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 案例一
案涉作品由作者賬號首次發表于網絡平臺,經過三次轉授權,某公司取得該作品著作權,后授權給本案原告(系自然人)。原告就該作品申請《作品登記書》后,發現被告在其微信公眾號中使用了被訴侵權圖片,而授權信息與作者賬號注冊信息不一致,遂提起侵權訴訟。
>> 案例二
原告某工作室系22個美術作品的著作權人,通過郵箱向自身賬號發送作品,證明其首次發表時間,并就22個美術作品申請《作品登記書》。后原告以37個被告在微信公眾號中使用了其享有著作權的美術作品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并要求賠償損失。
上述兩案美術作品
均無法提供原圖
形成專項整治方案
為有效推進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知識產權非正常批量訴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錦江法院結合實際,牽頭制定《成都市錦江區人民法院關于開展知識產權非正常批量訴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的具體方案》,并成立專項治理工作專班,積極探索建立責令原告如實披露關聯案件信息的機制。
嚴格審查批量訴訟
對于同一知識產權權利人或者其授權主體以同一或者類似知識產權為權利基礎,累計提起10件以上的案件,采取系統自動識別加人工輔助識別的方式做好前端標識。在審理過程中,對于已有的知識產權批量訴訟案件,或者發現可能存在批量訴訟情形的案件,嚴格審查其關聯訴訟情況、權屬來源等。
??????
案例一
原告雖為自然人起訴,但其圖片來源均為繼受取得,且來源于大量批量訴訟的授權人某公司。法院經審理查明,該公司的圖片取得方式為多次轉授權,原告提交的權屬證據中作者信息與授權協議信息無法形成對應。
案例二
原告陳述其為原始取得,但無法提供案涉作品的原始圖片,其首發方式均通過自己的郵箱向自己賬號發送案涉作品,但該郵箱未實名認證,原告為此不能做出說明亦未提交相關證據對原始取得進行補強。
發送《關聯案件信息披露通知書》
經審查發現關聯案件較多,且提交的權屬證據存在權屬不清晰等問題時,向當事人發出《關聯案件信息披露通知書》,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交或者提交情況不真實、不全面的,可以依法確定由其承擔不利后果。
法院細致梳理案情和證據,發現權屬來源不明等問題,故向原告發送《關聯案件信息披露通知書》,要求原告如實披露批量案件中涉及作品相關原圖或手稿等權屬情況,并披露權利作品一年來在全國范圍內所有相關權屬、侵權、確權等關聯案件情況。
處理結果
>> 案例一
某公司授權的、起訴主體為自然人的多起關聯案件均因存在權屬不清晰,無法批量相關信息等問題被法院駁回起訴,原告均未上訴。
>> 案例二
法院多次催告后,當事人仍未披露相關信息,并向本院提出撤回對37件案件的訴訟申請,后原告注銷。
知識產權非正常批量訴訟因存在涉及人數多、影響范圍廣、維權成本低等特點,易導致惡意訴訟、虛假訴訟等知識產權權利濫用行為。為著力破解知識產權批量訴訟居高不下、以訴訟謀取不當利益等突出問題,錦江法院“示范案例+非正常披露”機制分三步走:
制定針對性方案
發布《成都市錦江區人民法院關于開展知識產權非正常批量訴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的具體方案》,并成立專項治理工作專班。
嚴格證據標準
重點審查多次轉授權型批量案件證據鏈,要求權利人披露相關證據,針對性發送《關聯案件信息披露通知書》,實現示范判決引導作用,推動非正常批量訴訟專項治理工作長效常治。
給予補強機會
針對權屬來源不明等情況給予補強證據的機會,無法提供即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近年來,知識產權非正常批量訴訟頻發,一些權利人為謀取不正當利益,采用虛構作品、虛假授權、重復起訴等手段批量發起訴訟。該類行為不僅浪費司法資源,還可能導致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制度的信任度下降。
錦江法院依托“示范案例+非正常披露”機制,成功化解多起系列糾紛案件。該機制的實施有效遏制了非正常批量訴訟的擴散,抑制了濫用訴權的行為,并為類似案件的處理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通過司法手段維護知識產權保護公信力,增強社會對知識產權制度的認同感,實現了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供稿|民三庭(知產庭) 李佳亭
編輯|一糖
一審|一丹
二審|橙子??
三審|貴香
? ?
實質解紛 ? 錦法實踐|情法相融,巧解鋼材「加價款」困局 →
錦法知產 ? 67|爆火IP出圈不易,知產保護如影隨形
2024錦歲印記|“錦”瑟年華 逐夢奮進
三連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