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報道,中國自3月1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農產品啟動最高達15%的報復性關稅。這是針對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所采取的反制措施。根據中國政府發布的公告,中國將對美國產雞肉、小麥、玉米和棉花加征15%的關稅,對大豆和牛肉等加征10%的關稅。上月為了反制美國加征關稅,中國已對美國產原油和液化天然氣加征關稅,此次是進一步的行動。中國商務部部長此前已表示:“如果美方在錯誤道路上越行越遠,我們將奉陪到底。”
美國農業生產(資料圖)
據公開信息顯示,中國已經連續超過40天沒有從美國進口LNG天然氣了,中國也沒有繼續和上千家的美國豬肉企業進行出口資質續約,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汽車也大幅下降70%,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棉花更是大幅下降80%。看到這些數據,美國的企業家和政客們是真的急了眼了。因為中國這簡直就等于是在徹底清零從美國的進口,這讓他們以后還怎么做生意呢?要知道,天然氣、豬肉、棉花這些可都是美國對外出口的主要產品。
自從特朗普2.0進入市場視野,美國對中國出口商品關稅大棒再度揮舞。全球棉紡織產業鏈在第一輪中美貿易摩擦期棉備受關注,中國進口美棉數量曾一度急劇下滑。近日美國再度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 2025年3月4日中國發文將對進口棉花加征關稅,預計后續中國進口美棉或面臨減少可能。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數據統計,2024年中國棉花進口量貿易伙伴中,排名前三的是巴西、美國、澳大利亞,占比分別為42.25%、33.56%、12.60%。
美國天然氣海上運輸(資料圖)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公布的數據,2024年美國國際貿易逆差總額為9184億美元,為1960年以來的第二高水平,比2017年“關稅戰”前上升了50%。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報告顯示,過去五年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的成本,92%由美國進口商承擔并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加征關稅實際是對美國民眾加征“消費稅”。美國商會及多家行業協會負責人公開發聲,強調加征關稅只會提高美國制造業成本,美國農民群體將成為關稅戰的雙重受害者。
中國的反擊絕非孤立行動,而是一套系統性替代方案的落地。2025年前兩個月,中巴大豆貿易量同比增長27%,推動巴西馬托格羅索州新增耕地13萬公頃;中俄原油管道輸油量提升至每日80萬桶,俄羅斯對華出口占比升至35%。更關鍵的是,“一帶一路”國家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口來源中占比突破60%,形成對美技術產品的漸進替代。彼得森研究所報告稱:“中國已構建‘市場+行政’雙重調控機制,這種復合型武器庫遠超WTO傳統框架。”
大家都知道美國是一個農業強國,也是一個農產品出口大國,中國一直是其農產品出口的最重要市場。中方對美國的農產品加征關稅,使得美國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成本變高,跟中國的農產品以及其他國家的農產品相比就失去了價格優勢,這將嚴重打擊美國對華農業出口。另外,特朗普本人之所以能夠上臺,就有一些農業州對特朗普的鼎力支持,中方此舉可謂是直接打擊了特朗普的票倉。
美國金融市場(資料圖)
中國經濟有自己的優勢,市場特別大,2025年消費市場規模能到60萬億人民幣!而且產業鏈也很完整。2024年的數據就顯示,內循環已經占了GDP的62%,這說明咱們有能力抵擋外面的沖擊。舉個例子,2024年中國還降低了進口關稅,降到了6%。同時,咱們還通過擴大開放,像舉辦進博會那樣,吸引全球的企業來。這樣就能抵消關稅戰帶來的影響。無論是技術戰、關稅戰還是金融戰,時間都是有利于中方,不利于美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