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光明網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呼吁歐洲及其他地區的軍方首腦制定一項計劃,“以便在俄烏停火后為烏克蘭提供可靠的安保計劃”。據報道,當天,由法國發起的30多個國家的軍方首腦閉門會議在法國首都巴黎召開。馬克龍表示,“鑒于(俄烏)和平談判加速推進”,有必要開始為烏克蘭規劃“確定可靠的安全保障計劃”,以實現烏克蘭的持久和平。報道稱,馬克龍與英國首相斯塔默聯手,帶頭組建“自愿聯盟”,以推動烏克蘭最終停火。
俄烏沖突(資料圖)
這場被外媒稱為“歐洲戰略覺醒”的會議卻將美國排除在外,引發全球外交地震。法國總統馬克龍力推的此次緊急會議,匯集了德國、波蘭、意大利等幾乎所有北約成員國陸軍參謀長及軍事代表,一名法國國防部高官直言:“歐洲需要證明,我們有能力主導烏克蘭未來的安全架構。”分析認為,這是馬克龍“歐洲戰略自主”主張的又一次重磅實踐。會議核心議題聚焦三大方向:向烏長期輸送武器、培訓烏軍體系升級、在烏境內部署多國維和部隊。
同時,還能帶動一些正在觀望的歐洲國家,吸引他們加入。要知道,當前歐洲在這個問題上也并非鐵板一塊。由于美國的不參與,所以很多歐洲國家也不愿意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真正上頭的可能只有英法兩國,而他們也并非真正的為了烏克蘭的安全,而是為了爭奪美國影響力減少后,對歐洲事務的話語權。所以當有中國可能參與維和的消息傳出后,進而塑造“這事能成”的假象,讓其他歐洲國家打消疑慮自愿加入。
烏克蘭戰場上的法國“凱撒”自行榴彈炮(資料圖)
其實按照馬克龍的表態,向烏克蘭派兵的行動將在俄烏簽署和平協議之后進行,目的是監督停火計劃的落實情況,戰爭停止之前,這支部隊不會出現在烏克蘭。也就是說,這支所謂的維和部隊不會出兵參戰,只會在和平協議簽署以后部署到烏克蘭,這就是澤連斯基所要求的“安全保障”。不過俄羅斯早已明確態度,反對單方面的維和行動,維和任務需要聯合國授權,歐洲不能“自封”維和部隊。
歐洲在烏克蘭地區投入超千億歐元,現在烏軍從庫爾斯克地區撤離,一旦開啟談判,烏克蘭在談判桌上失去了這一“王牌”籌碼,也就意味著歐洲的投入會“打水漂”。這些投入將歐洲與烏克蘭深度綁定——若此時停止支持,意味著歐洲三年來的戰略布局和財政投入將淪為“沉沒成本”,且可能引發俄羅斯對歐洲安全框架的進一步擠壓。三月以來,俄軍的攻勢強烈,通過“包餃子”、“管道突襲”的戰術,迫使烏軍撤離庫爾斯克地區。
法國總統馬克龍(資料圖)
實際上,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法國的軍工企業已經賺了不少。就拿去年來說,法國的軍火出口額高達180億歐元,同比增長120%。不過,要想完全取代美國軍火在歐洲防務體系中的地位,法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比如主力戰斗機,歐洲很多國家都裝備的是美制F-16和F-35,法國的“幻影”和“陣風”則市場要小得多。對此,馬克龍向歐洲國家喊話稱,不要再買美國武器了,法國貨也很不錯,咱們歐洲人要支持自己的本土制造啊。
最后歐洲國家插手俄烏沖突,其核心目的并非是要烏克蘭勝利,而是希望俄羅斯輸。但經過三年多的戰爭,俄方展現出了頑強的特性,想要擊垮俄羅斯并不容易。反倒是歐洲,隨著美國有撤梯子散伙的跡象,開始變得焦急。然而,若因急切進一步激怒俄羅斯,歐洲能承受得住來自莫斯科的怒火嗎。北約的“維和計劃”注定引火燒身,俄羅斯的戰爭耐受度、歐洲的戰略透支風險、美國的離岸平衡算計,正構成一個危險的“三角戰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