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成交量連續大幅萎縮,這背后究竟反映了怎樣的信號?接下來,我們用幾分鐘時間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在金融行為學中,分析投資行為與心理活動時,往往需要借助一些量化且規范的指標。以股票市場為例,量價指標便能很好地反映投資者當下的心理狀態與情緒。
就成交量而言,2025年3月14日,滬深兩市成交量接近18,000億。然而,僅僅過了8個交易日,到3月26日,成交量已降至11,400多億。在這短短8個交易日內,成交量從18,000億大幅下降至11,400多億,減少了約6,500億,呈現出連續且顯著的回落態勢。
成交量回落的背后蘊含著深刻含義。在整個市場交易中,一方面體現為場內資金流出,另一方面表現為場外觀望資金的流入情況,這就如同一個是出水口,一個是進水口。當成交量持續回落,水位下降,意味著場外觀望資金入市變得愈發消極,市場觀望情緒日益濃重。這充分反映了當前整個市場的心理狀態。
此外,成交量下降不僅表明場外觀望資金入市態度謹慎,場內主力資金不斷流出也是當下市場的一個顯著現象。通過成交量,我們可以洞察場內和場外資金的心理變化。
在股票市場中,有“天量天價”和“地量地價”的說法。以2024年為例,9月底中國版量化寬松政策出臺,股市觸底反轉并放量上漲。我記得在2024年10月8日和10月9日,成交量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與此同時,以上證指數或深成指作為參考,在10月8日和10月9日也達到了近一兩年的高位,至今仍未被突破,這便是典型的天量對應天價。
從2024年9月底市場底部反轉至2025年3月26日,恰好歷經半年。從成交量的“地量地價”角度來看,成交量最低的時期集中在2025年1月7日所在的那一周以及1月14日所在的那一周,大致是1月中旬的這兩周時間,最低成交量約為1萬億。
而3月26日11,400多億的成交量,在過去半年中處于第八低的水平。也就是說,在過去半年里,僅有8個交易日的成交量低于當前,且這些交易日均出現在2025年1月7日所在周和1月14日所在周。
回顧當時的指數點位,恰好也是2025年以來指數點位的最低位置。這表明,盡管當前市場觀望情緒較為濃厚,場內資金也存在較強的懷疑情緒,但從成交量這一指標判斷,指數大概率處于階段性底部位置。這意味著自3月21日以來的市場調整走勢,很可能已接近尾聲。
免責聲明:以上任何內容均來源于市場公開信息,僅供您參考與學習觀摩,該內容不構成對任何產品的購買、拋售或持有的建議,不作為您做出可投資的依據,您應自主投資決策,自行承擔資風險與損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