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AI成“主引擎”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正經歷著從傳統通信公司向科技公司的深刻轉型。
近日,隨著三大運營商財報悉數發布,當中國移動宣布2025年算力投資將達373億元,中國電信亮出35EFLOPS智能算力資源,中國聯通計劃算力投資同比增長28%時,一個清晰的信號已傳遍產業界,運營商正在從通信服務提供者,向數字科技賦能者全面轉型。
算力、AI成“主引擎”
從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從金融科技到醫療健康,算力和AI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為運營商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算力作為AI發展的基石,其規模和質量直接影響著AI模型的訓練效率和推理能力,從三大運營商的財報中可以看出,算力與AI已經成為它們投入的關鍵領域,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果。
其中,中國移動在“AI+”應用創新方面表現出色。在算力規模上,2024年智算規模達到29.2EFLOPS,凈增19.1EFLOPS,呼和浩特、哈爾濱兩個萬卡級超大規模智算中心上線提供服務,接入第三方算力超30EFLOPS。大規模的算力資源為AI應用的開發和運行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在AI生態構建方面,中國移動推出了24款AI+產品、39個AI+DICT應用,在政企市場形成了超百個覆蓋央企國企、高等院校、行業龍頭企業的AI+DICT示范標桿,成功簽約項目超500個。在公眾市場,“AI化產品”客戶合計達到1.9億戶,發布了中國移動AI智能助理靈犀智能體。通過不斷豐富AI應用場景,中國移動進一步提升了用戶的數字化體驗,拓展了業務邊界。
在收入方面,雖然無法準確預估算力帶來的收入上漲,但是中國移動的云業務也取得了顯著進展。移動云收入突破1004億元,同比增長20.4%,穩居國內云服務商第一陣營。
中國電信在算力與AI領域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和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在算力基建方面,中國電信建成了京津冀、長三角兩個全液冷萬卡池,并在粵蘇浙蒙貴等區域部署了千卡池。自有智能算力達到35EFLOPS,接入50家算力合作伙伴后,總規模更是達到62EFLOPS,位居國內算力互聯調度市場第一。全液冷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算力的能效比,還降低了散熱成本,為大規模算力的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AI應用方面,中國電信完成了“1+1+1+M+N”人工智能總體布局,推出星辰多模態通用大模型底座,為AI應用的開發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同時,開發了AI手機、AI云電腦等10余款AI標準化產品,發布了50余個行業大模型,服務超1萬家行業客戶。這些產品和解決方案在政務、金融、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有效推動了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從收入增長來看,中國電信的智能收入達到89億元,同比增長195.7%,算力相關收入(如IDC、云服務)也顯著提升。這表明中國電信在算力與AI領域的投入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聯通在算力與AI領域也展現出了穩健的發展態勢。在算力資源方面,截至2024財年末,智算規模超過17EFLOPS,支撐起300多個訓推一體算力池的運營。算網數智業務收入為824.9億元,同比增長9.6%,占服務收入的24.0%。這表明中國聯通在算網融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整合算力和網絡資源,為客戶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數字化服務。
在云服務方面,聯通云收入686億元,同比增長17.1%,數據中心收入259億元,同比增長7.4%。云服務的發展不僅提升了中國聯通的算力服務能力,也為其業務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通過不斷優化云服務架構,提高服務質量,中國聯通在云計算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提升。
首提投資“不設上限”:運營商的科技要素之變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是新的生產力,AI則是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的關鍵技術。 對于運營商而言,算力與AI不僅是技術革新的方向,更是實現業務轉型和拓展新市場的關鍵引擎,通過加大在算力與AI領域的投入,運營商可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滿足客戶日益多樣化的需求,推動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也正因此,在2025的投資展望中,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都首次提出“不設上限”。
其中,中國移動計劃投入373億元布局算力,占資本開支的25%,智算規模(FP16)超過34EFLOPS,對推理資源投資“不設上限”,覆蓋“東數西算”八大樞紐節點。中國移動通過大規模的算力投資,保持了在算力領域的規模優勢,為AI應用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技術布局方面,中國移動推進“雙軌布局”,以高精度智算滿足大模型訓練需求,以彈性推理資源應對市場波動。這種靈活的技術布局使得中國移動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算力資源的分配,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同時,中國移動提出“AI領域的臺積電”愿景,其算力交易平臺上已接入2000家生態伙伴。在醫療領域,移動云與301醫院共建的“5G+AI”遠程會診系統,已覆蓋28個省級行政區,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
中國電信在2025年的資本開支計劃達到836億元,其中算力投資同比增長超20%,產業數字化方面占比預計提升至38%,且“不設上限”。
在戰略方向上,中國電信依托“息壤”平臺構建算力生態,深化云改數轉戰略,推動AI技術賦能政務、工業、醫療等領域。通過“息壤”平臺,中國電信可以實現算力的統一調度和優化配置,提高算力的利用效率和服務質量。同時,中國電信打造“AI+X”生態聯盟,其天翼云市場匯聚了2.3萬個應用,為行業用戶提供了豐富的AI解決方案。
在應用布局上,DeepSeek出現后,中國電信迅速行動。1月31日,中國電信的天翼云息壤平臺、云手機、云電腦、魔樂社區全部上線加載DeepSeek,是國首家加載上線DeepSeek電信運營商和云服務商。2月10日,中國電信推出息壤DeepSeek一體機,市場反響很好。目前,DeepSeek帶來的商機已有三千多個,實現簽約五百多個,簽約額達6個億。
中國聯通預計固定資產投資550億元,其中算力投資同比增長28%,為AI重點基礎設施和重大工程專項預留特別預算。
在技術發力點上,中國聯通聚焦基礎設施、數據集、大模型、智能體、AI安全五大領域,推動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融合發展。
中國聯通的“元景”生態計劃已吸引800家合作伙伴。在金融領域,聯通與招商銀行共建的“AI風控”系統,使信用卡欺詐識別率提升3倍,有效降低了金融風險。這一成果不僅體現了中國聯通在AI與金融領域融合的能力,也為其在其他行業的拓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綜合來看,三大運營商均將AI和算力視為戰略核心,但在具體的布局和發力點上各有側重。中國電信以算力生態為抓手,強化行業應用落地,通過與各行業合作伙伴的緊密合作,推動AI技術在不同領域的廣泛應用;中國移動保持算力規模優勢,靈活應對推理需求,通過大規模的算力投資和靈活的技術布局,滿足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中國聯通加速AI基礎設施布局,探索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通過聚焦關鍵技術和前沿領域的研究,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無疑,當運營商的財報中“算力”替代“基站”成為高頻詞,標志著通信行業已跨越“修路”階段,進入“造車”時代。在這場轉型中,運營商不僅要做數字底座的提供者,更要成為科技創新的引領者。
采寫:黨博文
圖表:曙念
編輯:博文
指導:辛文
延伸閱讀:中國電信財報
延伸閱讀:中國聯通財報
延伸閱讀:中國移動財報
延伸閱讀:產業鏈財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