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通川大地,春潮涌動。從金石鎮的金色花浪到碑廟鎮的蔥郁茶山;從雙魚湖畔的李花勝雪到鳳凰山下的半城繁華……,一場以“花海為媒、文化賦能、產業聯動”的春日文旅盛宴正在通川區蓬勃上演。
金石梯田春潮涌
以花為媒促振興
清晨7點,金石鎮萬畝梯田花海的晨霧尚未散盡,攝影愛好者李女士已在木質觀景臺上架起三腳架。鏡頭里,金黃花浪沿梯田曲線翻涌,青瓦白墻的川東民居點綴其間,遠處耕牛悠然啃食嫩草,構成一幅立體的田園春景圖?!斑@場景讓我想起莫奈的油畫,但更有東方農耕的煙火氣。”按下快門的瞬間,李女士感慨道。
金石梯田黃金花?;疱佈?/p>
作為“春滿通川”文旅季的重頭戲,金石鎮油菜花海春游季自3月初啟幕便持續火爆。游客們迎著春風踏青尋野菜,聞著花香圍爐煮茶,在花海中或駐足賞景,或拍照留念?;ㄌ锷钐?,水田撈金魚等趣味游戲吸引親子家庭熱情參與,野餐區限量供應的特色花田火鍋更是一位難求。涮入火鍋的時令鮮花與翻滾的紅油相映成趣,游客們品嘗春日限定的美味,感受花田獨有的浪漫風情。據統計,僅周末單日最高接待量便突破8000人次。
“我們不再是簡單賣風景,而是通過場景營造讓游客成為農耕文化的參與者?!苯鹗傸h委委員楊軍指著花海中的木質蜂箱介紹。這些融入景觀的生態裝置既為野生中華蜂提供棲息地,也成為研學游的天然課堂。
金石梯田黃金花海
當地還將農耕文化與生態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出獨具魅力的花間集市。清明菜粑粑、米豆腐的香氣縈繞攤位,野蔥、土雞蛋等山貨供不應求。“城里人稀罕這山野味,昨天挖的50斤野蔥不到中午就賣光了?!贝迕駞谴蠼闶諗倳r笑得合不攏嘴。
以花為媒、以旅富農的實踐正在這片金色海洋中結出碩果。據了解,本次春游季將持續至端午節,其間將推出“擁抱梯田花海、繪出純真童心”等系列活動。更引人注目的是,當地正謀劃“四季主題游”:春賞花、夏觀綠、秋慶收、冬踏雪,以此延長“花期經濟”產業鏈?!拔覀儾粌H要吸引流量,更要將其轉化為‘留量’?!睏钴姳硎荆鹗倢⒕哿Υ蛟斐墙悸糜文康牡兀尳鹕ê3掷m為鄉村振興注入動能。
暮色中的梯田花海漸歸寧靜,但村民們打包土特產的身影、研學團隊架起的顯微鏡,以及星空帳篷營地亮起的串燈,無不預示著這片土地更富生機的明天。
碑廟茶香漫山野
文旅融合產業興
三月晨光中,通川區碑廟鎮鑼鼓村的千畝白茶園正舒展新綠。晨霧如紗輕籠茶山,采茶人的竹簍里,千萬枚嫩芽浸潤著露珠,漢服少女的指尖在茶梢翻飛,古箏聲順著茶壟流淌,紙鳶牽著春風掠過青翠的茶田。這片4500畝的有機茶園里,茶農們與踏青的游人共享著同一片春光,快門聲、歡笑聲、炒茶聲,合奏出川東春日的田園交響。
作為通川春茶主產區,鑼鼓村的白茶園已進入最繁忙的采茶季。“今年氣溫回升快,白茶冒芽比往年早,我們每天組織200余人搶收這‘黃金葉’?!辈鑸@負責人張德雷穿梭在茶壟間,指尖輕輕掐下“兩葉一芽”。
茶香引客來,文旅添新景。茶山小道上的古箏雅集、茶樹間的漢服攝影、星空下的露營帳篷,讓傳統茶事煥發新韻。晌午時分,鄉村廚娘們端著涼拌折耳根、野蔥炒蛋、米豆腐等春鮮魚貫而出,30桌農家壩壩宴在茶香中開席。
碑廟鎮鑼鼓村千畝白茶園
“既能在茶山拍美照,還能品春茶吃春宴,這才是春天該有的樣子!”攝影愛好者李軍舉起相機,將炒茶師傅“抖、搭、拓、甩”的技法定格成畫面。據園區工作人員吳迪介紹,今春推出的采茶體驗、茶藝研學等活動,已吸引日均超千名游客。
“我們一直致力于科技創新研發,已經與達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積極開展茶葉新品種、新技術、新化肥等各種試驗研究。”張德雷告訴記者,多年來,茶園全面建立現代農業企業管理制度,積極發展綠色健康的茶經濟,創建了“巴曉白”茶產品品牌,持續打造“安全、健康、綠色”的茶產品,如今已擁有17項專利技術。
花間火鍋宴
暮色漸濃,炒茶車間的滾筒仍隆隆作響,茶農們將鮮葉鋪滿竹篩,游客拎著新購的明前茶走向停車場。當最后一批游客的車燈隱入山路,茶山重歸寂靜,但空氣中浮動的清香,已悄然預告著下一個春天的約定。
鳳凰山下春意鬧
半城花影半城歡
三月的鳳凰山麓,達城蓮花湖濕地公園的垂柳已抽出新芽。
晨光中,市民夏小惠帶著全家沿湖漫步,手機鏡頭里定格著粉白梅花與湖光相映的景致?!俺弥ㄩ_正好,帶老人孩子出來透透氣。”她笑著指向公園內兒童樂園的方向,那里層層疊疊的花海宛若跌落人間的云霞,穿漢服的少女、扛相機的老者、嬉戲的孩童,都在花枝間找尋著屬于自己的春色。
向東五公里,鳳凰山西圣公園的紅葉李正值盛放。雨后的花瓣凝著水珠,在陽光下折射出琉璃般的光澤,引得蜜蜂穿梭其間。退休職工任繼紅和姐妹們倚著花枝擺造型,背景里鱗次櫛比的城市樓宇與漫山花海構成奇妙疊影。“開車十分鐘就能從城市跨進花海,這樣的春日福利可不能錯過?!彼齻兊男φZ驚起幾只山雀,振翅時抖落的花瓣,正飄向半山腰冒著炊煙的“鳳凰小院”。
油菜花海
鳳凰小院這座掩映在李花林中的農家樂,露天庭院已坐滿賞花客。負責人胡春梅端著剛出鍋的香椿炒蛋穿梭桌間:“周末需提前三天預訂,清明菜粑粑每天要做200余個。”木桌上,涼拌折耳根的清爽、野蔥炒臘肉的咸香,與茶爐上沸騰的老蔭茶共釀春味。市民彭春燕舉起手機,鏡頭里閨蜜舉箸夾春筍的畫面,與遠處李花紛揚的景致恰好同框。
隨著鳳凰山、蓮花湖等近郊景區成為“春日頂流”,達城的賞花經濟也持續升溫。景區停車場清晨便排起長隊,農家樂食材采購量同比增加三成,漢服租賃、旅拍攝影等新興業態悄然興起。在蓮花湖南岸,推著嬰兒車的年輕父母、寫生的美術生、晨練的老者共享著同一片草坪,無人機掠過湖面時,拍下的是花影人潮交織的春游圖景。
通川在春天里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而四季的華章永不停歇,這里的花海不只有剎那芳華,茶山也不限于一季的收獲。在這里,生態價值被持續挖掘,消費場景被不斷創新,產業鏈條被進一步延伸,一幅“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城鄉共美畫卷正徐徐鋪展。
來源:達州融媒
編輯:周麗清
編審:張 爽
總編:肖曉宏
點個在看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