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回歸白宮以來,美國政府的對外宣傳呈現出“贏麻”的特點:只要是特朗普施行的政策,無論實際成效如何,都會被贊頌為“帶領美國人走向勝利”、“讓美國再次偉大”。特朗普的行動力也確實很強,他信守競選承諾,在開疆拓土,加征關稅,調停俄烏沖突等問題上的存在感都很強。
(特朗普現在焦頭爛額)
一、特朗普猶豫不決
可直到現在,特朗普還沒有辦成任何一件大事,哪怕是最簡單的關稅問題,他也開始猶豫不決。據報道,特朗普正在考慮,暫緩在4月2日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征關稅,但并未撤回,白宮需要進行更多討論,以確定加征關稅的措施是否可行。
對進口汽車加征25%的關稅,是今年2月,特朗普剛上臺后不久就宣布的。當時他說,多年來其他國家賣到美國的汽車幾乎沒有關稅,這是不對的,我們要保護美國本土車企。話音未落,臺下掌聲和歡呼聲不絕于耳,尤其是那些在美國車企中工作的工人,感受到了陽光般的溫暖。
(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
在他們看來,特朗普的政策將大幅提升本土車企的競爭力,這是天大的好事,長此以往,制造業何愁不回流美國,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都知道,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對汽車的需求量非常大,按說有市場規模,造車的難度也不高,美國車企還有物流優勢,應該能輕松擊敗他國競爭對手。
二、雷聲大雨點小
但事實上,日韓車在美國的份額占比相當大。那你說,是美國消費者不愿意買美國貨嗎?當然不是,背后的原因無非就是,日韓車相對便宜,滿足了一部分底層民眾的需求?,F在特朗普把進口汽車攔在外面,讓底層民眾加錢去買美國貨,多出來的這部分成本,美國政府給報銷嗎?
同樣的道理,特朗普在半導體、醫療用品、木材等產品的關稅政策上,都開始猶豫,他好像終于被告知,真這么干的話,美國經濟用不了多久就會崩盤,還是謹慎點好。這幾天,特朗普談到4月2日開征“對等關稅”,口風也謹慎了不少,他一邊說不會有太多例外,但也說會比對等原則寬松一些。
(盲目加關稅,只會反噬美國)
真正諷刺的,還不是特朗普說要“寬松”,而是他的關稅政策,始終沒有落地。不管是這次的對等關稅,還是之前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征的關稅,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以各種方式推遲,進行新一輪談判。
三、動嘴容易做事難
特朗普團隊稱之為“極限施壓”,總統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其實,這純粹是在透支美國的國家信譽。如果一國領導人,能在關稅問題上如此反復,那他以后說的話,還要不要相信?比如特朗普反復強調,要把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個州”,要吞并格陵蘭島,這些國家的人,會怎么看待美國?
可以說,眼下的特朗普政府正在受困于競選期間作出的種種承諾,為兌現這些承諾而感到焦頭爛額。那有沒有一種可能,特朗普當初做出這些承諾時,就是隨口胡說,根本沒考慮過能否實現呢?
(馬斯克頭戴“特朗普永遠正確”帽)
動嘴皮子容易,做事卻太難,無論是調停俄烏沖突,還是制造業回流美國,都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做許多實際的工作,絕非一句加關稅,就能解決所有問題。偏偏現在,特朗普又被塑造出“永遠正確”、“戰無不勝”等光輝形象,估計等特朗普執政百日后啊,關于他競選承諾的樂子,還會越來越多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