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網絡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韓國網友就這么不自信嗎?近期有韓國學者博主在社交媒體上,拋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歷史新論。他們聲稱中國自古是韓國的附庸國,并且列舉了所謂的證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這些言論讓人啼笑皆非,不僅違背基本歷史常識,更折射出了當代韓國部分群體在文化身份上的深層焦慮。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韓的歷史新論
近期,有韓國部分網友宣稱:在中國東北地區出土的一些文物中,明顯帶有韓國風格。他們就憑借這一點,說足以證明該地區曾經屬于古代韓國,進而推導出中國自古是韓國附庸國的結論。讓人聯想到“人無語的時候,確實有點想笑”!
我們不妨一起回顧一下歷史。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是高句麗政權時期,它是中國東北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邊疆政權,雖然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雙方是有一點接近。
但高句麗政權與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馬韓、辰韓、弁韓并無直接的繼承關系。中國學者通過《三國史記》《魏書》等大量的史料及吉林高句麗遺址考古,早已證實高句麗文化屬于中國邊疆文明體系!
韓國網友通過文化符號進行片面解讀,是將中國東北出土的某些陶器紋飾與朝鮮半島青銅器時代陶器進行表面的類比。這樣的觀點其實就是忽視了兩地文化發展的時間差與互動的關系。
比如說遼寧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與圖騰,早于朝鮮半島青銅文化數千年。這一點更能夠證明,東北亞文明的源頭就是在中國!
誰才是附庸?
韓國網友選擇性忽略中國史記,缺乏正視歷史的勇氣與決心。
中國自史書《漢書》起,便對朝鮮半島政權有了明確的記載——漢武帝更是在公元前108年設立了漢四郡,直接管轄朝鮮半島的北部。
《明史》中記載,朝鮮為屬國,這也證明韓國自古是中國的附屬國,就連整個朝鮮半島也曾以屬國對華納貢!然而,韓國學者對于這些史料避而不談,反而以地方性文化遺存作為主權證據,只能說是在嘩眾取寵!
大量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都可以共同證明朝鮮半島政權長期屬于中華文明的輻射圈之內,他們的政治制度、文字體系與文化傳統均深受中國的影響。
比如說在公元414年立的吉林集安好太王碑,碑文中就明確記載了高句麗與中原王朝的戰爭與臣服關系。還有在公元682年建立的新羅感恩寺,址碑就是出土在韓國慶州。
但是這個感恩寺址碑采用的是漢文書寫,碑文開篇集成新羅王為大唐新羅國王,印證了他們作為唐朝藩屬國的地位!
還有明朝賜予朝鮮的九章冕服,現在也被保存于首爾的國立中央博物館。此外還有朝鮮國王之印,這些大量的文物與史書文獻都能直接體現中國對半島的冊封制度!
韓的民族焦慮
如今,世界各國都在強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的勇氣。而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國部分網友卻深陷文化挪用的狂歡之中。他們在對泡菜和端午節的申遺中,已經暴露了自身強烈的民族主義焦慮!
近年來,韓國可不僅僅只是多次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泡菜文化申遺,刻意回避中國《詩經》在公元前十一世紀中記錄的腌菜工藝!他們還說端午節是自己的,聲稱這是他們的本土節日。但是《荊楚歲時記》,《后漢書》等中國古籍早對端午節有著詳細的記載。比如說龍舟競渡、佩戴香囊等習俗與楚文化是一脈相承的!
還有漢字、太極、針灸、中醫等等,能被竊取的,部分韓國網友都聲稱這些文化符號、文化結晶都源于韓國!
對此,我們只能說這種系統性文化挪用的背后,就是韓國在現代化進程中遭遇的一種身份迷失。二戰之后韓國為擺脫四大主義歷史包袱,企圖通過去漢字化運動、重構民族敘事等方式重建自己的文化主體性,然而越走越極端,甚至演變為對中華文化的變態否定!
借用韓國學者李榮熏在《反日種族主義》中批判的一句話,來形容深陷系統性文化挪用的韓國網友——虛構歷史只會讓民族陷入更深的認同危機!
大家覺得,韓國人說的這句話,是不是用來形容自己更合適呢?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韓致中.新荊楚歲時記.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3-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