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5日,美國商務部再次以“國家安全”為由,拉黑80家外國實體,這些公司或者組織將被禁止購買美國芯片、量子技術等出口產品,其中70多家是中企。美媒盛贊特朗普,說此舉填補“限制漏洞”,將重創中國研發人工智能芯片,高超音速武器等軍用技術的能力,是他第二任期內首次采用的重大舉措云云,這意味著,中美新一輪交鋒,已經拉開大幕。
(這畫確實畫得一般)
一、特朗普的“使者”
特朗普重返白宮后,說過的炸裂言論不少,多數“雷聲大、雨點小”,但在“遏制”中國這件事上,他做到了言出必行。他兩次對中國商品加征20%關稅,遭到我們堅決反制。即使華爾街指出,這種貿易政策近乎瘋狂,美國股市出現大幅波動,特朗普也沒打算回頭。在他看來,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必須重拳出擊,即使傷不到中國經濟,也能通過“對華強硬”的政治正確,給自己加點分。
而在私下,特朗普卻接連派“特使”來華訪問,前財長亨利-保爾森剛走沒兩天,參議員史蒂夫-戴恩斯就借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機會抵達北京。當時,我們外交部對他的到來表示歡迎,說希望更多美國會議員能到中國看看。這位戴恩斯的身份并不簡單,他從2016年起就堅定支持特朗普,哪怕在2021年的“國會山騷亂”事件中,他也不忘初心,對特朗普可謂忠誠。
(戴恩斯是特朗普的“忠誠衛士”)
他說此次訪華,是帶著“和平使命”而來,一副要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中國對特朗普低頭的做派。在和中方高層的會面中,他果然提出:除非中國徹底解決芬太尼問題,否則關稅問題免談。你看啊,這些美國政客為了一己私利,真是什么話都說得出來。戴恩斯這些虛空造牌、極限施壓的招數,估計是跟特朗普學的。而我們的反擊,堪稱教科書級別。
二、反外國制裁法
戴恩斯前腳走,商務部立即公布實施《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全文共22條,自公布之日起實施。該規定中有一個提神醒腦的法律術語:包括但不限于。這是典型的兜底條款,意思是只要我們認定,他國對中國公民、組織采取了歧視性的限制措施,就可以依據反制裁法和本規定,將有關國家的組織和個人列入反制清單,采取反制措施。
舉個例子,比如在美國政府這一輪“拉黑行動”中,我們認定某美企拒絕向中企出售芯片存在歧視性限制措施,就可以對該企業發起反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凍結、扣押該美企的在華資產,禁止該美企相關人員入境,禁止其在華投資,禁止向其出售相關物項等等。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未來某一天,特斯拉的在華資產被凍結,馬斯克還怎么幫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
(馬斯克最近焦頭爛額)
另外,該規定也填補了我們的“限制漏洞”,如果某些中企明知故犯,要配合美國的“遏華戰略”,我們將從責令整改開始,一步步升級處罰措施,直至該企業證明,已經切斷和被我方反制企業的聯系。總之,我們在敏感時刻公布這份文件,就是要跟特朗普打好這場“制裁與反制裁”的大戰,我們想告訴美國人,時代已經變了。
三、中美交鋒再升級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這不是在學美國長臂管轄嗎?會不會破壞營商環境啊,關于這一點,前些天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80多家全球巨頭的CEO出席,足以說明一切。當今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單一市場,還是世界產業鏈的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歐美企業要做大做強,從生產到運輸再到銷售,沒有任何一個環節可以繞過中國。
就連在最初級的農產品貿易,美國想“遏制”中國,也只會搬石砸腳。除了中國可以對美國農產品發起反制,重創共和黨票倉外。這幾天,美國各農業州還在抱怨,特朗普宣稱要對中國船只收取單次最高150萬美元“服務費”,將對美國的農產品出口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沒有中國貨船,美國農民既買不到便宜的化肥,也沒法把農產品賣出去,政客只知道吹牛,誰來種地呢?
(美國農民又被特朗普傷害了)
以上這些案例無一不在說明,我們早就有了跟美國“公平競爭”的實力和底氣,要談可以好好談,要打也可以過過招。過去這幾年,我們沒對美國的打壓發起過太多反制,不是我們沒這個能力,而是我們希望通過對話來解決分歧。現在,特朗普政府的吃相越來越難看,我們當然要做好萬全準備,有時還會提前出手。這么看的話,特朗普這一輪的“拉黑行動”,更像是看到我們先出手后的惱羞成怒,那就早點習慣吧,以后這樣的時刻還多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