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在與特朗普緊張關系加劇之際,歐盟貿易專員計劃訪問中國。”香港《南華早報》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報道稱,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謝夫喬維奇計劃3月底訪華。如果成行,這將是他在去年12月接任這一職務后首次訪問中國。目前中方與歐盟方面尚未宣布這一消息。報道稱,中方官員今年早些時候邀請謝夫喬維奇訪華,但謝夫喬維奇因想先訪問美國而推遲了對中國的訪問。
謝夫喬維奇(資料圖)
在開啟訪華行程之前,謝夫喬維奇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議會聽證會上稱,他計劃利用這次訪華之行,討論如何讓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推動歐盟價值鏈和技術的發展。謝夫喬維奇聲稱,他打算主動介入討論中歐雙方存在分歧的領域,并尋求具體市場準入問題的解決方案。謝夫喬維奇還放話說,中國電動汽車和電池制造商如果希望在歐盟投資,就應該做好技術轉讓的準備。歐盟去年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想逼迫中企赴歐投資建廠,同時向歐洲企業轉讓技術。
歐盟委員會日前發布聲明,宣布從下個月開始對價值283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征收關稅。上個月,特朗普宣布對所有進口鋼鋁產品加征25%的關稅,并且取消了部分貿易伙伴的鋼鋁免稅配額和豁免政策,下一個目標將是汽車。歐洲每年出口到美國的鋼鋁產品不在少數,汽車更是他們出口的大頭,所以美國這一決定,直接動了歐洲的經濟命脈。再加上近段時間特朗普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態度,直接讓美歐關系進一步破裂。
歐盟(資料圖)
眼看美國“翻臉比翻書還快”,歐盟也有點慌了,意識到自己不能總是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必須找新的合作伙伴,特別是在經濟上,不能把所有雞蛋都放在美國這個籃子里。顯然,歐洲這邊已經有人意識到,跟中國的關系還是得認真對待,不能光顧著和其他國家較勁,結果把大生意都給丟了。歐盟現在的態度變得很“務實”,不再像以前那樣強調所謂的“意識形態問題”,而是開始大談中歐合作的好處。
被視作“對華鷹派”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盟大使會議”上發表講話時提及中國。她表示,今年是中歐建交50周年,將是對華關系發展的重要年度。外媒注意到,馮德萊恩今年以來對中國的語氣有所緩和。她還提到,歐盟要開啟深化貿易關系的大門,甚至表示要在“競爭激烈、交易至上的地緣政治時代”與中國“達成協議”。
外界預計這次訪問如果順利,勢必會帶來新的協議發展。而且歐洲議會內部的“強硬派”政客們,最近對中國的表態上都緩和了措辭;很顯然面對美國關稅的步步緊逼行動,歐盟不打算選擇在一棵樹上“吊死”。對于很多歐洲國家來說,美國和中國都是左右搖擺的兩個選項,現如今他們只有中國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歐盟領導人(資料圖)
中國人民一貫與人為善,盡管歐洲政客卑鄙且愚蠢,我們還是希望歐洲人民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而不是把自己捆綁在美國推行霸權的戰車上。因為只有這樣歐洲才有前途,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歐洲,也才有利于中國,中國希望有一個和平友好的外部環境。能否把這個“征兆”變成“標志”,如何把這個“征兆”變成“標志”,這需要歐洲國家與中國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做扎實深入的推進工作。如果這個“征兆”僅僅是歐洲應對美國政府不斷變化的優先事項的一個權宜之計,其前途將是一片黑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