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下午,遼寧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應中元一行到沈陽城市學院圍繞“推動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加快實現綠色建造”等主題進行調研,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李衍軍、戴長冰、趙光隨行。沈陽城市學院董事局主席、校長徐偉浩,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劉爽等陪同調研。
應中元一行在大創工場,聽取了智能與工程學院康靜和王毅超兩位老師的主題匯報。
康靜以《推動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加快實現綠色建造目標》為題,介紹了團隊近年來基于BIM技術在推動低碳建筑規?;l展,加快實現綠色建造目標領域的一些思考與實踐。沈陽城市學院BIM工程中心成立于2016年,先后與中國建科院、上海城建信息、中建東北院、遼寧交投等1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2017年成立遼寧省建筑信息技術產業校企聯盟,2020年獲批BIM-教育部協同育人雙創基地,2021年與企業共建遼寧省城市更新專業技術創新中心,2023年獲批沈陽市建筑信息技術(BIM)重點實驗室。她指出,目前團隊在低碳建筑與綠色建造領域已申請并獲批了各級科研課題10余項,研究成果得到了相關部門和企業的認可。同時,團隊基于BIM技術的低碳綠色建造項目,在優化設計方案、精確材料管理、施工過程模擬、能耗監測與管理和協同工作與溝通等方面進行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王毅超老師圍繞《優化城市地下管網,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沈陽城市學院在行動》主題進行了匯報。他先從管網規模與結構、改造進度與政策支撐、技術創新與應用等方面分析了遼寧省地下管網優化與改造現狀,并結合智能與工程學院教學科研特點,對助力遼寧省城市智慧管網建設的協同路徑進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基于我校學科與實驗室優勢的技術支撐,依托沈陽市建筑信息技術(BIM)重點實驗室、沈陽市級虛實交互與數字孿生技術創新重點實驗室、省級仿人足球機器人重點實驗室開發微型管道巡檢機器人等,可實現BIM技術驅動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開發輕量化AI模型預測管道腐蝕與爆管風險等工作。此外,學校還可在土木工程、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專業增設《智慧管網系統設計》《BIM運維管理》等課程,進行新工科課程體系優化,促進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深度融合。
應中元一行還參觀調研了我校遼寧省全媒體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大創工場、水晶宮圖書館、綠島輿情研究所、遼寧省融媒體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沈陽市文體旅人才培養基地、美育教學中心、綜合體能訓練中心等地,深入了解學校在城市環境研究、融媒體技術應用、文體旅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創新做法,聽取學校在招生、就業、城市環境、綠色建造、人工智能(AI)賦能課堂教學、醫學科研創新等領域取得的成果匯報。
應中元對學校先進的教學理念、一流的教學環境、應用型人才培養和科研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的辦學成就給予高度評價。沈陽城市學院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誕生的一所新型大學,始終面向城市未來,服務城市發展,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創新意識、國際視野、專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校未來將在教學和科研中不斷推動低碳建筑規?;l展,加快實現綠色建造,全力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