消費者從‘買產品’變成‘入圈層’。穿始祖鳥,不止是消費,更是身份的象征!這種“體驗+圈層”策略成效顯著:2024年始祖鳥DTC渠道營收同比增長46.4%,會員復購率達58%,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品牌通過門店擴張與會員體系協同,成功將產品消費轉化為文化認同,正如亞瑪芬CEO鄭捷所言:“我們賣的不是沖鋒衣,而是一種被全球精英認可的生活方式。”
始祖鳥的逆勢崛起告訴我們:高端品牌要想站穩,不僅要有硬核產品,更要懂人性、會講故事、制造稀缺感。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品牌案例,而是品質覺醒時代下‘奢價比’制造的教科書。它讓我們重新思考:消費品的終極戰場,到底是功能滿足,還是意義創新?
趨勢報告·獨家發布
| | | | | | | | | | | | | | | | |
趨勢案例·營銷解讀
| | | | | | | | | | |
趨勢品牌·行業領軍
趨勢傳播·商業動態
- | - | | | | | | | | | | | | |
趨勢產業·深度洞察
| | | | | | |
趨勢平臺·生態構建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