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環(huán)球網(wǎng)報道,加拿大外交部長聲稱對中國提出了“強烈譴責”,因為中國在今年早些時候?qū)?名走私毒品的加拿大公民執(zhí)行了死刑。據(jù)加拿大外交部長梅拉妮·喬利稱,被執(zhí)行死刑的4人都是擁有“雙重國籍”的加拿大公民。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在回應相關問詢時表示,打擊毒品犯罪是各國共同的責任。中國是法治國家,對不同國籍的被告人一視同仁,嚴格依法公正處理,依法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和加拿大方面的領事權利。加方應當尊重法治精神,停止干涉中國的司法主權。
特魯多(資料圖)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在一封發(fā)給“CBC新聞”的郵件中駁斥了加方的譴責。外界爭議的焦點在于加拿大所謂“人道”呼吁與中國司法主權的碰撞。根據(jù)國際法屬地管轄原則,任何外國公民在中國犯罪,只要不具備豁免權,都應接受中方司法審理。加方試圖以“悲情”或“雙邊關系”為由向中國施加政治壓力,顯然觸碰到了中國司法的底線。中國是世界上禁毒政策最嚴格、執(zhí)行最徹底的國家之一,2019年中國就宣布正式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zhì),是世界上第一個正式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zhì)的國家。
對中方來說,毒品犯罪就是危害國家安全和公共健康的頭等重罪。《刑法》第347條規(guī)定,走私、販賣、運輸或制造冰毒等毒品超過50克即可判處死刑。再加上涉案加拿大公民走私毒品遠超這一數(shù)量,所以中方這一做法有理有據(jù),沒有任何問題。特魯多執(zhí)政期間,加拿大在對華政策上“跳得太高”,追隨美國對華實施各種歧視性政策,使得中加關系陷入低谷,中方對加拿大政府的信任度才因此下降,所以特魯多政府的外交勸說,缺乏道義基礎和互信支撐。
加拿大(資料圖)
雖然中方未公開這4名加拿大毒販的姓名,但其中必然有早在2014年便被中國大連警方逮捕的加拿大籍毒販羅伯特·勞埃德·謝倫伯格。2014年,謝倫伯格就因參與有組織國際販毒,而被大連警方逮捕,據(jù)悉,被抓時,謝倫伯格身上攜帶著222kg冰毒。由于謝倫伯格是加拿大人,因此在十年前,此案就引發(fā)了國際社會層面的關注。公開資料顯示,謝倫伯格在加拿大就有犯罪記錄,在2012年,謝倫伯格就因以販運目的非法持有海洛因等毒品而被加拿大法院判處了兩年有期徒刑。
加拿大也清楚相關人員的罪行,但是卻依舊對中方發(fā)出所謂的譴責,本質(zhì)上就是-賊喊做賊-。類似的事情,加拿大干了不止一次,今年3月初,中國宣布對加拿大的部分農(nóng)產(chǎn)品如菜籽油、豌豆等加征高額關稅。可以說中方做出的動作,精準無誤的打在了加拿大的-七寸-上,原因是加拿大的相關產(chǎn)品都依賴于中國市場的消化,而中方加征關稅,勢必會讓這些產(chǎn)品的成本增加,影響到相關行業(yè)的發(fā)展。
自2000年以來,已有來自英國、日本、韓國、菲律賓、南非、緬甸、老撾等國的公民在華被判死刑(不含死緩),罪名多以販毒為主。中國在2012年至2021年間審結毒品犯罪案件超95萬件,對102萬人作出判決。2023年時已與30多個國家和國家聯(lián)盟簽訂50份政府間、部門間禁毒合作文件。2014年7月,一名50歲日本男子因涉嫌販毒在中國大連被執(zhí)行死刑。日本毒販在華執(zhí)行死刑前,日《讀賣新聞》報道稱,犯罪的搜查、裁決都屬于中國內(nèi)政,基本上不應由日本進行干涉。
特朗普(資料圖)
如果說加拿大對中國的態(tài)度是“狂犬吠日”,那么對美國的態(tài)度則是“奴顏婢膝”。近年來,加拿大在對華政策上完全追隨美國,從孟晚舟事件到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無一不是對美國戰(zhàn)略的亦步亦趨。近些年,加拿大極盡奴態(tài)的配合美國炒作“中國威脅論”,對華濫用“國家安全”標簽,在華為5G問題上反復橫跳,在“印太戰(zhàn)略”中盲目遏華淪為“攪局者”。無不是其奴隨其主,狐假虎威的丑惡表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