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熒幕上令人過目難忘的潛力新星,到小熒屏里厚積薄發的實力擔當,00后演員李宛妲借由《北上》完成了屬于自己的成長蛻變。在江蘇衛視熱播劇《北上》中,李宛妲飾演充滿了“破碎感”的馬思藝,在親情、友情的守護下一路勇敢前行。“她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在如此悲慘的命運中,她一直堅定著自己的選擇,努力地活出了屬于自己的精彩。”李宛妲表示。
思藝是“常含淚水的憂郁少女”
本人更像大華子的性格
在《北上》中,李宛妲飾演的馬思藝是一個內心世界極為復雜的角色,生活的波折讓她周身縈繞著一種“破碎感”。從初到花街的沉默寡言、內向拘謹,到后來即便與夏鳳華、謝望和等小伙伴朝夕相處,也始終表現得滿腹心事,在永遠不缺乏溫情的花街,馬思藝好似一個特別的存在,讓人又愛又憐。
“她是那種‘眼里常含淚水的憂郁少女’。原生家庭的困境讓她整個人都很緊繃,再加上她本身又不是一個話很多的人,所以給大家的感覺就會非常神秘。”李宛妲分析道:“在我看來,花街的每個人都扎得很深,有自己賴以生存的根基。但馬思藝是沒有的,所以她給人的感覺是輕飄飄的。”
也正是這種“破碎感”,讓馬思藝成為了花街的“團寵”。無論是夏鳳華、謝望和,還是鄰居家的叔叔、嬸嬸,每個人都竭盡所能地保護著馬思藝。但其實,李宛妲表示,生活中的自己并不是那種需要“被保護”的小女孩,“我比馬思藝幸運太多了。我性格可能更像大華子,比較大大咧咧,也非常愿意去保護別人。”李宛妲說道。
表演過程代入了很多個人情感
一直在被馬思藝“治愈”
《北上》播出后,很多觀眾都稱李宛妲是“天選馬思藝”。這不僅因為相似的外形,更在于童年經歷上的某些契合點。據李宛妲透露,自己其實也是跟著外婆長大的,所以在與薩日娜老師的祖孫戲份中,投射了大量個人情感。
“和外婆的關系,時時刻刻幫助著我以最佳的狀態來面對和薩日娜老師的對手戲。比如有時候我演完很難過的戲份后,會立刻給外婆打電話,帶著哭腔問她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在李宛妲看來,相似的成長經歷,讓她與角色間有了更多共鳴,“但這也導致我整個拍攝期間都沒怎么出戲,會讓自己強制沉浸在那種悲傷的狀態里,一直都還挺痛苦的。”
采訪中,李宛妲回憶起自己認為最“好哭”的一場戲。“是當時奶奶生病住院,我在病床前抱著奶奶哭。那場戲過了之后,我還一直在哭,根本停不下來的那種。因為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外公,他第一次住院的時候我還在上小學,那天晚上我記得我也是哭了一晚上。這種情感的鏈接,可能就是我與馬思藝這個角色的緣分吧。”李宛妲感嘆道:“所以我也常常說馬思藝治愈了我,讓我能從過往經歷中汲取更多能量,勇敢無畏地一直走下去。”
戲里戲外和薩日娜“特別親”
被“老戲骨”的表演驚艷
劇中,馬思藝和奶奶相依為命;劇外,李宛妲也把薩日娜當作了自己的奶奶。“我從小沒有見過自己的奶奶,所以戲里戲外和薩日娜老師都特別親,她就是我的奶奶。”
56歲的薩日娜在劇中飾演年近古稀的馬奶奶,真情實感的表演打動了很多觀眾。作為演藝圈第一個拿下金鷹獎、白玉蘭獎、飛天獎的大滿貫視后,薩日娜在《北上》中貢獻了許多演技“高光時刻”。“薩日娜老師的表演經常驚艷到我,從她身上我真的學到了太多東西。”李宛妲說道。
除了薩日娜,《北上》還匯聚了胡軍、李乃文、王學圻等眾多老戲骨,他們對角色的塑造能力、對劇本的解讀能力以及對表演事業的熱愛,都讓作為后輩的李宛妲受益良多。“比如胡軍老師,他教給了我們很多關于表演的方式方法。還有李乃文老師,他演得很特別但又很自然,那種表演方式是我沒太見過的,當時我都震驚了,真的忍不住拍手稱絕。”李宛妲贊嘆道。
每晚19:30,鎖定江蘇衛視每日鮮語幸福劇場《北上》,和李宛妲一起融入花街小院的運河生活,在愛的滋養下乘風破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