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漢中市生態環境局舉辦“2024年漢中市生態環境狀況”新聞發布會。漢中市融媒體中心、三秦都市報、華商報、新浪網、鳳凰網、西部網、陜西網等新聞媒體,市生態環境局各內設機構、局屬各單位負責人參會。漢中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鑫出席會議并通報2024年漢中市生態環境狀況。
2024年,漢中市堅持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為生態城市建設厚植綠色本底。
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水環境質量方面
1.河流水環境。河流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優良水體占比100%。
2.湖庫。石門水庫、南湖、紅寺湖水質全部為優良,同比無明顯變化。
3.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8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所測項目達標率100%,9個農村“千噸萬人”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所測項目達標率100%,同比保持穩定。
4.農田灌溉水。4個灌溉規模10萬畝及以上農田灌區,共8個監測斷面,所測項目達標率100%。
大氣環境質量方面
1.市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市中心城區優良天數比例87.4%,同比上升4.7%。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51,同比變好8.89%??晌腩w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濃度分別為50μg/m3、35μg/m3、9μg/m3、19μg/m3、1.5mg/m3和131μg/m3,同比 PM10、PM2.5、NO2、CO、O3五項污染物下降,SO2上升。
2.縣區空氣質量。各縣區優良天數在306至363天之間,同比各縣區均不同程度增加。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1.96至3.55之間,同比均下降;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四項污染物平均濃度符合標準,一氧化碳(CO)日均第95百分位數濃度符合標準、臭氧(O3)日最大8小時平均第90百分位數濃度符合標準。
3.降塵。市中心城區、南鄭區、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略陽縣、鎮巴縣自然降塵量范圍為2.43~4.10噸/平方公里·月,平均為3.03噸/平方公里·月,均符合省控標準。同比,市中心城區上升,其余縣區下降。
4.酸雨。市中心城區和南鄭區、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略陽縣共采集有效降水樣品381份,未檢出酸雨。
土壤環境質量方面
全市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按照生態環境部相關要求,對全市36個土壤風險監控點開展了例行監測。全市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土壤環境總體保持穩定。
聲環境質量方面
1.功能區聲環境。晝、夜各監測264點次,各類功能區晝、夜達標率分別為99.6%、96.6%,晝間達標率同比上升0.4%,夜間達標率同比上升0.5%。
2.區域聲環境。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等級,城固縣、洋縣和寧強縣為一級,市中心城區、西鄉縣、勉縣、略陽縣和留壩縣為二級,鎮巴縣和佛坪縣為三級。同比,城固縣、西鄉縣、勉縣、寧強縣和略陽縣同比變好。
3.道路交通聲環境。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等級,市中心城區、城固縣、洋縣、西鄉縣、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留壩縣和佛坪縣晝間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等級均為一級。除勉縣、略陽縣和佛坪縣,其余縣(區)均同比變好。
輻射環境質量方面
1.電離輻射。全市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于本底漲落范圍內。伽馬(γ)輻射空氣吸收劑量率和累積劑量處于當地天然本底漲落范圍內??諝庵刑烊环派湫院怂鼗疃葷舛忍幱诒镜姿剑斯し派湫院怂鼗疃葷舛任匆姰惓?。漢江監測斷面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總阿爾法(α)和總貝塔(β)活度濃度低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規定的指導值。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濃度未見異常。
2.電磁輻射。漢中11個縣(區)環境電磁輻射人工監測點功率密度監測結果和輻射源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監測結果與歷年相比,無明顯變化。全市電磁輻射水平總體低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規定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
農村環境質量方面
全市村莊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95.9%;農村縣域地表水斷面年度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100%。
2024年工作回顧
(一)碧水保衛戰多點發力。完成62條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260個入河排污口整治。深入推進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消空白計劃和農村生活污水分類整治提升,完成238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實現11個縣(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第三方運維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46.5%。完成9個縣(區)85個鄉鎮級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漢江(漢中段)入選全國2024年幸福河湖優秀案例。
(二)藍天保衛戰扎實推進。成立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專班,實行“75311”指揮調度(提前7天預測預報,5日一評估,提前3天下達管控指令,24小時市級數據值守、縣級核查隊伍各1支)等機制,推動年度54項重點治理任務落實見效。以四大結構調整為主線,深入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新增天然氣管網261.1公里、天然氣用戶13.36萬戶、供熱面積102.9萬平方米,6家企業達到環??冃級水平,安裝環保門禁系統104套。新排查整治涉氣污染源6242個,治理揚塵、油煙、超標貨車等涉氣污染問題6262起,削減煤炭銷售網點18家、煙花爆竹銷售網點668家,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省考三項指標全部完成,中心城區優良天數320天,同比增加18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51,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三)土壤污染防治穩妥有序。強化土壤污染重點單位監管,將37家企業錄入環境監管重點單位名錄。完成全市35塊重點建設用地供地土壤調查,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完成略陽長溝、寺溝、癩子巖、麻柳鋪和鎮巴平安鎮5座硫鐵礦治理。完成6個“十四五”地下水國考點位水質監測和11個填埋場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土壤環境保持穩定。
垃圾
(四)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明顯。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制度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發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動態更新成果,為12個規劃、86個重點建設項目出具對照分析意見。健全排污許可“一證式”閉環監管機制,排污許可制建設保持全省前列。超額完成“十四五”能耗強度下降任務。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印發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碳達峰行動方案,實施工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創建省級綠色工廠3家。陜西佛坪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全市清潔能源總裝機容量達到144.9萬千瓦、占比64.5%,較2020年提高15.5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14.3%,較2020年提高5.9個百分點。
(五)環境問題整治堅決有力。印發《第三輪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方案》,有序推進反饋問題整改,交辦的群眾信訪件全部辦結。常態化排查整治秦巴“五亂”問題,完成秦巴區域106座小水電站清理整改。開展秦嶺違建別墅整治情況“回頭看”,整改銷號省級臺賬問題12個、市級臺賬問題96個,完成圖斑問題整改169個。開展生態環保專項執法檢查16次,辦理《環保法》及配套辦法案件4件,實施查封扣押3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件。環境信訪投訴受理率100%、辦結率100%。圓滿完成全省輻射事故應急“盲演”,成功舉辦廣元、隴南、漢中生態環境執法和應急聯席會議,突發環境事件連續三年“零記錄”。
(六)生態文明水平持續提升。成功承辦全省生態環境系統生態文明建設宣講示范“兩山”實踐活動和媒體創新力培訓活動,開展環?!傲M”、公共設施開放等系列宣傳活動百余場次,在省級及以上媒體發稿4000余篇,環境宣教保持全省第一方陣。佛坪縣袁家莊社區綠色低碳案例獲評全國典型案例,留壩縣綠色低碳發展經驗在全省推廣,國家級朱鹮保護研究中心落地漢中,“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及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數量保持全省第一,生態環境知曉度、滿意率持續提升。
記者問答
Q:2024年漢中市水環境質量穩居全省前列,優良水體占比保持100%,漢江(漢中段)被評為幸福河湖優秀案例,取得了顯著成績。今年我們又將采取哪些措施繼續保護好水生態環境質量?
A: 2025年,我們將繼續扛牢“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政治責任,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水生態環境鞏固提升,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一是完善監管體系。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夯實水生態環境保護屬地責任,嚴格實行目標管理考核,進一步完善各級各部門“共護一江清水”的網格化監管體系。二是堅持系統治水。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協同治理,實施精細化管理,加快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消空白計劃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加強入河排污口長效監管,加大水生態保護修復和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提升污染防治水平。三是嚴格執法監管。持續加強環境執法監管和聯合執法,嚴厲打擊水環境違法行為,常態化開展水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加強與毗鄰地市協調聯動,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全力保障水質安全。
Q:中央和全省對嚴格規范涉企執法作出了決策部署,能否詳細介紹一下2025年生態環境執法工作的具體開展計劃?
A:2024年,全市生態環境執法系統緊扣污染防治攻堅戰主線,不斷強化執法監管,加大對企業的幫扶指導,環境違法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執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5年全市生態環境執法系統將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執法工作效能,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重點圍繞五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強化隊伍建設,規范執法。秉持“全員、全過程、全年練兵”理念,強化業務培訓,全面提升環境執法人員業務能力。健全執法監督機制,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媒體監督,嚴格按照“生態環境執法人員行為規范”,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廉潔執法。
二是聚焦重點領域,精準執法。以“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為重點,加大重點排污單位執法監管,緊盯群眾關心關注的環境問題,對弄虛作假、偷排偷放、不正常運行治污設施、屢教不改、逃避監管等嚴重環境違法問題依法嚴懲。
三是創新執法模式,科學執法。加強非現場監管模式,充分利用污染源在線監控設施、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等平臺實現實時分析,指導企業從源頭加強預防,推動監管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警轉變,消除環境違法隱患。四是堅持寬嚴并濟,優化執法。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和正面清單制度,對納入正面清單企業“無事不擾”,負面清單企業“重點盯防”,對首次環境違法且情節輕微的企業,在督促整改和普法教育的基礎上,依法減免處罰。審慎采取查封、扣押和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措施,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同時,積極開展送法入企,及時提示企業違法風險,幫助提升環保管理水平。五是加強部門協作,聯合執法。進一步健全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與公檢法和自然資源、林業、水利等部門溝通協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聯合執法、案件移送等工作機制,形成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強大合力。同時,完善跨地市環境執法聯動機制,強化信息共享、聯合執法,協同應對區域性環境問題。來源:漢中市生態環境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