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報道,一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近日表示,作為印度《2025年財政法案》修正案的一部分,該國提議從4月1日起取消對美國科技巨頭谷歌、Meta、亞馬遜等公司的在線廣告服務征收6%的均衡稅(通常稱為“谷歌稅”)。預計印度議會將批準該修正案。印度此次提出的這個日期值得關注,因為這是特朗普對全球展開“對等關稅”(4月2日開始)的前一天。有分析認為,印度此舉可能旨在安撫特朗普總統,以緩和其對印度的關稅態度。
特朗普(資料圖)
印度取消“谷歌稅”,既是應對特朗普關稅威脅的權宜之計,也是擁抱數字經濟的長期布局。這場博弈揭示了小國在大國貿易爭端中的生存智慧——以局部讓步換取戰略空間。然而,政策的效果仍需觀察:若美方未軟化關稅立場,印度的“示好”可能淪為單方面妥協;若成功推動協議落地,則或為新興市場提供“以退為進”的范本。正如稅務專家Amit Maheshwari所言:“這不是終點,而是新一輪談判的起點。”
近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的規定》已經獲得了通過,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全文總共22條,不僅完善了反制措施,還細化了反制程序,在加強部門協同的同時,還強化了措施的執行。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反外國制裁工作是適應新形勢下,維護我國安全、主權、發展權益的必要之舉。
從當前的國際局勢來看,個別國家濫用單邊制裁,動不動就對他國進行長臂管轄,為謀求一己地緣政治私利,企圖將國內法凌駕于國際法之上,這其中尤其以美國為代表。
特朗普(資料圖)
在此之前,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戴恩斯訪問中國,他居然以芬太尼問題為條件,希望換得中方在關稅問題談判上的讓步。可是,中國已經極其嚴肅地處理禁毒事務,2019年后,美國就沒有發現來自中國的芬太尼。戴恩斯提出的那番言論,顯然是想逼我們就范,承認一個完全不存在的錯誤。而這個時候,我們頒布新規,就是要告訴美國,那些不合理的條件,我們不會聽,既然美方想拿關稅做文章,那我們同樣有應對之策,讓美國付出代價。
長期以來,美西方憑借其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優勢,肆意揮舞制裁大棒,對其他國家進行霸凌。中國此次以法律規定的形式明確反制路徑,是對這種霸權行徑的有力回擊,向世界宣告中國不會坐視自身權益被侵害。對國內而言,它為中國企業和民眾提供了穩定的預期。當外國制裁來臨時,企業知曉自身的合法權益如何得到保護,民眾也能清晰了解國家的反制行動方向,從而在心理上和行動上更加從容應對外部壓力,增強全社會應對外部挑戰的凝聚力。
現在特朗普政府是不敢徹底撕破臉的,只能在關稅問題和臺灣問題上大做文章。此前,中方多次警告特朗普,中美合則兩利斗則俱傷,中美只有尊重平等,和平共處,互利共贏才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但特朗普完全不理會中方的善意,執意要打壓遏制中國,執意要逆全球化,破壞自由貿易。既然如此,中方只能奉陪到底,以捍衛中方的利益和發展權益。
特朗普(資料圖)
不管是關稅戰也好,貿易戰也罷,美國有沒有從中獲取一點好處?所以,美國應該放下成見,積極和中國對話溝通,為促進雙方今后的合作而努力,而不是持續惹怒中國,觸碰我們的底線,等真到了那個時候,美國恐怕就要“遭殃”了。美國一直把中國當做敵人和對手,不斷制裁我們,殊不知這樣下去只會兩敗俱傷,也會給全球經濟貿易發展帶去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希望美國能夠端正自己的態度,與中國達成友好的合作,雙方一起努力,才有希望迎來更好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