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World Oral Health Day, WOHD),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口腔健康為全身健康之本,把牙齒列為僅次于心血管病、癌癥之后重點防治的第三大非傳染性疾病。
但是,“看牙貴”、“種牙貴”成為國人心中的一大痛點,甚至流傳“一顆牙等于一輛艾瑪,一口牙等于一輛寶馬”的說法,昂貴的價格直接降低了居民就醫治牙的主動性,很多人即使存在口腔疾病也是能忍就忍,沉重的疾病經濟負擔使得患者只有等到萬不得已才去醫院治療。
口腔疾病負擔竟三十年久居不下?
世界范圍內1990-2021年間患病率和負擔變化相對較小。《柳葉刀》(The Lancet)今年2月發表一項關于1990-2021年全球、區域和國家口腔疾病負擔的研究《Trends in the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oral conditions from 1990 to 2021: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研究顯示,2021年,最常見的口腔疾病為未經治療的恒牙齲齒和嚴重牙周炎,負擔最高的為無牙癥、嚴重牙周炎以及唇部和口腔癌。同時,1990-2021年的趨勢表明,患病率和負擔的變化(上升或下降)相對較小。
我國口腔疾病患病率也很高,且覆蓋全年齡段人群。根據最近的一次開展于2015年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被調查的成年人齲患率都在60%以上;牙周健康率僅為9.1%;在我國65歲~74歲老年人群中,2016年平均存留牙數為22.50顆,人均缺失牙齒7.5顆,只有18.3%的人牙列完整,全口無牙的比例為4.5%。
根據2024年《中國衛生經濟》的一篇文章《1990—2021年我國口腔疾病負擔變化及趨勢分析》研究顯示,1990—2021年,我國口腔健康所致DALYs從235.50萬人年增加至440.01萬人年,DALYs率從188.20人年/10萬增長至309.27人年/10萬。從國際比較看,2021年,我國口腔疾病DALYs占全球的18.95%,排名第1位;DALYs率處于中間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治療口腔疾病的經濟負擔方面,眾所周知,治療口腔疾病在世界范圍內都很貴。牙科是高盈利科室的原因多樣,與牙醫缺口大、種植牙手術材料成本高等密切相關,但同時,也存在由于信息不對稱、制度和監管缺位導致頻頻發生“價格不透明”等損害消費者利益的現象,于是流傳出“一口牙等于一輛寶馬”的說法。
為了分攤風險,不少西方國家推出獨立于“醫療保險”的“牙科保險”計劃,每年保費在數百美元,根據年齡、牙齒狀況和保險計劃而有所不同。同時,既然作為保險,待遇享受上肯定有起付線、封頂線、報銷比例和等待期等風險分擔工具。
我國醫保部門近些年為了患者能夠實現“看牙自由”,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一起來看——
口腔種植綜合治理手段保障從萬元時代到“種牙自由”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我國種植牙需求連續呈現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同時該領域收費不規范、費用負擔重等問題也日益成為民生痛點之一,群眾對口腔種植“天價收費”、宣傳虛假補貼、用低價廣告欺騙患者、用“好處費”“介紹費”買賣客源等問題反映強烈。
2022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逐步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采覆蓋面,明確要求將群眾關注的種植牙納入集采范圍。5月,九部委聯合印發《2022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部署“規范牙科醫療服務和耗材收費”。國家醫療保障局在廣泛調研調查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決定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
2022年9月,國家醫保局發布的《關于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指出,三級公立醫院單顆常規種植的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為4500元,允許經濟發達、人力等成本高的地區根據本地實際放寬醫療服務價格調控目標,放寬比例不超過20%。
2023年5月之前,全國31個省份均已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工作,實施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種植體集中帶量采購、牙冠競價掛網綜合治理,單顆常規口腔種植牙的整體費用大大降低。
2023年9月,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口腔醫療服務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醫保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全面落實口腔醫療服務價格全流程調控目標,對公立醫療機構種植體植入、牙冠置入、植骨手術等價格進行專項治理。對全牙弓修復種植等技術難度大、風險程度高的項目,允許與常規種植牙手術拉開適當差距,后續納入各地動態調整機制中統籌管理。
總體來看,口腔種植相關改革通過三大舉措完成,且治理效果明顯。
一是醫療服務收費,采取包干的方式。包干收費范圍包括:種植全過程的診查費、生化檢驗和影像檢查費、種植體植入費、牙冠置入費、掃描設計建模費,不包括拔牙、牙周潔治、根管治療、植骨、軟組織移植。其中,各地三級公立醫院單顆常規種植牙的醫療服務收費原則上不超過4500元,符合特定條件的地區或醫療機構允許適當放寬。
二是種植體系統收費。2023年1月,全國所有省份參加的省級聯盟組織開展了種植體系統集中帶量采購,共有40種產品中選,涵蓋國內市場所有主流的種植體系統品牌(包括國產品牌、進口品牌)、材質等,中選價格區間為548元—1855元,均價900余元。
三是牙冠收費。2023年3月,國家醫保局指導各地開展牙冠耗材競價掛網,牙冠價格區間為100元—656元,均價300余元。
從種植體系統集采、牙冠競價掛網到醫療服務費用調控,再到調整相關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口腔種植相關改革采取了綜合多樣的治理手段,也取得了較好成果。從2022年起,其費用已經大幅降低。
滿足規則情況下拔牙、補牙納入基本醫保報銷
關于種植牙能否納入醫保,2022年10月,國家醫保局在答復函中明確:種植牙屬于更高層次的醫療需求,不符合醫保報銷“保基本”的定位,因此暫時未考慮將種植牙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種植牙如果納入醫保,大部分患者將會是中老年人,很大一部分會是城鄉居民醫保覆蓋的人群,但是近年來多個省份的城鄉居民醫保處于相對緊平衡狀態,關于擴大待遇保障范圍的問題應當審慎處理。
那么拔牙、補牙,醫保可以報銷嗎?先說答案,有些情況下是可以的,但不是全部都可以。一般情況下,同時滿足這些規則范圍內的醫療費用是可以報銷的:
1
正常享受待遇期內(醫保沒斷繳);
2
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3
屬于醫保目錄范圍內項目;
4
以疾病治療為目的;
5
不屬于醫保部門規定的不予報銷情形。
而相對的,在規則外的費用就不可以報銷。
屬于治療性質的牙科治療項目可以使用醫保報銷。目前各個地區納入醫保范圍的牙科項目有所不同,大部分地區可以報銷的看牙項目有補牙(包括基本材料、治療費)、根管治療、拔牙以及治療牙周病、牙齦炎等費用。
非疾病治療性質的牙科費用,比如烤瓷牙修復、牙齒美白、鑲牙、種植牙、牙齒矯正、洗牙等項目,不在醫保報銷的范疇之內。具體規定建議大家咨詢當地醫保局。
服務價格立項促進形成口腔規范化統一收費新秩序
長期以來,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各省屬地管理,由地方醫藥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價格項目、確定價格水平,地區之間價格項目的數量、內涵、顆粒度差異都很大,一些地方還按操作流程拆分價格項目,增加醫療機構計費負擔。
2024年11月,國家醫保局舉辦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首場解讀直播,發布會上透露了目前包括口腔種植等17批立項指南。此舉將對口腔醫療服務市場帶來深遠影響,標志著中國口腔醫療規范化統一價格收費進入“快車道”。
2025年2月28日,國家醫保局發布《口腔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對公立醫療機構口腔綜合、正畸、修復、牙體牙髓、口腔外科、口腔黏膜六類價格項目進行了規范,將現行口腔類價格項目映射整合為114項,解決收費名目混亂的問題。其中重點規范口腔正畸矯治價格項目,將正畸矯治分階段、分難易程度設置價格項目,讓醫院收費更清楚,讓患者付費更明白。
此外,在各地對接落實口腔類立項指南過程中,國家醫保局鼓勵有關省份加大集采產品使用力度,倡導相關企業結合正畸產品集采的價格,進一步壓縮流通環節加價,適當降低正畸治療的經濟門檻,進一步提高正畸矯治的可及性。
在耗材收費方面,立項指南推廣個性化耗材收費“一口價”模式。杜絕名目繁多的拆分收費,而是醫療機構自行制作或委托加工的成本費用合并計入“一口價”,支持醫療機構可根據患者個人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
此外,在復雜服務收費方面,立項指南設置復雜加收項價格項目。以拔牙為例,不再是以往的按牙位收費,而是按照技術難度、勞動強度等設置復雜加收項價格項目,在價格上體現技術勞務價值,并且讓復雜服務收費更清晰。
不僅是口腔類醫療服務價格,近年來各項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始終體現出“優化兼容性”、“收費透明化”、“項目規范化”和“尊重技術勞務價值”等改革原則,讓有需求的老百姓有更多機會享受到“實惠醫療”,引導醫療機構通過透明價格、優質服務、規范管理、良好口碑等實現高質量發展。
來源 | 中國醫療保險 舒笙
編輯 | 崔秀娟 吳晗瀟
熱點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