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選帥的工作已經到了緊要的考核階段。因為期待結果,而又沒看到有好的主教練人選,所以很多網友都在刷屏 ,希望郎平能夠回來。但郞平已經回不來了,就算是能回來,她能再帶中國女排四年,還能帶中國女排一輩子嗎?
郎平的執教成就確實耀眼:2016 里約奧運冠軍、2019 世界杯全勝、培養出朱婷等巨星。在網友的心里,郎平就是中國女排的”救世主“,很多人的心中郎導是中國女排的精神圖騰,郎平就是代表中國女排精神。這種神壇化操作,直接導致民眾對新教練的期望值扭曲。
現在的輿論場,彌漫著一種病態的苛刻。蔡斌帶隊曾輸過泰國日本,當時的輿論壓力是非常大的。這樣的結果導致蔡斌每一次比賽都得全主力陣容出戰,怕輸球不敢輸球。其實郎平執教期間也曾輸過不該的比賽,但輿論環境卻相對較好。這種雙重標準,正在摧毀教練的創新勇氣。
2024 年巴黎奧運會沒能闖進四強,所有人都指責蔡斌無能,撕碎了一批好運動員的夢想。反觀美國女排,基拉里在 2016 失利后,排協明確表示 "全力支持教練組改革",最終成就東京奧運冠軍。
中國女排現在陷入一個死循環:民眾渴望新教練帶來變革,卻無法接受過渡期的陣痛。2025 年聯賽,江蘇隊主帥啟用年輕二傳孫燕,結果她失誤導致球隊輸球,評論區瞬間被 "還是用老將" 刷屏。這種悖論的根源,在于大家對中國女排的過高期望,以及對 "女排精神" 的扭曲解讀。好像站上最高領獎臺才是中國女排唯一選擇。郎平曾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
當大家把郎平稱之為圣母,其實是在逃避現實。2025 年國際排聯數據顯示,中國女排教練團隊平均年齡 48 歲,而歐美主流教練僅 35 歲。這種年齡斷層,或許也是體現了年輕教練的一種心態:努力的最高結果就是當國家隊主教練,而當國家隊主教練則又上個吃力不討好的活。
現在中國女排正在挑選新一代中國女排的主教練,不管是誰接手這個位置,最起碼他是有勇氣有擔當的,我們也應該給新教練時間和空間,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而不是用 巔峰標準來衡量他們。中國女排需要是有更多的教練站出來,而不是人人害怕接手這個燙手的山芋。當我們把郎平當成標桿而不是枷鎖,當我們學會在陣痛中等待成長,中國女排才能真正走上正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