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劉洋
編輯 |王東
很難想象,在新能源電價一再滑坡的現如今,還有電力“小豪門”因新能源的超強盈利能力而賺得盆滿缽滿;更無法想象的是,該“四小豪門”的盈利能力,竟然已經超越了做著類似事情的五大發電集團。
華夏能源網(公眾號hxny3060)獲悉,3月20日,華潤電力(HK:00836)發布2024年業績,全年凈利143.88億港元(約合1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8%。
其中,風光為主的可再生能源業務貢獻利潤92.28億港元(約合86億元人民幣),占比64%,是當之無愧的盈利主力;火電業務貢獻利潤46.39億港元(約合43億元人民幣),占比32%。
2024年以來,國家電投等電力巨頭,因新能源量價雙跌影響到收益率,頻頻甩賣光伏電站。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華潤電力的新能源板塊卻能實現如此卓越的盈利,背后原因值得一探究竟。
完敗五大發電
華潤電力新能源賺錢能力名聲遠揚,并不是從2024年才剛開始的。
來源:華潤電力2024年年報
2021年,當發電行業幾乎是全軍覆沒大面積虧損之際,華潤電力當年實現盈利21.38億港元。2022年,華潤電力實現凈利潤70.42億港元;2023年,華潤電力實現凈利潤110.03億港元。
上述這些年華潤電力的盈利主體,都是新能源業務。
電力裝機結構方面,截至2024年底,華潤電力權益并網裝機容量為7240萬千瓦,其中,火力發電并網權益裝機容量占比52.8%;風電、光伏及水電發電項目并網權益裝機容量共占比47.2%,同比上升6.5個百分點。
截至2024年底,華潤電力的風電、光伏并網權益裝機容量分別為2431萬千瓦、943萬千瓦。
盡管五大發電集團旗艦上市公司還未全部發布2024年財報,但是,透過對半年報的比較,幾乎可以得出結論,華潤電力的盈利能力,尤其是新能源板塊的盈利能力,足以傲視五大發電集團。
2024年上半年,華潤電力實現凈利潤85.52億元。同期,大唐旗下大唐發電凈利31.08億元,華電旗下華電國際凈利32.23億元,華能旗下華能國際74.54億元,國家電投旗下中國電力28.02億元,國家能源集團旗下國電電力67.16億元。
光看凈利潤,還不能完全體現出差距來,還要結合裝機。同期,大唐發電裝機7400萬千瓦,華電集團5900萬千瓦,華能國際1.39億千瓦,中國電力4800萬千瓦,國電電力1.07億千瓦。而華潤電力裝機是最低的,僅有7000多萬千瓦。
以裝機最多的華能國際來對比,2024年上半年,華能國際1.39億千瓦的裝機實現了74.54億元的凈利;而華潤電力則是以7000多萬千瓦的裝機實現了85.52億元的凈利。并且,華能國際3790萬千瓦的新能源裝機,同樣是多于華潤電力的3370萬千瓦的新能源裝機。
再以國家電投旗下的中國電力來比較,中國電力一向以新能源賺錢能力強而聞名業界,然而,2024年上半年,中國電力以4800萬千瓦的裝機實現了28.02億元的凈利,相比華潤電力同樣差距巨大。同樣的,華能國際3800萬千瓦的新能源裝機,也是多于華潤電力的。
綜上,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華潤電力的盈利能力遠優于五大發電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華潤電力新能源板塊的盈利能力,更是將五大發電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甩開很遠。
背后原因何在?
華潤電力持續多年的優異表現,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
首先,華潤電力新能源的裝機結構,踩到了點上。截至2024年底,華潤電力的風電、光伏并網權益裝機容量分別為2431萬千瓦、943萬千瓦。可以設想一下,如果華潤電力風光裝機倒轉過來,光伏多、風電少,那會是什么效果?
所謂的新能源量價消納問題,實際上主要是發生在光伏身上,相比較而言風電要好很多,華潤電力大力發展風電是有道理的。
其次,由于華潤的電站資產主要集中在東中部地區,這里總體上能源資源匱乏,風電資源的消納問題不是很嚴重。風電成本低(僅次于水電,遠低于火電核電)、電價高、清潔環保可再生,無補貼拖欠,就算付出一些調峰儲能成本,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內,依然具備很強的競爭力。
第三,或許也是最重要的,華潤電力新能源項目是優中選優,發電小時數遠遠高于同行。
例如,2024年前三季度,華潤電力風電利用小時數達1731小時(行業平均1567小時),光伏發電利用小時數達到1121小時(行業平均959小時),更高的利用率意味著更多的發電量和收入。
來源:華潤新能源招股書
值得一提的是,華潤電力正在拆分新能源板塊出來獨立上市(參加華夏能源網此前文章:)。如上所述,謀求上市的華潤新能源是底氣十足的。
華潤新能源上市,擬募集245億元用于新能源項目建設。華潤電力計劃,公司將全力加速建設風電和光伏項目,2025年計劃新增裝機1000萬千瓦,預計至“十四五”末,公司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0%,公司盈利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后記:華潤電力的啟示
如果說華潤電力的成功經驗能夠帶給新能源企業某些啟示,那么最大的一個啟示就是,新能源開發質量遠比數量重要。
以往在新能源很少的時候,新能源電量優先收購、帶補貼電價甚至高于火電。但短短十余年間,新能源就經歷了從補貼退坡到平價上網,再到即將進入電力現貨市場,新能源電價將呈下行趨勢,甚至出現負電價。
面對行業巨變,此前瘋狂上馬項目、貪多求大的企業開始難受了。很多電力央國企開始大肆甩賣光伏電站。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央國企旗下已有30余家新能源企業掛牌轉讓股權,涉及央國企包括:國家電投、國家電網、三峽、中國電建、中廣核、中煤、中車、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東方電氣集團等。
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如果大家在新能源項目開發初期就足夠冷靜、謹慎,就不會有現如今的被動局面了。
華潤電力的案例告訴我們:項目立項上馬,要慎之又慎,不可貪大求洋;項目選址要精打細算,選在甲地可能賺錢,選在乙地就可能賠個底掉;新能源裝機的內部結構也要謹慎權衡,不能說光伏容易上馬就毫無節制。華潤電力的成功經驗,在新能源行業意義非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