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半,老陳把車停在路邊,看著手機上的接單頁面直嘆氣。這和他五年前剛入行時完全不一樣,那時候早高峰單子多得接不過來,現在搶個起步價訂單都得拼手速。
不遠處,剛下夜班的白領小李打開接單軟件,順路捎了個乘客回家——這樣的兼職司機越來越多,像潮水一樣沖進這個行業,把老陳這樣的全職司機擠得喘不過氣。
“現在跑車就是給平臺打工。”老陳掏出記賬本給我看:每天睜眼就欠著300塊車租,平臺抽走28%的流水,加上油電費、保養費、保險費,跑到晚上十點才能開始賺自己的錢。可那些開私家車兼職的年輕人呢?他們不用交車租,下班順路帶兩單,油錢就當上下班通勤的開銷,被投訴了也不怕,反正明天還要回公司上班。
平臺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現在每10個司機里就有6個是兼職的,他們每天接單不超過15次,但投訴率反而是全職司機的兩倍多。
乘客王大姐就抱怨過:“上周去醫院,五分鐘里被三個司機取消訂單,最后是個新手司機繞了半小時才找到我。”這樣的服務亂象,損害的是整個行業的信譽。
說到這兒,老陳從手套箱里掏出皺巴巴的“雙證”:“前年光辦這兩個證就花了五千多,每年還要審驗。可那些沒證的照樣能接單,這不公平!”
“醫院護工要有證,出租車司機要考核,憑什么網約車就該是個人都能來扒拉兩口飯?”
杭州去年抓過一批無證司機,結果發現他們的事故率比持證司機高八成。南京最近試了個新辦法:早高峰單子優先派給全職司機,晚上十點后的機場單留給辦過證的兼職司機。這么一來,像老陳這樣的老司機白天能多接幾單,那些下班想賺外快的年輕人也有機會,大家不用擠破頭搶同一塊蛋糕。
在廣州開了八年車的劉師傅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別光指望平臺,咱得自己立得住。”他手機里存著十幾個老顧客的電話,都是接送客人攢下的。有回平臺突然給他降了服務分,照樣有人專門打電話約車。
說到底,開車不只是搶單比手快。北京拾荒的老人們有句話說得好:“垃圾還要分類呢,人更要分個規矩。”網約車這行不能變成亂哄哄的菜市場,得讓守規矩的老實人吃得上飯,讓想掙外快的年輕人找對門路。
老陳最后拍了拍方向盤:“再難也得往前開不是?家里兩個孩子等著交學費呢。”
路燈照在他的工作證上,“五星駕駛員”的徽章有點掉漆,但還能看得清。這行當總得有人踏踏實實干活,您說是不是這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