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總理莫迪在接受采訪時,發表了最新涉華表態,他說印度和中國應該進行“健康且自然”的競爭,同時確保分歧不會升級為爭端。還吹噓印度和中國在全球貿易和文化中的歷史作用,都曾經是經濟強國。這種表態是比較罕見的,畢竟莫迪就是靠民粹上位的,怎么能夸贊“競爭對手”呢?莫迪為何突然低聲下氣呢?因為他推出的百億計劃崩盤了。
近日,路透社報道稱,莫迪政府已經決定終止一項230億美元計劃,這項“生產關聯激勵計劃”目的是吸引企業離開中國,激勵國內制造業。但是推出才4年就進行不下去了,其實就是外資投資不夠,第三世界國家的工業化對外資的需求是巨大的。而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又將鍋甩給了中國。《今日商業報》報道,印度專家指出,中國全球制造業發展戰略故意將印度排除在外,這壓制了印度關鍵工業部門發展。中國正加大對匈牙利、墨西哥、印尼等國的制造業投資,卻繞過了印度。中國減少了對印度電動汽車零部件、太陽能電池組件、電子制造設備等關鍵領域的投資,阻礙了印度供應鏈建設能力。他認為,中國這樣做是害怕印度復刻中國制造業的成功軌跡。印度的經濟專家能有這樣的看法,恰恰展示了印度制造業后退的原因:與其反思自己,不如責怪他人。
首先,印度本身就是外資墳場。從這個計劃的時間點看,是疫情期間開始的,當時印度主動在邊境挑釁,然后就發生了加勒萬河谷沖突。這其實就是給美國的一個投名狀,當時不少人認為疫情會重創中國制造業,美國攛掇西方跨國企業逃離中國,印度和越南都想接盤,確實有不少企業從中國轉移到印度,但是后來又都灰溜溜回來了。因為印度是關門打狗式的引資模式,就憑印度對待外資快養肥了就殺的態度,外資都不敢大規模投資。
關于印度營商環境的分析已經夠多了,包括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政府效率低、未進行土地改革、貪腐嚴重...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而印度的種姓制度、封建制度都是阻礙制造業大規模發展的主因,前段時間三星在印度的工廠爆出的離譜笑料,一個普通工人的崗位都要求工廠世襲,你讓老板怎么敢擴大投資?月初印度舉辦的國際投資大會上的“哄搶食物”的視頻,就是印度對待國際投資的真實寫照。
(三星印度組裝廠罷工)
其次,中國為什么要繞開,印度心里該有點數。在加勒萬河谷沖突后,印度緊接著對中資進行全方位審查,并禁止了中國多個手機應用,卡中國留學生、技術人員的簽證,以及中資企業的設備,還不讓中資入股,且多次騷擾中國企業進行調查、罰款。以為自己能接西方產業,于是跟中國脫鉤,結果呢?最近印度多次放風說,打算放寬對華貿易和投資限制。當莫迪重新表達“善意”的時候,并不意味著他們知錯了,而是新一輪殺豬盤已準備就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