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仇鸞二三事
大將軍仇鸞,咸寧侯仇鉞的后代,本來應該風風光光,可惜這個人第一貪腐,第二任何仗都不會打,第三,人品和智商都低。落得個身死開棺被戮尸的下場。
仇鸞劇照
仇鸞,當初被曾銑彈劾坐牢。正在惶惶不可終日,救星來了!嚴嵩正要利用皇帝對于復套的反感,攻擊扳倒夏言和曾銑。
受嚴嵩指使獄中“檢舉”曾銑成功,兩人認作父子。仇鸞出獄風頭盡顯,牽制敵寇獲得皇上重用,這時嚴嵩不識趣,還把他當兒子看待,當然,壞蛋之間很快便成為仇人。仇鸞向皇帝檢舉嚴嵩父子專權,嚴嵩秘密上疏詆毀仇鸞,皇上不聽,反而很相信仇鸞所提出的嚴嵩父子的過失,漸漸疏遠了嚴嵩。這就是嘉靖的特點,幾乎不會真正相信身邊重臣,尤其是當他有所懷疑時。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被仇鸞拿捏的后果很嚴重,嚴嵩本當入宮當值,但有好幾次不被召見了。嚴嵩見徐階、李本進入西內,便與他們一同進去。到西華門時,看門的人因他不是皇上所召而把他擋了回來,嚴嵩回到家后,父子相對而泣。幸好還有陸炳,掌管錦衣衛,正與仇鸞爭寵,嚴嵩于是再次勾結陸炳一同謀害仇鸞。正好仇鸞病重,陸炳便揭發仇鸞的陰事,仇鸞憂懼而死,皇上于是追究仇鸞責任開棺戮尸。此后皇上更信任嚴嵩,與從前一樣寵幸。兩次斗倒關鍵政敵,都離不開陸炳的幫助,可見,有一個皇帝身邊的人做朋友,有多么重要!
讓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這位軍二代+侯二代的仇鸞大將軍故事。
宦海沉浮認賊作父
仇鸞有個當侯爵的大將軍爺爺,起步自然不低。不過,他也有自己的本事。史載:鸞少讀書,能文,頗有勇略。不僅是武將,還有文化,嘉靖三年,仇鸞因在“大禮議”事件中支持嘉靖,受到皇帝重視。很快受命統領京城十二團營之一的顯武營,這是皇家禁衛軍了,說明仇鸞進入皇帝的視野。嘉靖八年三月,他升任兩廣總兵,即兩廣軍區司令官,做了高級將領。
嘉靖十七年三月,嘉靖想要征討安南,任命仇鸞征夷副將軍,充為總兵官。這個總兵不是普通總兵官,而是征討軍司令官,佩副將軍印,所以仇鸞就翹了尾巴。符合他的個性,驕橫跋扈貪婪狠毒。
到了廣東,仇鸞牛逼大了,想讓兩廣軍區司令員(總兵)安遠侯柳珣對其行跪拜禮,柳珣想,我們倆都是司令官,都是侯爵,憑啥我給你小子跪拜?果斷拒絕。見柳珣不低頭,仇鸞就彈劾他。事情告到嘉靖那里,嘉靖不傻,下旨責備仇鸞輕慢自傲,召他回京。
李三曰:類似的事,我曾經經歷過。因為工作關系,我跑NS區新聞跑過很長一段時間,一位街道素雞因為資歷很深,所以被提拔為副局級干部,這下可了不得,趾高氣揚把誰都不放在眼里。但是孰不知,把人都得罪完了,大家都是正處級的街道素雞,就你高一級,也沒卵用,既不是區領導也不是市領導,翹尾巴干嘛呢?所以,后來此人被揭發檢舉,處分尤為嚴厲,直接被勒令辭去公職,就是因為沒有任何人喜歡他,機尾調查時沒有人為他說好話。
說回到仇鸞,被召回京城后恩寵不減,此后又擔任寧夏總兵,以前將軍的身份護駕皇帝到承天南巡,后來又擔任甘肅總兵,加封宮保。宮保是榮譽職位,明代是太子太保的簡稱。
仇鸞在甘肅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和陜甘總督曾銑相互爭斗,由于貪污腐化一屁股屎,仇鸞被彈劾逮捕下獄。如前所述,仇鸞與嚴嵩結成戰略同盟,拜為義父,在獄中上書彈劾曾銑,然后得以出獄。
兩個史詩級的大忽悠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二十五日,韃靼進犯大同。總兵張達、林椿戰死。閏六月初三,朝廷啟用仇鸞鎮守大同,恢復了他宮保的頭銜。仇大將軍開始了開掛的人生,行事風格與歷朝歷代諸將迥然不同,千載難遇,他第一怕與韃靼軍隊硬鋼,經常賄賂對方;第二是跟著人家不離不棄,目的是為了檢漏,撿幾顆首級回去報功。
當時有個叫時義的人,是仇鸞做提督時候的舊仆;還有個叫侯榮的人,是太原的藝人。二人靈活乖巧,仇鸞任命他們二人為親信。
不久韃靼軍隊逼近大同城,仇鸞首先想到的是將要戰敗被皇帝追責,哭喪著臉都能擠出水來。時義、侯榮對他說:“主公不必擔心,俺答剛剛請求互市,廷議還沒有定論,這條政策還有討論的余地。”
李三曰:時義侯榮兩人堪稱史詩級的大忽悠,對時局有精準分析,先找準關系忽悠俺答,再通過仇鸞忽悠皇上,最終讓馬市和議如愿達成,所有過程和結果均被精確算度,精準拿捏!
時義、侯榮帶著金銀財寶潛進韃靼的營地,結交了俺答的干兒子脫脫。這幕似乎很熟悉,從劉邦白登山被圍,陳平賄賂大單于閼氏,后續還有李淵賄賂頡力可汗,游牧民俗看起來很吃賄賂這一套。
這兩位爺委托脫脫對俺答汗說:“我大明將要允許開市,我家將軍會向皇上陳情,因此請讓貴軍經過大同時不要攻擊。”
李三曰:這都屬于政治騙子了,馬市開放八字沒一撇,離皇上批準還差得遠呢!
俺答果然接受了仇鸞的賄賂,送給他們箭和旗子作為信物,與仇鸞結盟。李三曰:記住這段,后面仇鸞就是因此身敗名裂的!所以,暗中交易最好是不留證物,哈哈!
不過搞笑的是,俺答接受了賄賂,他倒是不進攻大同了,轉頭直奔大明帝國首都北京而去!仇鸞急得要發瘋!
時義、侯榮這兩名大忽悠也確實厲害,膽大心細邏輯嚴密!忽悠完俺答又接著讓仇鸞忽悠皇上。他們出了主意說:“主公莫慌!狗日的韃靼軍隊向東進襲京師,這是上天降下來的功勞。別人都不知道,唯獨我們知道,主公您主動請求保衛京師,當可建立不朽功勛,并且能夠得到皇上的歡心。”仇大將軍一聽非常高興,立即上奏說:“皇帝陛下,我軍斥候偵查到韃靼軍隊正向東行進,將要進犯薊鎮,擔心京師恐慌。我請求陛下讓我火速馳援,迎戰韃靼軍隊,或者直接到通州去防守,全聽皇上的命令。”嘉靖果然大喜,下詔讓仇鸞留在居庸關防守,如果聽到警報就入關救援。
“憨豆先生”領兵打仗
憨豆先生
仇鸞這位“大將軍”打仗充滿了戲劇性,像是個憨豆先生,很多次是上天給他掉餡餅。
八月十六日,韃靼軍隊果然從薊鎮進攻古北口,進犯京師。嘉靖更加相信仇鸞,下詔讓他入關增援。仇鸞和副總兵徐玨、游擊張騰等人,率領士兵在通州的潮白河西岸列陣。過了兩天,韃靼軍隊向西渡河。韃靼軍隊的前鋒有七百騎兵,逼近安定門外,仇司令卻不敢和他們作戰,只是緊緊尾隨著他們而已。徐玨不錯,引誘韃靼軍隊到了白河、孤山,在此設伏,斬首十三顆,奪戰馬十匹。于是仇鸞把戰績匯報給嘉靖。嘉靖高興地說仇鸞立了功,就拜仇鸞為平虜大將軍,節制三品以下的文官和總兵以下的武官,并允許他用軍法處置不聽號令的人。這下真成大將軍了!很厲害的,節制各軍區司令的大將軍!
仇鸞尾隨韃靼軍隊到東直門下,很幸運又撿到六個戰死的韃靼士兵尸首,他命人砍下首級獻給嘉靖說:“這是我作戰得到的戰績。”這位大將軍看起來像是專門撿垃圾出身的!當時,巡撫保定的都御史楊守謙也率兵入關勤王,被嘉靖提拔為兵部左侍郎。但楊守謙謹慎,不敢和韃靼軍隊正面作戰,比仇鸞會撿垃圾差一丟丟。這一對比,嘉靖便更加信服仇鸞是將才了。
但是百密一疏,仇鸞千算萬算漏了一項,由于俺答跑得快他緊趕慢趕來勤王,匆忙入關沒有帶夠軍糧,戶部后勤也跟不上。仇鸞手下的大同士兵兩三天才能得到幾塊干烙餅,也沒有帶齊足夠的水壺、做飯的鍋碗,又餓又累,仇部本就散漫驕縱,便去附近村莊搶糧搶錢財物。仇部士兵也很聰明,解開發髻綁了辮發,冒充韃靼人闖入村落,一旦被抓住,他們就謊稱自己是遼陽軍——韃靼人稱朵顏軍為遼陽軍。京中于是有謠言說遼陽軍叛亂了。
鎮守通州的都御史王儀逮捕了作亂的大同士兵。皇帝得知后卻說:“大同軍隊最先入關救援京師。即便有擄掠民眾的情況,也是出于饑餓疲憊的原因。怎么能使他們受委屈呢?”反而下令逮捕王儀,兵部尚書丁汝夔奉嘉靖的旨意下令:“不得抓捕大同的士兵。”仇鸞軍隊對百姓侵擾的程度,更甚于韃靼軍隊。
話說俺答軍隊攻不進北京城只有向西撤退,仇鸞出兵尾隨他們到白羊口。白羊口的守將截擊韃靼軍隊,于是后者被迫向東返回。仇鸞的軍隊突然和他們相遇,韃靼軍隊措不及防,就被殺了幾個落單的騎兵和一些牧民,仇鸞便把這報成“斬首80顆”的戰績獻給朝廷。聞訊大喜,朝會上嘉靖加封仇鸞太保兼太子太保。
這場事件史稱“庚戍之變”,在俺答汗率軍進入關內的這16天里,大同士兵搶掠民間的事件一直未有消停,民間受到仇部誤導,以為作亂的是遼陽軍。丁汝夔女婿當時擔任遼陽軍的將領,民間就有謠言說丁汝夔袒護女婿和同鄉。加上庚戍之變韃靼掠奪“諸州縣報所殘掠人畜二百萬”,嘉靖皇帝極為憤怒,于是韃靼軍退后,丁汝夔、楊守謙被判死罪。丁楊兩人真是冤枉透頂!
馬市之議終于在朝廷過會了
經此一役,嘉靖奮發圖強,籌劃反擊韃靼。嘉靖二十九年,他改革兵制,改十二團營為三大營。任命仇鸞為都督加太傅,吏部右侍郎王邦瑞為兵部左侍郎兼右都御史,一起料理軍務。翰林編修趙時春、主事申旞,因為知曉兵事,添補為兵部主事,巡視營務。
自此,嘉靖對仇鸞言聽計從,圣眷日隆。仇鸞收受了很多軍中將領的賄賂,上奏提拔他們,權勢堪比后世的財厚伯熊副主席。仇鸞勢力雄厚,從這個時候開始與大學士嚴嵩爭斗。
晉陜兩地有很多知道仇鸞和韃靼勾結的人。仇鸞害怕被揭發,便對皇帝說:“不久前營制一新,我奉嚴厲的圣旨,想要一改從前士兵們貪圖安逸的習慣。但我顧慮到人情世故,可能有人會誹謗我。我乞求皇上不遺余力地支持我等,并懲治那些傳播謠言的人。”嘉靖欣然同意,答復說:“朕允許仇鸞自行推舉將領,不必經過兵部的同意。”他也加了一個限制條件:仇鸞一定要把韃靼驅逐到三千里外,像先祖的時候那樣。這意思其實和崇禎平臺召對袁崇煥差不多,給你兵馬錢糧給你足夠權力,但是你得把蒙古人徹底擊敗趕跑,像太祖成祖時候一樣。仇鸞沒有像袁崇煥那么沖動說了五年的具體時間,他用了一個拖字訣說:“現在是冬天,韃靼的馬正肥壯。請在來年春天的時候給我時間,我將選拔名臣到宣大等地,觀察韃靼的動向,逼退他們,一定不讓皇上擔心北方的形勢。”這通說辭其實就是空話,忙著修道扶覘的嘉靖特別受用這種正確的空話,看了很高興,夸獎了他,并把仇鸞的答復給兵部傳閱。
其他兵部大臣當然不傻,知道仇鸞在忽悠皇上,不久申燧上書談論軍事事務,暗中影射仇鸞。嘉靖把這封奏疏傳給仇鸞看(不知是什么心理),仇鸞就向嘉靖進讒言。于是嘉靖把申燧下錦衣衛鎮撫司拷訊。因為這件事,朝廷索性革除了三大營的巡視官。
其后,仇鸞的上疏都由嘉靖在內廷批示,不下內閣討論。這是完全違反明朝辦文流程的,相當于仇鸞直接上達天聽,內閣成了擺設。眾所周知,明代辦文是上疏后內閣票擬,提交皇上簽署意見,皇上不辦文不再發還折子叫留中(很少出現),皇上批復以后內閣也可以進一步討論決定是否執行。
在時侯二位高參(大忽悠)的建議下,仇鸞趁機進一步玩起了花,他忽悠嘉靖說:“韃靼勢力在邊疆久已釀成禍患,要數宣府大同最為嚴重;因為韃靼人的大本營,就在我們邊境旁邊。我們有墩臺,韃靼人就占領它們;我們有士兵,韃靼人就和他們交易往來;韃靼得到我們逃亡的百姓或者叛國的士兵,就安撫他們。韃靼人口眾多,生活資料都要從中原獲取;如果求之不得,就一定會大舉進犯。韃靼團結而強大,我們分散而弱小;韃靼用安撫我們叛國士兵和逃亡民眾的方式,知道了我們的情報,而我們卻坐在原地,耽誤了作戰的時機。所以韃靼人每年都深入侵擾我國,沒有不得到利益的。從前韃靼人請求入貢貿易,廷議卻沒有一個確定的結果。前任總兵周尚文趁韃靼安分的時候,私下里和他們貿易。韃靼人稍稍滿足了心意,就不進犯我國。與其讓邊疆的大臣私下里和韃靼往來,不如朝廷在明面上給韃靼賞賜。如果皇上施以恩澤,發布詔令,在遼東、甘肅、薊州、喜峰開放互市,那么韃靼人將世世代代向大明稱臣。這和邊關的軍人小吏自己結交韃靼人比起來,功業要大得多。”
嘉靖看了仇鸞的奏疏,被忽悠得五迷三道,覺得挺有道理呀,朝廷關于開馬市的討論就開始了,按現代術語說,就是上會討論了。
宣大開馬市畫像
嘉靖三十年(1551年)三月初四,馬市之議已成(朝廷過會了),朝廷讓經略侍郎史道主持這件事。兵部主事楊繼盛(對,就是后來死劾魏忠賢的那位),勸諫阻止,被貶為狄道典史。
同年,仇鸞提督京營戎政,想要進一步節制九邊諸將。王邦瑞堅決反對,上疏彈劾仇鸞“跋扈不道”,軍政由一人負責當然是不應該出現的局面,而且由北京軍區絲另統帥邊防軍所有將領,這是極度危險的。然而,仇鸞巧舌如簧,向嘉靖中傷王邦瑞,皇帝腦子一熱最終免了王邦瑞的官職,導致軍政上仇鸞一人獨大的局面終于形成。
馬市從開到關停只有一年半
說到馬市這件事,平心而論仇鸞是有功勞的,起碼在短時間內緩和了漢蒙邊境戰事。
由于游牧文明在生產資料上依賴于農耕文明,若無法邊貿通商,匈奴人突厥人契丹人蒙古人就只能南下擄掠。蒙古俺答汗自嘉靖十七年(1538年)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先后八次求貢,每次都被拒絕。而戰事也無休無止。
庚戌之變后,仇鸞力陳貢市之利,并提出了具體方案:“效仿遼東與女真、朵顏三衛互市的舊例,在大同五堡邊境外開馬市。朝廷發馬價銀十萬兩,精細綢緞等物品,交換蒙古的馬匹。宣府、延寧諸鎮也和少數民族部落就近貿易。每年開四次馬市,并限制貿易額。馬市進行期間,軍事防御工作照常進行。”經廷議討論后,朝廷決定每年開市二次,每次給馬價銀萬兩,同意了蒙古互市要求。
請注意,文官們在仇大都督的方案里做了手腳,四次變兩次,馬銀從10萬兩縮水為1萬兩。這樣的互市力度實際滿足不了蒙古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埋下了馬市談崩的隱患。
馬市開放的最初階段,漢蒙如同蜜月佳偶,相處非常融洽溫馨,甚至出現了對方國家令到人親臨現場的感人場面。
起初,大多數蒙古人很開心,友好通商。例如嘉靖三十年四月二十五至二十八日,明朝在大同鎮憲堡開馬市。俺答挑選良馬進行貿易,并親臨市場巡視。又如嘉靖三十年冬在花馬池進行的馬市,狼臺吉等人約束部落,使得當地安寧。綜上,嘉靖三十年上半年,馬市的積極效果是明顯的。邊境的戰事大幅減少。
然而,如前所述,文官們將馬市的規模縮水到試驗田版本,明廷和蒙古在馬市的時間、地點、商品范圍、交易金額難以達成一致的意見。蒙古人開始不高興了。
你大明只出那么點銀子,給點絲綢換走我們的良馬,還積極做軍事戰備,這是蒙傻小子呢!
嘉靖三十年七月,蒙古請求以牛羊交換菽豆(這是飼養戰馬最重要的戰略物資!)被拒絕后,本來準備販賣牛羊的牧人進入大明境內大肆搶劫。十一月,俺答汗因其在遼東開市的申請不被允許,三次大舉入邊,在大同搶掠畜產。十二月,俺答請求在弘賜堡開市。御史李逢時以“朝廷禁止非時開市”為由拒絕了俺答,俺答于是放縱手下大肆搶掠。
此外,在互市過程中,也開始出現蒙古部落不守規則的事件。在宣府、大同,一些蒙古人出售羸弱的馬索取高價;若漢人不同意交易,他們就入邊劫掠。更有甚者,如俺答妹夫卜吉哥,白天賣馬,晚上就帶人潛入城鎮奪回他們的馬匹,馬匹認主嘛,所以沒有任何障礙地瀟灑疾馳離去。
仇鸞雖然力主開市,卻沒有維持馬市治安、震懾蒙古的能力。也由于文官系統莫名其妙地壓制馬市交易的規模次數,滿足不了蒙古人的需求。嘉靖三十一年春正月及二月,俺答汗兩次進攻大同;后面,俺答汗率萬人大舉入塞,直抵懷仁劫掠。
至此,馬市已經完全失去了減少邊關戰事的作用。嘉靖三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嘉靖下令各邊開市悉行停止,有異議者斬。明蒙關系緩和的最后希望也隨之破滅。馬市在嘉靖朝,只開了一年半。
仇鸞看到了馬市這盤大棋失控,于是請求征討韃靼,嘉靖就把都御史史道返回。馬市算作告停,對于仇鸞來說,政治前途自然是減分的。
仇鸞主持的這次馬市雖然失敗了,但它將貿易與朝貢分離,為將來隆慶和議后明蒙互市貿易提供了經驗,可以說是明蒙貿易方式由朝貢貿易向互市貿易的轉折點。
邊貿(馬市)對于明朝帝國的命運,影響是深遠的,后來的后金也是不斷要求開市,被崇禎嚴詞拒絕。后文再詳細講述。
牛皮大將軍的妙計露了餡
嘉靖三十年八月,馬市的祥和氣氛已經被蒙古人要求交換菽豆所打斷,文官們群情雞昂:蒙古韃子居心叵測,這是要造反啊!可以想象,朝會上必然七嘴八舌同仇敵愾:你看看,我說的對吧?就是不能給他們更多銀子吧?要是開市開的次數多了,紫不腚蒙古人還拿著我們的錢去擴充軍備呢!
其實換個角度思考,蒙古人也可以一樣去想大明帝國,你們總是買我們的良馬,卻去加強邊關的戰備,這不是讓我們自己打自己嘛!
蒙古騎兵
閑話少敘,在正義的清流壓迫下,仇鸞領著京城三大營的二萬七千多精銳部隊,溜溜達達終于磨蹭到達白羊口,巡視關隘后卻不敢迎戰敵人(其實也沒必要開戰,畢竟此時韃靼軍隊沒有大舉入侵),就找了個托詞說:“朵顏三衛引來敵人進犯,請求讓我先移兵討伐他們。”總督何棟早就看不慣仇鸞,裝作很納悶地說:“你此行花費數萬兩軍費,是為了討伐俺答,怎么有精力轉頭去進攻朵顏呢?”仇鸞便說自己在邊關堅守一個月再回去。恰好明朝有兩個給韃靼做向導的叛賊——哈舟兒和陳通事,逃入了朵顏三衛,何棟誘捕了他們。報功折子呈上去,皇帝老兒也說這是仇鸞的功勞,加封他為太子太師,增加他的俸祿和恩蔭。其實并不奇怪,報軍功時,往往是級別最高軍職最高的長官,領頭署名上奏。明清兩朝皆是如此,曾國藩克復天京,報的首功還是官文呢!
仇鸞與山東按察司兵備僉事趙時春有宿怨,回京路程看到趙時春在山東招募的精兵,一時眼熱,想要吞并,便散布流言說趙時春苛待士兵。次輔徐階聽聞此事,和陸炳一起出城犒勞這些士卒,對趙時春慰問有加,回來以后通過太監麥福之口,將實情傳達到嘉靖耳中,才使仇鸞的圖謀沒有得逞。仇鸞因此對徐階心生不滿,但因為正和嚴嵩爭斗無暇顧及。
第二年,韃靼多次侵略邊境,朝野追究緣由,認為根子就在仇鸞,輿論矛頭指向了他。“憨豆將軍”仇鸞開始設計作戰方略:“每個鎮選拔一萬人的敢死隊,跟隨我作戰。北虜進犯時,請命令各將領不要攔截,放任他南下。我在南面拼死戰斗,兵部尚書趙錦帶精兵從北面包抄,南北夾擊打敗他們。”他又說:“在京城附近作戰也可以。要讓敵人長驅直入,使他們放松警惕。”
京官們面面相覷,非常震驚:“放任韃靼直驅京城,如果我軍不能取勝,該怎么辦?”皇帝也覺得這條計不靠譜,拿我京城做第一道防線?放著宣府大同寧武關白羊關各要塞城堡的精兵不阻攔,為毛要兵部尚書帶精兵從北面包抄?仇大將軍的“妙計”無疾而終了。
不久,韃靼軍隊進犯大同的次數更多,仇鸞內心不安,請求帶兵出征。
首輔嚴嵩
經歷這次仇鸞獻“妙計”之后,嘉靖開始詢問內閣首輔嚴嵩的意見。嚴嵩與仇鸞不和已經公開化了,當然希望能通過此戰把忘恩負義的王八蛋干兒子扳倒,開始給仇鸞上藥:“皇上應該聽從仇鸞的話。但他一定要擒獲并殺死韃靼軍隊的統帥,才能稱得上功勞。否則小打小鬧沒有意義。”嘉靖這時并沒有完全放棄仇鸞,安慰仇鸞說:“只是一些零散的敵人罷了。你只管調兵,驅逐剿滅他們。”邊境小摩擦很快消停,按下不表。
又過了一段時間,韃靼大舉入侵。嘉靖讓嚴嵩和兵部討論這件事。兵部尚書趙錦說:“我才疏學淺,未能為上級分憂。平定韃靼、安定邊疆的任務里面,運籌帷幄、調配軍糧、偵查韃靼的情報,是我份內的事。而大將軍仇鸞所調的軍隊總共有三萬八千人,各路精兵都匯聚在他那里;剿滅兇徒、報答陛下,這是大將軍的職責。”嘉靖的態度有了變化,之前讓仇鸞一人獨斷,現在變成了讓嚴嵩與兵部共同討論。
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初六,嘉靖命令仇鸞帶兵到大同出征。嘉靖還特批兵、戶、工三部侍郎及各部委辦高級官員從軍,都隸屬仇鸞幕府中。仇鸞對于文官內心充滿怨恨,不是你們讒言我何至于帶兵出征?于是苛責這些大臣,動輒以軍法處置隨征的文官。這就是仇鸞在作死,本來在軍中很傲慢,現在當起整個文官系統對立面了!
話說,仇鸞因為是高干子弟,一貫輕視地方將領。他巡邊時,只有總督才敢和他并排行走,巡撫只能跟在他的身后,而守備一類的小官竟到了在他身邊服侍的地步,而仇鸞驕橫,坦然受之。仇鸞更加輕視文官大臣,連嚴嵩也不放在眼里,趾高氣揚,可以說得罪了幾乎所有人,最后仇鸞獲罪被追戮,也是嚴嵩、陸炳、徐階三人共同促成的結果。
大學士嚴嵩眼看仇鸞要垮,便不斷給他上藥,對皇上說,仇大將軍不能一直避戰。嘉靖于是傳旨給仇:“一定要重創敵人。”仇鸞被迫在泥河與敵人交戰,他的家丁率先深入敵陣,結果被打得大敗,幸好有游擊時陳給他們殿后,才得以逃脫,參將歐陽安從側翼攻打敵人,斬獲二十多顆首級。仇鸞反而誣陷戰友說:“上個月我出兵泥河,殺死了二十多個敵人。但由于游擊時陳、參將歐陽安不勇敢,才沒有大勝。我將會厲兵秣馬,徹底摧毀敵軍。”這次嘉靖沒有治二人的罪。仇鸞為了嫁禍他人,屢次誹謗趙時春,還誣陷成國公朱希忠通敵。嘉靖也沒有相信他的話。
過了一個月,仇鸞上疏說:“我出兵鎮川堡,到了貓兒莊,敵人從溝下伏擊我們。我軍雖然有死傷,但斬首五級,繳獲了三十匹馬。因此我為諸將請賞。”兵部尚書趙錦說:“出兵攻打敵人,應當取得全勝。我們不像別的少數民族,敵人來了才倉促應對,然后把被迫反擊作為功績。”嘉靖說:“眾將冒死作戰,應該賞賜他們。”又大賞仇鸞。
不久,因為軍隊屢戰屢敗,嘉靖召仇鸞返回,并且禁止他再調動邊境的兵馬。別的東西好吹牛,打仗吹不了牛,以前靠運氣,這次運氣不站在仇鸞這一邊,而且他帶去的大量幕僚都是從朝廷派去的,對仇鸞怨恨已久,他們和皇上可以有專啟密奏。這下子,“吹牛”大將軍的牛皮是露了餡了。
開棺戮尸傳首九邊
仇鸞內心感到恐懼不安,乞求將自己罷免。也是試探皇上的意思,辭職就辭職嘛,干嘛要請求皇上將自己罷免呢,皇上這時還沒有完全放棄仇鸞,沒有批準這條奏折。
嘉靖三十一年八月十九日,韃靼進犯的軍報又到來了。仇鸞背上生了疽(對,就是傳說中徐達大將軍得過的那種病),知道大勢已去,仍然請求帶病作戰。嘉靖已經知道仇鸞是個廢物,阻止了他,并下詔收回了他的大將軍印信,用陳檜取代仇鸞。
陸炳劇照
墻倒眾人推,仇鸞的另一個敵人,大學士徐階半點沒敢耽誤,趁機提交密疏,揭發仇鸞通敵誤國的罪狀。嘉靖大驚,命令錦衣衛都指揮使陸炳暗中查探。陸炳素來厭惡仇鸞,經常窺探他的一舉一動。仇鸞賄賂俺答一事,他調查得一清二楚。陸炳雖然想要揭發仇鸞通敵,但擔心沒有證據,于是派人誘使時義、侯榮盡快逃到韃靼去。時義、侯榮這兩個大忽悠,這次也相信了陸炳的忽悠,各自出逃!次日,即八月二十二日,仇鸞得知二人逃跑后一驚之后死掉,年四十七歲。仇鸞曾經陷害夏言、曾銑,時人認為這是夏言、曾銑的冤魂化作了怨鬼,用斧子劈砍仇鸞的后背所致。
陸炳派人攔截抓住了時義等人,審訊獲得成功。奏報說:“仇鸞鎮守大同時,私自和俺答勾結,賄賂他們金錢等物。俺答也贈送仇鸞箭和旗子作為信物。時義等人一直為他們送信往來,如今害怕罪行敗露,就逃往韃靼,想要引導敵寇入侵。”皇上大怒,命令陸炳和三法司追論仇鸞的罪狀。雖然仇鸞并未謀反,但會審人員在八月二十五日上奏說:“仇鸞犯了謀反罪,應當追戮。”
老實說,陸炳這種欲擒故縱的方法我也經歷過類似的故事。話說當年FT區,機尾要查一個官員,怎么盤問也問不出結果,也沒有什么證據拿捏,機尾想了一個辦法,裝作無奈,把官員放回家了。這位官員大喜過望,以為平安無事逢兇化吉,遂約來幾位麻友搓一桌,搓就搓嘛,帶的銀子還挺多,都是幾十萬一包,機尾聽個正著,于是在方城酣戰時破門而入,逮個正著,后面,也就順理成章交代了哈!
于是嘉靖震怒,(好像,皇上經常對昔日的親信震怒,例如明武宗對于劉瑾,雍正帝對于年羹堯)下旨破墳劈棺,砍下仇鸞的頭傳示邊境九鎮。他的父母、妻子、兒子和時義、侯榮全部被斬首,妾、女兒、孫子分發給功臣家里做奴婢,查抄財產、沒入國庫,家屬流放,黨羽都各自獲罪發配。兵部尚書趙錦、光祿寺卿董懋中因被彈劾是仇鸞的朋黨,也被治罪。
仇鸞曾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讒害楊守謙。楊守謙在西市遇害的日期,是八月二十六號。后來,仇鸞在死后第三天東窗事發。他被剖開棺材、砍下頭顱傳示九邊的日子,也是八月二十六號。時人說這是天道輪回、報應不爽。
仇鸞軼事典故
誤買兇宅
京城的東城大街有個叫石大人胡同的地方,早先,明英宗把這里的宅邸賜給了忠國公石亨。后來,石亨以謀反罪論斬,家產被抄,他的這處宅子很久沒有人敢居住。后來,仇鸞買下了這處房產,權勢不下于石亨,結果死后也因為謀反罪被追戮,滿門抄斬,比石亨更加悲慘。之后,嚴嵩又買下了這處兇宅,結果也被抄家。到了萬歷年間,石府的主宅被改造成了冶煉鑄造物品的工坊,而偏廳被賜給了寧遠伯李成梁。李成梁父子六人,都做到了一品大帥。等到李成梁病逝、李如松戰死后,李如松的長子李世忠繼承爵位,便吃喝嫖賭,把家產全部敗光了。沈德符和談遷都認為這座宅子風水不好。
八佩將印
仇鸞先后八次配將軍印。最初,掛靖北將軍印,鎮守寧夏;第二次,為征蠻將軍,鎮守兩廣;第三次,以都護前將軍的身份,扈駕承天;第四次,作為征夷副將軍,征討安南;第五次,掛平羌將軍印,鎮守甘肅;第六次,憑借征西前將軍、太子太保的身份,鎮守大同;第七次,作為平北大將軍,抵御敵人;第八次,以太傅的身份,掌管京營戎政掛印。明朝除了仇鸞只有朱永有這個經歷。
銀印密疏
嘉靖朝許多大臣都曾獲賜銀印,用來印封密疏。但其他大臣的印上都是““學博才優”“忠勤敏達”之類的四字短語,唯獨仇鸞的兩塊銀印上分別寫著“翔卿”和“朕所重唯卿一人”,分外親密。
參考資料——
《國朝獻征錄·仇鸞始末》《萬歷野獲編》,《明世宗實錄》,《名山藏·仇鸞傳》,《嘉靖以來首輔傳》,(明)高岱《鴻猷錄》卷一六《追戮仇鸞》.
李挺.明嘉靖年間蘇佑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學報,2018. 38
《弇山堂別集·卷四·八佩將印》,卷一一《皇明異典述六·賜印記》
秦博.試論嘉靖朝“銀印密疏”的使用,故宮學刊,2013
《明書》王世貞
《明代名人傳》,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