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聞&騰訊汽車《車市熱議+》近期聚焦車市“一口價”現象,邀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車fans負責人孫少軍等業內專家,深度剖析這一策略背后的邏輯與爭議。作為汽車行業觀察者,筆者結合訪談核心觀點,試圖厘清“一口價”的本質與未來。
一、合資車企定價權失守的無奈之舉
“一口價”并非新鮮概念,特斯拉、理想等新勢力早已通過直營模式實現全網統一定價。但2025年一季度,傳統合資車企如凱迪拉克、大眾、豐田等集體跟進,背后折射的卻是合資品牌的集體焦慮。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指出,“一口價”本質是車企應對市場變化的臨時促銷策略,多用于清庫存或局部市場調整。但車fans負責人孫少軍犀利點破更深層矛盾:“合資車企已失去定價主導權。”新能源車滲透率超50%后,消費者習慣以新勢力價格對標燃油車,若合資品牌不主動透明化定價,將徹底喪失競爭力。
駕駛派聯合創始人劉學曉則直言,“一口價”更像一場營銷魔術——表面上終端價格透明化,實則未真正降價,而是通過重塑消費者認知挽回信任。例如,凱迪拉克XT5(參數丨圖片)“一口價”26.59萬-33.59萬元,看似直降數萬,實際接近市場成交價,但消費者因“透明化”感知到誠意,銷量得以提振。
面對困局,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提出 "四場戰役":渠道改革、產品升級、新能源轉型、服務優化。這或許代表了傳統車企的自救方向。
二、價格協同的“灰色地帶
盡管“一口價”短期奏效,但其可持續性備受質疑。郎學紅警告,若全網長期執行統一價格,可能涉嫌《反壟斷法》中的“價格協同”,引發監管風險。此外,車企若直接修改指導價,可能觸發消費者抵觸情緒,甚至擾亂全球價格體系(如本田新能源車需與北美市場對標)。
更現實的壓力來自經銷商。未來汽車Daily主編蘇鵬在走訪中發現,北京某日產4S店因“一口價”政策客流量激增,但部分小經銷商卻因無法承擔“一口價”虧損而加速出局。
孫少軍比喻:“廠家要求超市按統一價賣貨,但若進貨價不變,商家只能偷降或倒閉。”這種“賽馬機制”下,強者愈強、弱者退場,行業洗牌無可避免。
三、經銷商生死局
“一口價”對經銷商的影響堪稱冰火兩重天。劉學曉認為,該策略減少了經銷商間的惡性競價,但郎學紅指出,若廠家定價偏離實際成交價(如高于市場價),經銷商仍難盈利。
我們從市場現狀也能看到,為求生存,經銷商正加速轉型。比如東風日產試水“零售中心+交付中心”模式,大經銷商承擔庫存,小經銷商專注銷售,避免價格混亂。有的布局二手車與售后,部分經銷商回收拆解業務量逼近1000萬輛。還有的經銷商積極拓展非車業務,如洗美、充電樁銷售甚至AI項目,試圖擺脫對新車銷售的依賴。
但即便如此,“‘一口價’服務的是廠家,而非經銷商。”若車企不解決底層成本與盈利分配問題,渠道矛盾終將爆發。
四、抄底燃油車,還是淪為“韭菜”?
對于消費者,“一口價”如同一把雙刃劍。郎學紅提醒,需警惕“明降暗升”——部分車型通過減配、綁定分期或置換條件實現低價,實際性價比未必提升。蘇鵬更揭露貓膩:“消費者到店后,常被推銷加價車型,二次成交率極高。”
但專家共識是:當下是燃油車抄底最佳時機。奧迪A6L降至25萬、捷豹XEL僅18.8萬起,合資車企為清庫存讓利空前。
筆者認為,當前購車,消費者更應該關注價格結果,若“一口價”無附加條件且含國家補貼,可果斷出手;若選新能源車,則需緊盯配置升級與補貼退坡節點。
五、從價格戰到“價值戰”
2025年或許是車市分水嶺。郎學紅預測,惡性價格戰將終結,車企轉向“增配不增價、零息金融”等權益競爭;劉學曉觀察到,比亞迪等品牌已通過配置升級替代降價,新勢力則堅守價格底線(如理想L6不破20萬)。
然而,燃油車市場萎縮45%、新能源滲透率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合資品牌能否借“一口價”續命,仍存疑。蘇鵬直言:“‘一口價’是燃油車最后的體面。”若不能快速轉型電動化,合資車企或將徹底淪為“價格標簽”,而非市場主導者。
筆者認為,透明化定價或是個偽命題。
“一口價”表面上解決了價格不透明的痛點,實則暴露了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時代的系統劣勢——定價權喪失、渠道矛盾加劇、轉型步履維艱。消費者或許能短暫享受低價紅利,但行業健康的定價體系,終須建立在技術突破與模式創新之上。
當“一口價”淪為清倉工具時,車企更該思考:如何讓產品本身,而非價格,成為消費者選擇的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